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唐朝名將,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 陽光歷史

 

A-A+

劉仁軌——唐朝名將,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2016年12月17日 唐朝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95 次

中文名:劉仁軌

別    名:字正則

國    籍:唐朝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汴州尉氏

出生日期:601年

逝世日期:685年月2日

職    業:將領、宰相

主要成就:在白江口之戰大敗日本、百濟聯軍

代表作品:《行年記》《永徽留本司格後本》

官    職:尚書左僕射、文昌左相

封    爵:樂城郡公

追    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謚    號:文獻

劉仁軌——唐朝名將,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劉仁軌(601—685年3月2日),字正則,漢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唐朝名將。

  劉仁軌別名正則,汴州尉氏縣人。少年時代家境貧困,愛好學習。遇上隋朝末年的社會動亂,不能安靜地讀書,每當勞動之餘,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寫寫劃劃,來鞏固學得的知識,終於以學識淵博而聞名。

  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議論國事,劉仁軌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幾句話。任瑰對他的才學感到驚異,按照朝廷的授官規定任命他為息州參軍。

  後來改任陳倉縣尉。官署裡有個名叫魯寧的折衝都尉,驕狂放縱違反法紀,縣署裡沒有誰能制服他。劉仁軌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魯寧凶暴蠻橫依然如故,劉仁軌用刑杖將他打死。

  貞觀十四年(640年)秋,唐太宗準備到同州設置柵欄圈圍野獸打獵。

  劉仁軌為官清廉剛正,在國臣中頗有威望。但是為李義府所厭惡。

  顯慶元年(656年),劉仁軌因處理大理寺丞“畢正義案”得罪李義府,貶青州(山東省青州市)刺史。

  顯慶五年(660),唐高宗發兵征討遼東,督海運遇風覆船,所部死傷嚴重,朝廷派監察御史袁異式審訊,李義府並唆使袁異式陷害劉仁軌。

  同年,蘇定方平定百濟國,劉仁願被任為都護,留下與新羅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鎮守百濟都城泗沘城。唐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但在渡海時病亡。唐高宗任命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統軍。

  顯慶六年(661年),百濟舊將僧道琛、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豐為王,起兵反抗唐軍,圍攻劉仁願於府城。

  劉仁軌與新羅兵一起援救劉仁願,並擊退圍攻百濟軍,與城中的劉仁願會合。這時蘇定方征討高麗,圍攻平壤沒有攻克。唐軍因戰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劉仁軌自請留守。

  唐高宗命令劉仁軌帶領部隊到新羅國去和金法敏商議是回國是留守的主意。

  劉仁軌的諫奏不但讓唐高宗滿意,眾臣也交口稱讚。事態的發展果如其料,時機成熟,劉仁軌派人偵察了峴城敵方軍情,乘著夜晚催促新羅的兵卒悄悄來到真峴城下攀援城牆,拂曉破城而入,於是打通了新羅的運糧道。

  龍朔三年(663年),百濟王扶余豐猜疑福信爭權,殺了福信。又聞唐兵驟至,急遣使者到倭國高句麗求援。倭國毛野稚子等率二萬餘人攻新羅,

  朝廷詔令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領軍隊渡過渤海到來了,士氣振奮。

  於是孫仁師、劉仁願以及新羅國王金法敏率領陸軍進發,劉仁軌和杜爽、扶余隆沿著熊津、白江進軍去和陸軍會合。劉仁軌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國的軍隊,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海水都映紅了。扶余豐脫身逃走,其寶劍被繳獲。百濟的王子扶余忠勝、扶余忠志率領自己的兵眾和倭國的軍隊投降,只有主帥遲受信佔據的任存城還沒有攻克。

  百濟國兩次遭受戰亂,殭屍遍地如同叢生的草木,劉仁軌命令著手對死者進行掩埋祭奠。重新登記戶籍,設置官署屬吏,開闢道路,建設村莊,修復堤壩塘堰,救濟貧困人家,鼓勵農業生產,替他們建立土地神廟,百濟的民眾都安居下來。守軍於是墾種土地,籌劃平定高句麗。

  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到泰山封神時,劉仁軌帶領新羅、百濟、儋羅、倭國這四個屬國的酋長奔赴泰山參加祭典集會。高宗特別高興,擢其為大司憲,袁異式大懼,內心不安,劉仁軌告訴他忘掉過去的事。

  乾封元年(666年)六月,劉仁軌遷右相,兼檢校太子左中護,累前後戰功,封樂城縣男,推薦袁異式任中台司元大夫。

  鹹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三,劉仁軌乞老歸養,獲准,不久復出,出任隴州刺史,以防吐蕃。

  鹹亨三年(672年),出任太子左庶子。

  鹹亨四年(673年)三月初十,奉命改修國史。

  鹹亨五年(674),任雞林道大總管,東征新羅國。劉仁軌率領軍隊橫渡瓠蘆河,進攻重鎮七重城,攻克了這座城鎮。進封爵號為樂城縣公,他的兒子以及哥哥的兒子中有三個人被授予上柱國頭銜,鄉親們為此感到光榮,把他的故居稱為“樂城鄉三柱裡”。不久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兼太子賓客,仍舊主持政務。

  儀鳳二年(677年)五月,吐蕃犯扶州(治同昌,今甘肅文縣)臨河鎮,唐軍兵敗,朝廷任命劉仁軌為洮河道(軍在鄯州城內)行軍鎮守大使,建議屢遭李敬玄反對,劉仁軌因此懷恨在心。

  永隆二年(681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請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書左僕射職務。唐高宗遊幸東都洛陽,皇太子李顯留在京城處理軍政事務,唐高宗詔令劉仁軌和裴炎、薛元超留在長安輔佐太子。太子趕赴洛陽後,唐高宗詔令皇太孫李重照留守長安,劉仁軌任副留守。

  武則天執政時,又任命他為尚書左僕射。皇太孫被廢除後,劉仁軌獨自主持長安留守事務。

  劉仁軌又上疏以年老體弱為由而推辭,請求罷丅免留守之任,乘機陳述呂後亂政敗亡之事,來進行規勸諫阻。

  垂拱元年(685年),遵從新令改任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正月二十二,劉仁軌逝世。武則天停朝三日,命在京官員依次到他家中弔祭,贈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