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監宮女?明清宮女太監的命運 | 陽光歷史

 

A-A+

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監宮女?明清宮女太監的命運

2017年07月07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372 次

  明朝內監達一萬人,另有九千名宮女,紫禁城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人口了,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動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訓,對宦官的勢力加以壓制,再沒有哪位太監執掌過兵權,基本上不讓太監干預政治。嘉慶以前,太監的人數還多一點,以後逐漸減少,大致保持在兩千人左右(包括圓明園、昇平署等處的)。到了晚清,宮內及外圍各處的太監加起來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

  說起太監,人們就會想到魏忠賢、李蓮英——這些反面人物。

  紫禁城使他們出名了。至今仍臭名遠揚。其實太監本身也是不幸的,是封建時代的犧牲品。帝王們陰暗的心裡導致太監生理的殘缺,說到底這一群群畸形的男人出現,還是為了滿足宮廷的需要。道貌岸然的皇帝才是摧殘人性的真正的劊子手。某些宦官受到器重便如同小人得勢,忘乎所以了;其實他們爬升的地位再高,仍然是皇帝的耳目和家奴。大我數太監卻最能體會到伴君如伴虎的恐怖,稍有不慎,必將受皮肉之苦,而且極可能丟掉卿卿性命。譬如慈禧雖然捧紅了一個李蓮英,但是她勒令杖斃的太監——也是個很大的數目。在她老人家眼中,太監的性命不見得比腳下的螞蟻重要多少。

  明清兩代,太監的數量及影響,不亞於漢唐。

  尤其明朝,內監達一萬人,另有九千名宮女——紫禁城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人口了,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動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換句話說,一個男人當皇帝了,就要剝奪一萬個男人做男人的資格——皇帝夠自私的。即使出了魏忠賢之流禍亂天下的宦官,也是他活該,皇帝本人首先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責。誰叫他倚仗太監為臂膀的?離開了太監,不知皇帝該怎麼活?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訓,對宦官的勢力加以壓制,再沒有哪位太監執掌過兵權,基本上不讓太監干預政治。嘉慶以前,太監的人數還多一點,以後逐漸減少,大致保持在兩千人左右(包括圓明園、昇平署等處的)。到了晚清,宮內及外圍各處的太監加起來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太監少了,活卻沒少,每年入宮擔任雜役的「蘇拉」有近萬人次——改為請臨時工了。這倒是明智的,反正太監也幹不了太多的粗活,不過就是看看門、打打更、做做飯、打掃打掃衛生。

  明朝皇帝重用太監。

  永樂年間設立的皇家特務機構東廠,就交由宦官掌管——皇上也夠放心的。成化十三年(一四七七年),又增設規模更大的西廠,由大太監汪直直接控制。太監成了特務頭子。人們說的「明朝三大害」,即指廠、衛(錦衣衛)與宦官。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劉瑾居然控制了朝政,利用東西廠監控文武大臣,京城一片白色恐怖。若干年後,東西廠交到了魏忠賢手中,有過之而無不及。魏忠本是個廚師,因為會給熹宗做飯,討得了歡心。後來又跟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勾結,青雲直上,權勢日熾,居然敢以「九千歲」自居。他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僅天啟三年(一六二三年),他就假傳聖旨先後害死了選侍趙氏、張裕妃、馮貴人等數位嬪妃,甚至對張皇后也暗下過毒手。他甚至將元代建造的香山丘雲寺選為墳址,大興土木。明亡以後,有大臣驚歎於這位前朝太監生壙的建築規模,向康熙反映::臣過香山碧雲寺,見魏忠賢所營墳墓:碑石崢嶸、隧道深闊。翁仲簪朝冠而環列,羊虎接駝馬以森羅。製作規模,彷彿陵寢。」豪華程度居然能與帝王陵抗衡,可見魏忠賢獨攪大權時的赫赫地位。只是魏忠賢再無福躺進自掘的華麗墳墓裡。下一位皇帝(崇禎)上台,立即將其逐出朝廷,他在流放的途中上吊自殺。死後仍被五馬分屍,並梟首示眾。給自己預留了尊貴的陵園的人,居然連一具完整的屍體都無法保全。

