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燕雲十六州是宋弱的根本原因嗎?
宋朝之亡,可嗟可歎,後人常云「崖山之後無中國」來表達歎息之意。 然北宋之弱,在整個中國王朝中也是屈指可數的,究其原因,燕雲十六州的丟失頻頻被提出,沒有燕雲之地,使得大宋失去養馬地,無法建立騎兵與北方抗衡。其實歷史上宋朝取得過燕雲十六州的絕大多數,明朝更是天子戍邊,不過燕雲十六州並不是中原王朝強弱的保障。宋朝之亡,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愚蠢。北宋由於趙匡胤黃袍加身得天下,所以猜忌武將,禁府兵制度更使得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自弱其軍,這種用限制武裝力量戰鬥力的方式來限制地方政府權力的方法,古今中外很難找到同例,弱智程度難以言表,這且不說,有宋一代,其外交方面也是讓人無語的緊。
經過和遼之間多年拉鋸,宋遼最終形成了和平盟約,而且這個和平盟約已執行了百年,雙方相安無事,宋朝得到休養生息,國力有了很大的增長(後世宋迷說的大宋無雙就是這段時間的統計數據)。結果宋無事生非,和金搞了一個海上盟約,背盟進攻遼國----殊不知,沒有了遼國,北宋立刻就失去了和北方強鄰的緩衝之地。金太祖阿骨打痛恨遼,但對宋相當和善。《靖康稗史箋證》中記錄其二子完顏宗望曾說過:「太祖止我伐宋,言猶在耳」。當初履行海上之盟時,金國大臣左企弓(張覺叛金時被張殺掉)曾勸阿骨打不要歸還「燕雲十六州」,但阿骨打還是如約歸還了。但阿骨打剛於1123年八月病故。
金宋交惡始於張覺事件,1123年(遼保大二年、北宋宣和四年、金朝天輔六年)金、宋以「海上之盟」聯合攻打遼國。宋按約攻打燕京(今北京西南)及西京(今山西大同)地失敗。金大勝,佔領遼國大部。次年正月,遼國守將張覺隨平州路節度使時立愛以平州(含營、灤州)投降金。金封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平州知州。宋求燕京及西京地,在經過談判和大量付款之後,金太祖歸還了「燕雲十六州」中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平州雖然在長城之內,但因為在遼國別為一軍,所以沒有歸還。金太祖改平州為南京,任命張覺為南京留守。
五月,張覺認為降宋為上策[1]王安中聯絡,叛入北宋。七月,完顏闍母率二千騎討張覺,先勝兩仗,但在兔耳山被張覺以精兵萬騎大敗。十一月,完顏宗望奉金太宗命,接管完顏闍母的軍隊討張覺。當時北宋遙改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張覺遠迎封賞時,被完顏宗望的間諜探知,舉兵襲擊,結果張覺回城時在城東被截擊,大敗不得歸城,只能逃奔北宋燕山府。完顏宗望遂克平州,至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張覺,王安中開始不肯,殺了一個長相相似的人搪塞。完顏宗望看出來不是張覺,發兵去攻。王安中不得已,只好殺張覺。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八月,完顏宗望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十月,金國出兵伐宋。最終導致「靖康之難」。
郭藥師作為其中一員,就說過:「若來索藥師當奈何?!」從此以後,這些降將降卒和北宋就不再是同心協力了。郭藥師後來鎮守燕京,和完顏宗望一戰而敗後即投降,並成為滅宋先導,最後因居功至偉被金國賜姓,成為「完顏藥師」。《金史》中把張覺列入叛臣傳。《宋史》中把張覺和郭藥師都列入奸臣傳,但張覺就算是奸臣叛臣,也是遼之奸臣金之叛臣,絕非宋之奸臣。宋當初可以不納降,一旦納降又把冒犯金國的責任完全推卸給張覺,殊非正途。宋金聯盟之後,宋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異常弱,整個聯盟實際上完全是金在獨立奮戰,宋只起牽制作用,這種情況下,金仍然遵守了盟約,在張覺事件前也保持和平態勢。宋朝這幫人還真的挺會惹事。說到這裡,不禁想起這次弱智只是亡了北宋,沒想到多年後又玩了一個聯蒙滅金:
公元1233年,蒙古與南宋達成聯兵滅金的協定,塔察兒率領蒙古軍,孟珙率領宋軍,分道進攻蔡州。宋蒙軍隊協力圍困蔡州,內防金兵突圍,外阻金兵入援。蔡州被困三個月,彈盡糧絕,被宋蒙軍隊攻陷,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這回好,把南宋也玩完了,沒有實力偏生喜歡挑事,還是用背棄盟約的方式挑事,宋朝之亡,其實亡在其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