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哪位國軍將領靠冒名頂替上了黃埔軍校? | 陽光歷史

 

A-A+

歷史解密:哪位國軍將領靠冒名頂替上了黃埔軍校?

2017年02月18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77 次

  鄭洞國:「冒名頂替」進黃埔

  總體來說,黃埔軍校的入校考試比較嚴格,也非常注重公平,但避免不了一些「意外」事故發生。比如,國民黨名將鄭洞國就是冒名頂替考進黃埔軍校,這也是黃埔軍校史上獨一無二的「事故」。

  鄭洞國是湖南石門縣人,學生時代參加過五四運動。1921年,他曾投筆從戎,但沒成功。1924年1月,正在長沙商業專門學校讀書的鄭洞國聽說創辦黃埔軍校的消息,立刻找同鄉王爾琢商議。沒料到,王爾琢已先走一步了。鄭洞國趕緊邀上三位同鄉,一同南下廣州。當他們找到王爾琢時,才知道報考軍校的日期已經過了。

  鄭洞國心急如焚,王爾琢也跟著急。這時,轉機出現了,一位叫黃鰲的湖南老鄉,因為擔心考不上,就報了兩次名。此刻見鄭洞國急成這般模樣,便建議頂替他的名去考。鄭洞國沉吟半晌,決計冒頂黃鰲之名報考軍校,而且考上了。巧的是,真黃鰲也考進去了,而且他們都被編在第二隊。在點名出操的時候,兩人竟一同應聲出列。

  鄭洞國是個老實人,對於冒名頂替的事情一直惴惴不安。經過反覆考慮,他終於鼓足勇氣,向區隊長坦白了。好在校方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只是把他的名字改了回來。

  於是,鄭洞國的名字開始在東征、北伐、抗日等歷史事件裡閃耀……

  劉志丹:氣質更像藝術家

  劉志丹是陝北紅軍和蘇區主要創建人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936年劉志丹犧牲後,曾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民英雄」。

  劉志丹長得俊朗儒雅,能歌善舞,寫得一手漂亮文章。從氣質和特長上來看,他更像一名藝術家或者文學家。不過,劉志丹打小就立志做一名軍人,過金戈鐵馬的日子。因此,當他在榆林中學讀書時,第一個響應中共黨組織的號召,報考黃埔軍校。不料,此舉遭到很多人反對。親戚朋友輪番勸阻,學校也不放行。劉志丹慨然而言:「古人云『雖有文事,必有武備』,對付軍閥,沒有軍隊怎麼行?」

  1925年秋天,劉志丹南下廣州,成功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習步科。劉志丹是北方人,在廣州水土不服,入校沒多久就染上重病,一度昏迷不醒。醫生以為他死了,準備送往太平間。同鄉請求醫生再觀察一天。醫生說,再觀察一天可以,但不能放在宿舍裡,以免傳染。

  也是劉志丹命不該絕,在同鄉的悉心照料下,他闖過了「鬼門關」,逐漸康復——否則的話,中國工農紅軍就少了一位傑出的領導人。

  胡璉「逃生」

  在國民黨眾將領中,能打仗的多,會打仗的少,敢打惡仗硬仗的就屈指可數了,胡璉即其中一位。

  有好事者作過統計,《毛澤東軍事文選》裡有7篇專門針對國民黨十八軍及胡璉的電文。開國上將楊勇曾經說過:「我們寧願俘虜一個胡璉,不願俘虜十個黃維。可惜讓胡璉給跑掉了。」

  胡璉是黃埔四期畢業生,與同窗。畢業後,他從少尉排長幹起,因戰功顯赫而不斷擢升,37歲做到十八軍軍長,中將軍銜。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對軍隊進行整編,十八軍改為十一師,與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七十四師,並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

  在隨後進行的三年國共內戰中,胡璉率三萬全部美式裝備的十一師,在中原、華東兩大戰場同解放軍對峙周旋,與劉伯承、陳毅等中共名將均有過正面碰撞。1949年10月,退守台灣的胡璉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總司令」,統領金門黨、政、軍務,在當地影響深遠,被稱為「金門王」。

  胡璉會打仗,而且運氣超好——

  1947年8月,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將十一師包圍在山東南麻,志在將其一口吞掉。戰鬥打響後,卻突降大雨,華野將士苦戰四天,最終只能撤出戰鬥。

  一年後,胡璉與黃維率由十一師擴編的十二兵團參加淮海戰役,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胡璉爬上坦克逃生。中途遇到大隊解放軍人馬,竟無人注意這輛逆行的坦克。黃維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同樣是乘坐坦克,卻因坦克拋錨而被俘。

  1958年8月23日,俞大維來金門視察,與胡璉等人到翠谷水上餐廳參加晚宴。臨行前俞大維突然叫住胡璉——就在此時,解放軍開始炮轟,胡璉等人趕緊躲進坑道,再次逃過一劫。而在餐廳恭候的金門防部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三人均被炸身亡。

  俞大維後來回憶這件事情時說,該談的其實都已談過,為什麼要叫住胡璉,連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

  戴安瀾:遠征緬甸屢建戰功

  與老資格的第一期、群星薈萃的第四期相比,黃埔三期顯得多少有些寂寥,不過,依然走出了不少震動一時的著名將領,比如戴安瀾將軍。

  戴安瀾是安徽無為縣人,曾經就讀南京安徽公學,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響。1924年初,戴安瀾響應時任廣東粵軍第四師團長的遠方叔祖父戴端甫的號召,報考黃埔軍校一期,卻因身材瘦弱被淘汰。戴安瀾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參加國民革命軍,當了二等兵。在部隊裡,戴勤奮鍛煉,身體情況很快好轉。

  1925年,戴安瀾再次報考,終於考進黃埔軍校第三期,被編在步兵隊學習。

  真正讓戴安瀾「揚名立萬」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率領中國遠征軍南征緬甸。1942年,抗日進入了最艱難的持久戰階段,中國廣大軍民正在為抗日付出最慘重的犧牲。當年2月,日軍為了切斷援華抗戰物資的重要運輸線——滇緬公路,向緬甸大舉進攻。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國民政府派遣遠征軍3個軍約10萬人赴緬參戰。其中,第五軍戴安瀾所率的200師表現最為突出。

哪位國軍將領靠冒名頂替上了黃埔軍校?

  1942年3月,戴安瀾率200師參加東瓜保衛戰,與日軍第55師團正面交火,在敵眾我寡,又失去空軍支援的惡劣環境中,與日軍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安全撤退。4月24日,戴率部克復棠吉,使東線戰局轉危為安。5月18日,戴安瀾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

  戴安瀾殉國後,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蔣介石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毛澤東的輓詩是《海鷗將軍千古》:「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1956年,戴安瀾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這可能是其中唯一一位國民黨將領。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