李晟——為維護唐王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 陽光歷史

 

A-A+

李晟——為維護唐王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7年01月09日 唐朝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81 次

中文名:李晟

別    名:李良器,李西平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洮州臨潭

出生日期:公元727年

逝世日期:公元793年

職    業:宰相,軍事家

主要成就:討伐河北三鎮

平定朱泚之亂

代表作品:《諫赦李懷光疏》、《誅田希鑒獻狀》

官    職:太尉兼中書令、三鎮節度使

爵    位:合川郡王→西平郡王

李晟——為維護唐王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自幼善於騎射,十八歲時到河西從軍,跟隨節度使王忠嗣屢戰吐蕃。後來,李晟被鳳翔軍節度使高昇署任為列將,攻打反叛的疊州羌、連狂羌,因功提升為左羽林大將軍。廣德初年,李晟因攻打黨項有功,授特進、任太常寺卿。

  769年(大歷四年),吐蕃進犯靈州,當時李晟在節度使李抱玉麾下任右軍都將。李抱玉讓他率領五千士兵抵抗吐蕃,李晟卻道:“以眾則不足,以謀則太多。”於是,李晟只率一千士兵,出大震關(在今陝西隴縣西),直奔臨洮,掃平定秦堡,生擒堡帥慕容谷鐘,解除靈州之圍。戰後,李晟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兼右金吾大將軍,涇原、四鎮、北庭兵馬使。

  不久,節度使馬璘在鹽倉與吐蕃軍交戰失敗,李晟率所部士兵,救出馬璘,因功被封為合川郡王。馬璘對李晟非常忌憚,遣他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

  779年(大歷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吐蕃進犯劍南,蜀中震驚。德宗命李晟率領神策軍前往援救。李晟攻下飛越等三座城,渡過大渡河,殺敵千人。

  781年(建中二年),魏博節度使田悅起兵反抗朝廷,兵圍臨洺(今河北永年縣)和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德宗下令任命李晟為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與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臨洺。李晟陣斬田悅部將楊朝光,又在洺水大破田悅。

  782年(建中三年),李晟在洹水擊敗田悅軍,解除了對臨洺、邢州的包圍,繼而向魏博進軍。不久,李晟加檢校左散騎常侍,兼魏府左司馬。

  這時,由於德宗對各軍獎賞失當,引起了朱滔和王武俊的不滿。二人勾結田悅,率軍圍困趙州(今河北趙縣)。李抱真分兵二千守護邢州,引起了馬燧的不滿。

  不久,李晟率兵在白樓擊敗田悅、王武俊的援軍,清苑更加危急。朱滔、王武俊非常害怕,發動全部兵力救援,圍困李晟的部隊。李晟對內攻擊鄭景濟,對外又抵抗朱滔等人,從正月到五月還不能解圍。此時,李晟重病,不能起床,軍中將領於是領兵返回定州,叛軍仍然不敢追擊。

  李晟病癒後,準備再次進兵,不料涇原兵變,朱泚在長安稱帝。唐德宗逃往奉天,並令李晟勤王。李晟不顧張孝忠的勸阻,奔赴國難,率軍經飛虎道(即靈丘道)至代州(今山西代縣),被任命為神策行營節度使。李晟進兵至渭北,駐軍於東渭橋(在今陝西西安東北),經過之地秋毫無犯。此時,劉德信從扈間戰敗逃回,也駐軍在渭南,部隊喧鬧沒有紀律。劉德信進營參見李晟。李晟責問他戰敗原因,並將其斬殺,兼併其部隊。

  此時,正駐軍咸陽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不想讓李晟獨當一面分去自己的功勞,請求與李晟合兵一處。朝廷命令李晟移營,李晟於是領兵向陳濤斜(今陝西咸陽東)進發,與李懷光合營。

  787年(貞元三年)三月,德宗在宣政殿召見李晟,冊封他為太尉、中書令,又命他在尚書省治事。同年閏五月,渾瑊與吐蕃在平涼會盟,果然被吐蕃劫持,而馬燧也被罷免河東節度使之職。

  793年(貞元九年),李晟去世,終年六十七歲。德宗得知後流涕不止,命百官到其府第弔唁,並追封他為太師,贈謚號忠武。李晟下葬時,德宗又親到望春門送葬,派使者在靈車前宣讀詔書,又命百官在路旁哭拜。

  元和年間,李晟配饗德宗廟廷。唐僖宗逃奔四川時,倉部員外郎袁皓收集李晟的功勳事跡,編寫《興元聖功錄》,以此激勵諸將。

  李晟性疾惡,臨下明,善知部下之長;敢犯言直諫,盡大臣之節;治軍嚴明,賞罰必信。在作戰指揮上,不畏強敵,善激勵士氣,團結友軍,謀定後戰,身先士卒,臨敵應變,政治攻心與軍事打擊並用,因而能克復長安,立不世之功。史書稱他“器偉雄才”,“長於應變”,為維護唐王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