  清代的大太監安德海,雖受慈禧寵愛權傾一時,同樣也不得善終。他倚仗太后撐腰,竟敢得罪恭親王。恭親王密令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違製出宮」的罪名,將巡行到其轄區內的「安公公」就地正法——先斬後奏,令慈禧太后也無可奈何。他的繼任,「太后掌案」李蓮英就學聰明了,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間要兩面派,左右逢源,一直做到了大總管。他本是梳頭房太監,因為會給慈禧設計髮型,而受青睞,最後成了紫禁城的大管家。按道理,太監的最高官階是四品「宮殿監督領侍」,李蓮英卻被破格提拔為二品大總管——算是破了先帝們的規矩,可見他受慈禧太后之器重。史料裡有記載:「光緒二十年正月初一日,上交黃單,奉硃筆,儲秀宮三品花翎總管李蓮英,賞加二品頂戴。」李蓮英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年紀大了,就向慈禧太后告退,出宮養老——太后見挽留不住,就把中南海的花房送給他做別墅。其實這時候李蓮英已撈了不少黑錢,可以逍遙自在地當市井的富翁了。辛亥革命爆發前夕,他安然地病死在家中——至於對身後的罵名,他已不計較了。李蓮英是太監中最狡猾的一個,這條紫禁城裡的老狐狸。

  一九二四年,末代的小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樹倒猢猻散,太監們也流入民間,各找各的出路。皇帝都被推翻了,皮之不存,毛存焉附?從此,太監在中國消失了。

  明清兩代,太監的數量及影響,不亞於漢唐。

  尤其明朝,內監達一萬人,另有九千名宮女——紫禁城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人口了,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動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換句話說,一個男人當皇帝了,就要剝奪一萬個男人做男人的資格——皇帝夠自私的。即使出了魏忠賢之流禍亂天下的宦官,也是他活該,皇帝本人首先負有不可推卸的罪責。誰叫他倚仗太監為臂膀的?離開了太監,不知皇帝該怎麼活?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訓,對宦官的勢力加以壓制,再沒有哪位太監執掌過兵權,基本上不讓太監干預政治。嘉慶以前,太監的人數還多一點,以後逐漸減少,大致保持在兩千人左右(包括圓明園、昇平署等處的)。到了晚清,宮內及外圍各處的太監加起來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太監少了,活卻沒少,每年入宮擔任雜役的「蘇拉」有近萬人次——改為請臨時工了。這倒是明智的,反正太監也幹不了太多的粗活,不過就是看看門、打打更、做做飯、打掃打掃衛生。

  明朝皇帝重用太監。

  永樂年間設立的皇家特務機構東廠,就交由宦官掌管——皇上也夠放心的。成化十三年(一四七七年),又增設規模更大的西廠,由大太監汪直直接控制。太監成了特務頭子。人們說的「明朝三大害」,即指廠、衛(錦衣衛)與宦官。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劉瑾居然控制了朝政,利用東西廠監控文武大臣,京城一片白色恐怖。若干年後,東西廠交到了魏忠賢手中,有過之而無不及。魏忠本是個廚師,因為會給熹宗做飯,討得了歡心。後來又跟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勾結,青雲直上,權勢日熾,居然敢以「九千歲」自居。他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僅天啟三年(一六二三年),他就假傳聖旨先後害死了選侍趙氏、張裕妃、馮貴人等數位嬪妃,甚至對張皇后也暗下過毒手。他甚至將元代建造的香山丘雲寺選為墳址,大興土木。明亡以後,有大臣驚歎於這位前朝太監生壙的建築規模,向康熙反映::臣過香山碧雲寺,見魏忠賢所營墳墓:碑石崢嶸、隧道深闊。翁仲簪朝冠而環列,羊虎接駝馬以森羅。製作規模,彷彿陵寢。」豪華程度居然能與帝王陵抗衡,可見魏忠賢獨攪大權時的赫赫地位。只是魏忠賢再無福躺進自掘的華麗墳墓裡。下一位皇帝(崇禎)上台,立即將其逐出朝廷,他在流放的途中上吊自殺。死後仍被五馬分屍,並梟首示眾。給自己預留了尊貴的陵園的人,居然連一具完整的屍體都無法保全。

  清代的大太監安德海,雖受慈禧寵愛權傾一時,同樣也不得善終。他倚仗太后撐腰,竟敢得罪恭親王。恭親王密令山東巡撫丁寶楨以「違製出宮」的罪名,將巡行到其轄區內的「安公公」就地正法——先斬後奏,令慈禧太后也無可奈何。他的繼任,「太后掌案」李蓮英就學聰明了,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間要兩面派,左右逢源,一直做到了大總管。他本是梳頭房太監,因為會給慈禧設計髮型,而受青睞,最後成了紫禁城的大管家。按道理,太監的最高官階是四品「宮殿監督領侍」,李蓮英卻被破格提拔為二品大總管——算是破了先帝們的規矩,可見他受慈禧太后之器重。史料裡有記載:「光緒二十年正月初一日,上交黃單,奉硃筆,儲秀宮三品花翎總管李蓮英,賞加二品頂戴。」李蓮英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年紀大了,就向慈禧太后告退,出宮養老——太后見挽留不住,就把中南海的花房送給他做別墅。其實這時候李蓮英已撈了不少黑錢,可以逍遙自在地當市井的富翁了。辛亥革命爆發前夕,他安然地病死在家中——至於對身後的罵名,他已不計較了。李蓮英是太監中最狡猾的一個,這條紫禁城裡的老狐狸。

