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小行星與地球玩碰撞 | 陽光歷史

 

A-A+

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小行星與地球玩碰撞

2017年11月09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83 次

  導讀: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約75%--80%的物種滅絕。在五次大滅絕中,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因長達1.4億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在此終結而聞名。海洋中的菊石類生物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貢獻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並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

  這次生物大滅絕最流行的說法是,一顆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大碰撞,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l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里的物質進入了大氣中。由於大氣中高密度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沒有了陽光,植物逐漸枯萎死亡。沒有了植物,就沒有了植食性的動物,肉食性的恐龍也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地消亡。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沒能倖免於難,在寒冷和飢餓中絕望地死去。小型的陸生動物,像一些哺乳動物依靠殘餘的食物勉強為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等到了古近紀陸生脊椎動物的再次大繁榮。

  發生在大約2.5億至2.03億年前,延續了約5000萬年。估計有76%的物種滅絕,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這一次災難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標誌,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了,出現過大面積缺氧的海水。

  發生在大約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時期。這是地球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許多動物門類整個目或亞目全部滅亡。曾普遍生長的舌羊齒植物群,二疊紀末幾乎全部絕滅;早古生代繁盛的三葉蟲全部消失;蜓類原有40多個屬,該世結束時全然無存;菊石有10個科絕滅;腕足類在同期大約有140個屬所餘無幾。總共57%的科、83%的屬(53%的海洋生物的科, 84%的海洋生物的屬, 大約96%的海洋生物的種, 估計有70%的陸地生物包括昆蟲的物種滅絕了。

  全世界幾乎沒有三疊紀早期的煤田形成。這次大滅絕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亞大規模玄武岩噴發造成的附近淺海區釋放大量可燃冰,盤古大陸形成後改變了地球環流與洋流系統等等。發生在大約3.75億至3.60億年前的泥盆紀-石炭紀過渡時期。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物種滅絕,陸地生物受影響不顯著。19%的科、50%的屬滅絕。這次大滅絕事件持續了近2000萬年,期間有多次滅絕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節石類、腕足動物的3個目、四射珊瑚10多個科滅亡,被稱為凱勒瓦瑟爾事件,又稱弗朗斯-法門事件。

  由於滅絕事件持續時間很長,其根源很難辨識。可能的生物學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紀陸生植物大量繁育,導致地球大氣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減少,地球進入卡魯冰河時期所致。發生在大約4.50億至4.40億年前的奧陶紀晚期或奧陶紀與志留紀過渡時期。地球上生物中有27%的科與57%的屬滅絕。直接原因是岡瓦納大陸進入南極地區,影響全球環流變化,導致全球冷化進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時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