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毀滅背後的歷史:堂堂西夏王朝為何亡國? | 陽光歷史

 

A-A+

文明毀滅背後的歷史:堂堂西夏王朝為何亡國?

2016年01月22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145 次

  西夏王國的主體民族是黨項族,又稱黨項羌,古羌族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代羌族是一個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劃分的,如:白蘭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劃分的,如:黨項羌、吐谷渾羌等等。而且根據西夏國王自己的敘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鮮卑的一支--拓拔鮮卑創建的元魏(因為孝文帝搞漢化,把自己的姓該成了元,歷史上也有人叫北魏為元魏)的後人。

  根據歷史記載,北魏的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大興改革,改姓氏為元,後行漢化,遭到當時周圍不少拓拔貴族的反對,於是很拓拔的貴族遠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則西遷入居了關中一帶,並跟當地的羌人逐漸生活在一起。因此,西夏王國就有了複雜的民族成分--統治階級的王族是鮮卑拓拔人,而廣大的國民卻是黨項羌。

  這種少數民族征服統治多數民族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數量較少的鮮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區經過與漢民族的接觸,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思想,與周邊多數民族相比具備更加優越的政治統治藝術。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比如乞伏乾歸創造的西秦、禿髮氏的南涼、鮮卑慕容的吐谷渾等等,都是鮮卑人利用群羌建國的範例。

  西夏的建立,對當時中國北方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西夏立國之國際周邊環境實在是太惡劣--北方是日益強大的蒙古部落、東方是遼和金、南方是漢民族建立的宋帝國,後來還有西邊的耶律大石所建的西遼政權。在強敵環伺中,西夏以武立國,終不能長久,最終在對金對蒙古的戰爭中耗盡了最後的一點力量。蒙古部落崛起的初期,正是利用了西夏與金的矛盾,西夏與金的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實力,為日後蒙古的崛起打下了伏筆。蒙古人自1205年開始,到1227年,用了整整22年的時間,先後經過5次戰爭,終於滅亡了西夏。

  1、公元1205年,鐵木真帶領蒙古騎兵向南進攻西夏。攻克了西夏的重要軍事基地--力吉裡寨,並圍攻落思城,蒙古人燒殺搶掠,把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了,包括人口與牲口、糧食,後來蒙古人盡興而去,收穫頗豐。等蒙古人退兵之後,夏恆宗(李純佑)下令重修各地被蒙古人毀壞的城池,下令民眾要振作精神,抵禦蒙古入侵,並把首都興慶府改名為中興府。

  西夏的建立,對當時中國北方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西夏立國之國際周邊環境實在是太惡劣--北方是日益強大的蒙古部落、東方是遼和金、南方是漢民族建立的宋帝國,後來還有西邊的耶律大石所建的西遼政權。在強敵環伺中,西夏以武立國,終不能長久,最終在對金對蒙古的戰爭中耗盡了最後的一點力量。蒙古部落崛起的初期,正是利用了西夏與金的矛盾,西夏與金的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實力,為日後蒙古的崛起打下了伏筆。蒙古人自1205年開始,到1227年,用了整整22年的時間,先後經過5次戰爭,終於滅亡了西夏。

  1、公元1205年,鐵木真帶領蒙古騎兵向南進攻西夏。攻克了西夏的重要軍事基地--力吉裡寨,並圍攻落思城,蒙古人燒殺搶掠,把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了,包括人口與牲口、糧食,後來蒙古人盡興而去,收穫頗豐。等蒙古人退兵之後,夏恆宗(李純佑)下令重修各地被蒙古人毀壞的城池,下令民眾要振作精神,抵禦蒙古入侵,並把首都興慶府改名為中興府。

  2、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翰難河河畔舉行的蒙古人大會上,當選為蒙古老大,號成吉思,公元1207年秋天,鐵木真借口夏國不交納貢品,你納錢糧,於是發動了第二次對西夏的戰爭。攻佔了西夏的邊防軍事重鎮翰羅孩城。但是蒙古人看到當時西夏的兵力還比較強盛,軍容齊整,再加上屯兵5個月,糧草消耗很大,後勤接濟出了問題。為避免更大的損失,蒙古人於1208年主動撤退。