  一九二四年,末代的小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樹倒猢猻散,太監們也流入民間,各找各的出路。皇帝都被推翻了,皮之不存,毛存焉附?從此,太監在中國消失了。

  揭開明清太監的神秘面紗

  太監這個特殊群體,身上總帶著兩樣東西:一是大毛巾,一是厚護膝。在《宮女談往錄》裡榮兒回憶說:可憐的老太監,已經過了五月節了,上身已經穿得很單薄了,可下身還是鼓鼓囊囊的。據說他們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裡不論冬夏,都要圍著大毛巾(古代尿不濕),越到年老越厲害。膝蓋上的護膝,常年縫在褲筒裡,到了夏天顯露得最清楚了。他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跪在地下——不論在什麼地方,假山上,石路邊,該跪一定要跪,絲毫不能猶豫,所以褲筒裡常年縫著護膝。大太監的護膝,用珍貴皮子做成,李蓮英就用金絲猴皮做護膝。

  明朝太監人數,據康熙帝聽故明老太監說:內監至十萬人,飯食不能遍及,日有餓死者。這個數字可能誇大,實際數字仍相當驚人。如正德十一年(1516年),一次收「自宮男子三千四百六十八人充海戶」。還有數千人已經自宮,因沒有「票帖」未被錄取,而到禮部請願。天啟元年(1621年),詔選淨身男子三千人入宮,民間求選者達二萬餘人,命再收一千五百人。明宮太監人數,缺乏準確資料。有學者統計,明萬曆朝四次選入太監13320人,天啟朝選入太監7200名,兩朝共選入太監20520人。這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清宮太監比明宮少,約在兩三千人之數。

  明宮內府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司禮監,御用監,內官監,御馬監,司設監,尚寶監,神宮監,尚膳監,尚衣監,印綬監,直殿監,都知監;四司——惜薪司,寶鈔司,鐘鼓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浣衣局,銀作局。如司禮監,設提督太監(大總管)、掌印太監(內外章奏)、秉筆太監(照內閣票擬批朱)、隨堂太監(管章奏文書)和典簿太監(文書保管收發)等。清朝吸取明朝教訓,對太監限制較嚴。乾隆帝奏事太監曾用秦、趙、高三姓,以此自儆秦朝趙高之禍。清末雖出現跋扈太監安得海、李蓮英,但較東漢、晚唐和明朝,可謂「小巫見大巫」,其權勢和氣焰差了很多。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命工部鑄鐵牌,書皇帝敕諭:「朕今裁定內官衙門及員數職掌,法制甚明。以後但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托內外衙門,交接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特立鐵牌,世世遵守。」鐵牌立於交泰殿內,警示後宮太監不得干預朝政。

  康熙十六年(1677年),設「宮殿監辦事處」,又名「敬事房」。這是清代自康熙朝以後唯一的宦官機構,管理皇帝、后妃、皇子、公主的生活,負責宮內陳設、打掃、守衛,傳奉諭旨,辦理與內務府各衙門的往來文件等事。康熙帝親書「敬事房」匾掛在房內。敬事房在乾清門東側,與南書房對應。

  太監的品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定敬事房大總管為五品,清朝授太監職銜從此開始。雍正元年(1723年),定敬事房大總管為四品。這是清宮太監最高的職銜。他們每月能得到銀八兩,米八斛(清制一斛為五斗)。而剛入宮的小太監,每月也領銀二兩,米一斛半。他們的年薪超過了七品知縣,還能得到各種名義的賞賜。他們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是待遇優厚,權力也大。太監是個群體,自然有奸佞,也有賢良。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命工部鑄鐵牌,書皇帝敕諭:「朕今裁定內官衙門及員數職掌,法制甚明。以後但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托內外衙門,交接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特立鐵牌,世世遵守。」鐵牌立於交泰殿內,警示後宮太監不得干預朝政。

  康熙十六年(1677年),設「宮殿監辦事處」,又名「敬事房」。這是清代自康熙朝以後唯一的宦官機構,管理皇帝、后妃、皇子、公主的生活,負責宮內陳設、打掃、守衛,傳奉諭旨,辦理與內務府各衙門的往來文件等事。康熙帝親書「敬事房」匾掛在房內。敬事房在乾清門東側,與南書房對應。

