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派出所」:在日寇炮火下誕生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派出所」:在日寇炮火下誕生

2017年08月12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03 次

  有事找派出所,對於派出所的稱謂,許多人只知道是行政執法機關派出的基層組織機構,其實它的由來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近日,揚子晚報記者在採訪中碰巧得知,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在南京六合竹鎮組建了第一個公安派出所,成為有資料可追溯的中國最早的派出所。

  十多年前時任南京六合區公安分局竹鎮派出所第十六任所長米正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解放後建立的公安基層組織都叫做「派出所」,就源於竹鎮派出所。最早的竹鎮派出所組建之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時期,派出所人員同時又都是新四軍戰士,既受新四軍領導,又要協助地方政府維持社會治安,因此稱為「派出所」,意為新四軍的「派出機構」。

  相關資料

  派出所是我國公安部門的基層機構,管理戶口和基層治安等工作。公開資料顯示,我國1946年公安機關成立公所,1948年改稱公安分駐所,1950年改稱派出所。派出所名稱延續至今。

  派出所屬於一個外來詞,來源於日語。本意是派出的分支機構的意思,在日語中並不是特指警察的派出機構,任何機構都可以有「派出所」。在我國這個詞演變的今天,變成了專指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

  什麼時候誕生?

  日寇瘋狂轟炸中的「小上海」

  冒出中國最早派出所

  但凡在南京六合公安分局竹鎮派出所工作過的同志,說起這個所,總要提到她的「偏」:地處六合西北山區,北鄰安徽天長,西接安徽來安;忘不掉她的「遠」:距六合城區40餘公里。但由於地處蘇皖二省三縣(江蘇六合縣及安徽來安、天長縣)交界,三縣民眾往來頻繁,早在抗日戰爭前,竹鎮就形成了繁華的集市,並享有「小上海」之美譽。

  1939年8月,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部進駐竹鎮鎮,開闢了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極端仇視,於是,對這個鞭長莫及的邊遠集鎮進行狂轟濫炸。竹鎮先後被炸九次,繁華的集市頓成一片廢墟。然而,讓日軍始料不及的是:在這塊土地上,抗日軍民的活動非但沒有停止,新四軍還在這兒建立起第一個公安派出所。

  據《六合縣志》記載,竹鎮當時隸屬六合縣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8月經淮南行署批准,「竹鎮市(鄉級)抗日民主政府」在竹鎮仇莊成立。從現有資料看,竹鎮派出所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一次組建公安派出所。揚子晚報記者從竹鎮派出所瞭解到,第一任所長由當年的竹鎮抗日民主政府警衛排排長黃經農兼任。

  現任六合區公安分局政工辦主任戚厚春回憶,2004年,他們曾到公安部檔案館查閱過資料,沒有比竹鎮這個「新四軍第一所」更早的派出所了,因此斷定竹鎮派出所是可追溯的中國最早的派出所。

  承擔什麼責任?

  「派出所」意為軍方「派出機構」

  早期任務是除奸懲匪防特務

  揚子晚報記者在南京竹鎮派出所榮譽陳列室看到一幅幅擴印的老照片被裝裱掛上牆。這些資料顯示:1944年4月,為進一步開展除奸,懲治土匪、流氓惡霸和封建幫會分子,防止特務、敵探分子破壞,堅持與公開及暗藏的敵人進行鬥爭,維護社會治安,保護人民、打擊敵人,受津浦路東八縣聯防保安總處處長林道生(解放後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的委託,副處長兼偵察科科長洪沛霖(解放後任江蘇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專程到竹鎮組建公安派出所,設址在竹鎮市政府附近的楊祿真家,後遷址至東後街卞良家,行政上隸屬竹鎮市政府,業務上歸安徽來六辦事處公安局領導。

  從警30年、如今已經退休、時任竹鎮派出所第十六任所長(1994年-1999年)的米正才老人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竹鎮派出所組建之時正處於抗戰時期,派出所人員都是新四軍戰士,既受新四軍領導,又要協助地方政府維持社會治安,稱之「派出所」,意為新四軍的「派出機構」,解放後建立的公安基層組織都叫做「派出所」,就起源於此。

  據《六合公安史》記載: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竹鎮派出所隨部隊撤退,竹鎮成了國民黨統治區,不過,僅僅隔了兩年多,伴隨著隆隆炮聲,解放軍大軍就開進了竹鎮鎮。

  有何經典案例?

