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北伐獲得成功的原因:晉朝的影響力仍未消退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 晉元興二年(404),劉裕起兵擊敗篡晉稱帝的桓玄。次年,擁戴晉安帝復位,控制東晉朝政。時南燕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慕容超信用奸佞,誅戮賢良,賦役苛重,激起民眾強烈反抗。為了晉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掛帥北伐。 公元409年二月,南燕軍隊侵擾淮北,就正好給了劉裕一個機會。他上書皇帝,要求北伐,獲得朝廷批准後,他迅速出兵,五月就到了下邳。.....
民眾支持
劉裕發動的幾次北伐,受到北方民眾的擁戴。早在東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劉裕首次北伐南燕時,「河北居民荷戈負糧至者,日以千數。這次北伐後秦,晉、秦兩軍在潼關相持,「鎮惡懸軍遠入,轉輸不充,與賊相持久,將士乏食,乃親到弘農督上民租,百姓競送義粟,軍食復振。劉裕入長安,「長安安堵如故」,及至「三秦父老聞劉裕將還,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理王化,於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祝。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是公家室宅,捨之欲何之乎!』裕為之愍然 『。上述記載,反映出北方漢族民眾對劉裕北伐的支持,這是東晉獲勝的主要原因。北方各族人民飽經戰亂之苦,渴望國家統一,家居安穩,尤其是廣大的漢族民眾,由於有很深的奉晉朝為正朔和認同本民族政權的心理,所以他們希望晉王朝重統江山。另一方面,儘管北方的少數民族統治者漢化程度較高,也採取一些漢族傳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但在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初期,由於入居內地的各少數民族還遠未達到與漢族完全融合的程度,所以漢族民眾對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仍懷有戒心4。一旦東晉興兵北伐,北方漢族民眾總要起來響應,這就是為什麼東晉的北伐能夠取得一些成功的原因。北方漢族民眾所持的上述民族認同心理,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對其不能過分苛責。而劉裕及其部將懂得怎樣迎合北方漢族民眾的這種心理。北伐之初,劉裕傳書北魏,解釋借道伐秦的意圖,打的旗號就是:「洛是晉之舊京,而羌姚據之。晉欲修復山陵之計久矣」。檀道濟、王鎮惡等在攻佔洛陽、長安時,「以國恩撫慰,號令嚴肅」,安定了人心,「戎夷感悅」,「百姓安堵。所以說,北方民眾尤其是漢族士人對東晉的支持,是劉裕兩伐中原 之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順應發展趨勢
南燕王朝,本為後燕分裂出來的一個小的割據勢力,其統治的地區僅為今山東濟南以東,棗莊以北至渤海之濱,在東晉十六國後期為一區區小國。它既無開明的政治措施,又不發展社會經濟,只有封閉式的割據統治與壓搾。北中國的百姓早已對這種割據分裂,兵連禍結的混亂局面,恨之欲絕。特別是原來從北方隨東晉東遷的吏民,更懷有熱切統一北方、回歸故里的願望。故而, 劉裕興師北伐,適應了當時人民的要求,使晉師所到之處,呈現出一片「華夷大悅」的局面。這便成為東晉制勝政治上獨有的優勢。
雄厚的戰爭實力
晉王朝,自定都江南以來,雖內亂不已,多次發生過大小規模不等的戰爭,但基本上維持著一統江山,遠遠不像北方多國紛爭,兵禍蜂起,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摧殘的凋敝殘破局面。劉裕當政後,採取了減輕賦稅、發展生產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經濟地理條件,使東晉的經濟實力逐步增強,訓練和徵調了強大的車、步、水、騎等大量軍隊。這支軍隊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明顯地優於南燕軍,為戰勝南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