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的電信大門為何是從上海打開的? | 陽光歷史

 

A-A+

中國近代的電信大門為何是從上海打開的?

2017年08月03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77 次

  導讀:1871年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開辦電報業務,拉開了中國近代電信歷史的帷幕。一部老上海的電信史,也是一部老上海的城市發展史。18世紀中葉,當電報、電話在西方世界日益盛行時,上海還在延續著郵驛傳遞和民營信局車船運傳等傳統的通信方式。當時傳遞公文最快的驛站馬匹從上海到北京快者一周,慢者需半月以上。而電信傳遞信息的速度已達每秒環繞地球7次半。上海開埠後,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新的通信技術與之相適應。

  當時西方一些國家提出要在上海開設電信,但遭到了清政府的一概拒絕。西方列強見提出的要求難以獲准,便採取先斬後奏的策略造成既定事實。1871年4月18日,丹麥商人蒂根創立的大北公司正式開通上海至香港的電報水線,成為中國大陸地區開通的第一條電報水線。同年8月,大北公司又將滬崎水線從大戢山島接至上海。由此,上海的電報通信北經日本與俄國相通,南經香港與歐美相連。中國與世界的電信聯絡正式開啟,上海成為中國大陸地區國際電報的唯一出入口局。大北公司雖然侵犯了中國的電信主權,但客觀上打開了中國近代電信的大門。

  囿於傳統的觀念,從19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清政府既不准洋人在中國架設電報線,也不準備自己開設電報。洋務派官員和維新派思想家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紛紛向朝廷提議自辦電報。1877年6月15日,李鴻章建成自上海行轅到江南機器製造局的電報專線,拉開了晚清自辦電報的序幕。1881年3月,上海電報局成立。同年,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條長途公眾電報電路——津滬電報線全線開放使用。隨後,電話進入上海。1882年3月1日,大北電話交換所正式開放通話、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個人工電話交換所。同年,英國電氣工程師別曉潑主持的上海電話互助協會對外開辦電話業務。1900年8月,華洋公司編制發行的中國電信史上第一張《用戶電話號碼表》在上海誕生。清末電信在內外競爭中艱難發展,至19世紀9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的晚清中國電信網絡已基本覆蓋全國的主要省區。上海成為中國的電報中心和商電局中心。

  辛亥革命前後,上海成為各方爭奪電信經營權的焦點城市。從20世紀20年代到全面抗戰前,上海電信網隨著上海經濟的畸形繁榮不斷完善拓展。1923年,創辦長途電話業務。1924年,上海東區電話用戶號碼已至5位數。同年,開始使用短波通信。1930年,國際大電台在上海建成,結束了外商壟斷中國國際通信主權半個多世紀的屈辱歷史。1933年,外商電報水線登陸專利權被取消,標誌著外商電報水線公司在上海、在中國電報收發權的徹底結束。到全面抗戰前夕,上海的電話用戶已達數萬戶之眾,市內電信網、國內長途電信網、國際電信網基本形成。上海成為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多種先進通信方式和新型通信網絡的城市。「8·13」淞滬抗戰爆發,上海的通信設備和網絡在戰火中遭到毀滅性破壞。至抗戰勝利前夕,僅存6條有線電報電路、17條無線電報電路。抗戰勝利後,上海電信有所恢復,但隨著內戰的爆發,損毀程度也在不斷加深。電信戰線的廣大職工在中共上海地下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護局保台運動,對保護通信設施設備、維護上海的通信暢通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城市建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起老上海的電信史,有幾個人是斷然不能忘記的。如最早改變觀念、先後幾次上書清廷提出自辦電報主張、並在上海建成中國第一條專用電報線的洋務派首領李鴻章,中國電報總局第一任總辦盛宣懷,上海電報局第一任總辦鄭觀應,以及經元善、謝家福等。上海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上海電信,使電信步入全面發展軌道。改革開放後,上海電信迅速恢復「文革」造成的巨大傷害,建設步入快車道,成為中國最大國際通信出口局。進入新世紀後,上海電信走在轉型發展的前列,跨入全業務經營時代。今天,電信迎來了新的歷史性巨變。面對互聯網的蓬勃興起,面對電信市場的激烈競爭,面對產業環境的急劇變化,開中國電信先河的上海如何繼承優良傳統,融合時代精神,以變革求發展,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設再創新業,這是值得期盼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