  毛人水怪案與盜牛案

  都是當時影響很大的案子,都破了

  1948年年底,竹鎮解放。在清匪反霸、搜捕特務中,竹鎮派出所破獲了影響極為惡劣的「毛人水怪案」。當時,竹鎮地區有流傳:每到晚上,就有一種全身長滿長毛的水怪從水裡爬上岸來,不僅襲擊單身行人,還要吃小孩,鬧得人心惶惶。竹鎮派出所受命調查,經過一個多月的蹲守,民警真的抓住一個「毛人水怪」。原來,此人是一個披著蓑衣、頭上戴著恐怖面具的國民黨特務,他故意散佈謠言,製造恐慌,擾亂人心,破壞社會穩定。特務的真面目被揭露後,派出所將這個所謂「毛人水怪」示眾,消除了謠言的影響。

  老所長米正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在任期間,竹鎮地區主要案件是盜竊案,當時的耕牛作為生產資料,是最值錢、最重要的財產,他曾辦過在當地影響很大的耕牛被盜案。那一段時期,竹鎮不少村民家的耕牛相繼失蹤。米所長就帶著民警四處追尋,民警根據牛走得慢,一小時最多6公里的特點,順著牛糞找牛。看到牛糞,民警就把手指插進牛糞裡感受溫度,以估計牛走失的時間,然後劃定範圍進行追蹤。一路追到了相鄰的安徽省境內,找到了失蹤的耕牛,抓獲一男一女兩名盜牛犯罪嫌疑人,一舉破獲了19頭耕牛被盜案。

  老所長見證變遷

  曾經審犯人拍桌子屋頂都掉灰

  派出所四次遷址終於有了辦公樓

  上世紀80年代前期,竹鎮派出所的公共交通工具只有一輛鈴鐺不響、其它部位都響的破舊單車。民警去農村開展警務工作就靠兩條腿走,晚上回不來就住農民家。1986年派出所花2000多元買了2輛小摩托車,1996年買了一輛舊吉普車,1997年所裡才有一輛舊的上海桑塔納轎車。

  2002年6月,南京江北行政區劃調整,六合縣撤縣建區,竹鎮老區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在省市各級領導的關心下,按農村二級派出所標準籌建辦公樓房,並配備現代設備,辦公樓於2004年3月初竣工。

  老所長米正才是本地人,派出所多年的變遷都看在眼裡,他回憶,竹鎮派出所從創建之初至今,至少有四次搬遷。原先徵用兩處居民的青磚瓦房至今還保留著。在派出所舊址,揚子晚報記者看到了位於現地名竹鎮北大街13號和新竹街3號的青磚瓦房。米正才說,當年在這瓦房裡辦公室條件很差,屋頂沒有椽子和小瓦,是蘆席編製抹上泥土的屋頂,一到梅雨季節,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牆壁長滿「綠毛」,有時審犯人時,稍微用力拍桌子,屋頂就掉泥灰。

  如今的竹鎮派出所是由原竹鎮、烏石、泉水三個派出所合併而成,編製民警11人,合併後轄區總面積達208平方公里,有26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7萬人。竹鎮鎮是江蘇省僅有的兩個民族鎮之一,擁有16個民族。現在所長葛道余是第二十任所長。

  教導員朱世軍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繼續保持「新四軍第一所」傳統,打造「惠民所」的形象,17個駐村警務室建立後,群眾不出村就能瞭解一些辦事程序,民警直接在警務室受理群眾辦理戶口、證照事宜,減輕群眾的奔波之苦。今年初,派出所還先後為竹鎮桃花節和大泉湖環湖單車賽等大型活動提供安保力量,明年還要更好地服務於青奧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