  太監的品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定敬事房大總管為五品,清朝授太監職銜從此開始。雍正元年(1723年),定敬事房大總管為四品。這是清宮太監最高的職銜。他們每月能得到銀八兩,米八斛(清制一斛為五斗)。而剛入宮的小太監,每月也領銀二兩,米一斛半。他們的年薪超過了七品知縣,還能得到各種名義的賞賜。他們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是待遇優厚,權力也大。太監是個群體,自然有奸佞,也有賢良。

  步步驚心:明清兩代宮女的命運

  明清皇宮的女性,主要有四個群體:后妃,乳保,女官,宮女。后妃是皇帝的妻妾。乳保是乳母和保姆。乳母主要是給皇子和公主餵奶的,就是奶母;保姆是照看、撫育幼年皇子和公主的。女官做管理工作,宮女為後宮雜役。她們入宮不易,是經過挑選的。以上四種人,宮女數量,多得驚人。

  明朝挑選宮女,在全天下範圍。如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令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等府及浙、贛兩省,選民間13到19歲之間未婚的女子以備宮女,選30到40歲之間沒有丈夫的婦女以充女官。清朝不同,規定:「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這裡需要區分:每三年一次八旗選的是秀女,主要為妃嬪、貴人等,有的也為宗室子弟選福晉;每年一次內務府屬旗選的,官書也稱秀女,實際是使女(後來也稱宮女),她們主要從事服侍、灑掃、雜役等粗活。內務府包衣三旗,主要是清皇室的奴僕,或罪犯留在旗內的,其家屬稱「辛者庫」,被認為是低賤的人。所以,八旗秀女和內務府三旗宮女,其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是不同的。《宮女談往錄》記載,女孩子長到十三四歲,內務府就要按冊子送交宮裡當差了,這是當奴才應當孝敬的差事。有的人家希望女孩子出去見見世面:一來,每月能掙幾兩銀子,家裡又能按時按節得到賞錢;二來,女孩子學點規矩,在宮裡調理出來的,圖個好名聲,借此往高枝上攀,找個好婆家;三來,真要是嫁個頭等侍衛之類的,再有人一提拔,不幾年也許就發跡了。

  培訓:秀女和宮女被選入宮後,要進行培訓。宮女的培訓內容:一是文化,每天以一小時寫字及讀書,次日有宮人考查;二是女紅,教以刺繡等活計;三是灑掃等雜役活;四是教宮裡的禮儀和規矩。不合格的出宮,依次遞補。一年後,俊優者侍后妃起居,次者為尚衣、尚飾,再次者做雜役。各有所守,絕不紊亂。出宮之後,任擇婚配。

  《宮女談往錄》記載,當宮女的有句話:「老太后好伺候,姑姑不好伺候。」「姑姑」是新宮女對老宮女的稱呼。專管新宮女的姑姑權很大,可以打,可以罰,可以認為你沒出息,調不出來,打發你當雜役去。

  出路:一是晉封主位。有的宮女,被皇帝看上,如明成化帝的紀妃(弘治帝生母)和萬貴妃、隆慶帝的李妃(萬曆帝生母)等,都是宮女出身。清朝規定:「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二是獲任宮廷女性管理人員的女官。三是年限滿了,出宮嫁人。

  懲罰:明朝宮中,體罰很多。有宮詞云:「十五青娥誦孝經,嬌羞字句未分明,纖纖不忍教扳著,夜雨街頭唱太平。」所謂「教扳著」,就是受罰宮女面北站立,彎腰伸手,自扳兩腳,一彎一立,不停反覆,頭暈目眩,重者倒地。所謂「唱太平」,就是受罰宮女提著鈴,每夜從乾清門到日精門、月華門,回到乾清宮前,高唱「天下太平」,聲音緩而長,與鈴聲相應,徐行正步,風雨不避。再嚴重者,處以死刑。

  出宮:明朝沒有宮女放出的規定,放出宮女,偶爾施行。成化帝即位,大學士李賢上言:天時未和,由陰氣太盛,自宣德至天順間,選取宮人太多,愁怨尤甚,宜皆放還。於是皇帝才放還一些宮女。自宣德元年(1426年)到天順八年(1464年),已經38年,才放了這一次。宣德間進宮的宮女,如13歲,這時已年過半百了。

  清朝宮女,可以出宮。出宮的宮女,有的是因到年齡,有的是因有病,有的是因笨拙,還有的則是因為犯錯。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