  3、公元1209年,鐵木真率領蒙古大軍親征,發動了第三次對西夏王國的軍事入侵,蒙古大軍出黑水城,強攻翰孩羅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兒子承禎為元帥,進行了堅決的抵抗,雙方死傷慘重,蒙古軍經過苦戰攻克了翰孩羅城,並且俘虜了西夏太傅西壁訛答(也有人叫「鮮卑訛答」,因為「西壁」與「鮮卑」音近)後,乘勝南進,直抵中興府外圍的的重要關隘--克夷門,蒙軍初戰不利,後趁夏軍鬆懈之時,設計俘獲夏軍新統帥「嵬名令公」,蒙古軍攻克了關隘,直接抵達中興府。蒙軍引黃河水灌城,夏軍死傷慘重,城牆都要坍塌了,夏王派使臣去金國求救,但是金國不予理睬,城危在旦夕,正巧這時候蒙古人自己修的引水堤壩也垮了,大水反而淹了自己,於是蒙軍同意了夏王的投降申請,解圍走人,臨走的時候放了夏軍的統帥嵬名令公,和太傅西壁訛答,夏王李安全獻出自己的女兒求降戰爭告一段落。

  德旺是清醒的,他認識到蒙古人收拾完金之後一定會回手滅了夏,於是積極組織抗蒙的同盟。此舉大大激怒了鐵木真,公元1224年,蒙古總管華北諸軍的統帥木華黎的兒子得悉夏人不軌,於是率軍從東面進攻夏城銀川。夏軍數萬人戰死,人口、牲畜死傷慘重,守城的主將塔海被抓,同年,蒙軍攻沙洲(現在的甘肅敦煌),幾個月沒打下來,於是半夜挖洞想摸進去,沒想夏軍引火入洞,蒙古人燒死不少。夏城也損失很大,人幾乎死絕,牲口也消耗殆盡。到了公元1225年,鐵木真回到漠北和林,在那裡他解決了4個兒子的封地問題之後,借口夏始終未真心臣服,大舉伐夏。1226年,又借口夏不出兵助戰,不交質子為理由,東西夾擊,一路軍由新疆東進攻克敦煌,在進攻肅州時,夏軍堅守,但是城裡的黨項嗆人大戶做了蒙奸,蒙軍屠城,僅僅留下了獻城的那一家人幾百口。

  另一支大軍10萬人,由鐵木真親自帶領,從漠北南征,克黑水城之後進佔賀蘭山,與西路軍匯合,7月,攻克西涼府,夏將投降,夏獻宗德旺以夏國城池不能長久,並且敵人日益逼近,終如憂慮而死,年僅46。他侄子南平王擁力即位。11月,鐵木真圍靈州派遣老將夏軍的統帥嵬名令公帶領10萬人增援。經過死戰,靈州失守,蒙軍進圍中興府,這一圍就是半年。

  5、公元1227年,蒙古伐金,打破金軍,6月鐵木真重病,夏末帝求降,提出要準備物資遷徙人口給予一個月的寬限,鐵木真同意了,但是在夏準備投降事宜的時候,鐵木真死了。於是夏王在投降的時候被殺,夏王城遭到屠城,就此滅國。

  但是,夏亡國之後,夏國的拓拔貴族帶領部分民眾遷徙到了現在西藏甘孜一帶的藏區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吳王國。這個歷史上的西吳王國,有專家考證出就是西夏王國的延續。至今,西藏甘孜地區來流傳著西吳王的傳說。這個西吳小國在明朝時期協助朝廷平叛,受到朝廷冊封,被封為明正土司,世襲爵位。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因為子嗣斷絕而停襲。這個西吳與西夏的關係,很類似耶律大石的西遼與大遼。如果把木雅地區的西吳王國470年歷史計算在內的話,那西夏的興起到徹底的消亡,整整經歷了800年,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個延續時間超長的王國。西夏一個輝煌的文明,一直崇拜漢人文化。但是其周圍有太多少數民族在窺探它的領土,最終在一次次戰爭中,消耗掉自己最後的體力。而昔日的文化也隨著一起淹沒在歷史中,我們只能從零星的資料中去瞭解它的面貌。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