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平民生活有多好?販夫走卒都能穿絲質鞋子 | 陽光歷史

 

A-A+

宋朝平民生活有多好?販夫走卒都能穿絲質鞋子

2016年09月22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12 次

  宋朝是一個很拉風的朝代,它的歷史是從成語「黃袍加身」開始的。後周大將趙匡胤領兵北上禦敵,途經陳橋驛駐紮。早晨趙匡胤酒醉醒來,一出屋,就被部下披上了黃袍,眾將高呼萬歲,江山輕而易舉地就獲得了。不過這趙匡胤當時是真喝醉了還是假喝醉了,事先是否知道有黃袍加身,就不得而知了。中國歷史上每到改朝換代,總會上演新主子三番五次推辭,流著淚說「我不行,你們怎麼能逼我當皇上」的鬧劇,結果這些滿口仁義的新主子哪個也沒推辭成功,全都「被迫」登上了皇位。趙匡胤基本上也屬於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君主。

  開局雖然略顯老套,但趙匡胤的大宋此後卻不同凡響,令人刮目相看。趙匡胤此人是職業軍人出身,按理說應該好勇鬥狠,熱衷攻伐,重武輕文。誰料到這位宋太祖竟然是個熱愛生命、熱愛世界和平的好男兒,解決事情盡量避免殺戮。比如初登大寶不久,趙匡胤就在太廟的一間密室中立了一塊碑,此後大宋新皇登基,都要由一位不識字的太監帶到密室裡瞧瞧那塊碑。碑上到底寫了些什麼,除了皇上誰也不知道。直到金軍攻破汴梁城,打進太廟才真相大白,碑上赫然書寫著三條,大意是:第一,不殺柴氏子孫(後周的後裔),如果他們謀反,就在監獄裡讓他們自盡,不能公開殺掉;第二,不殺士大夫,尤其是那些諫臣;第三,子孫如果違背了前兩條,天誅地滅。

  這「勒石三戒」不僅給大宋歷代皇帝劃下了執政的底線,也給大宋的經濟方針定下了基調,通俗來講就是三個字:不折騰。全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能和平解決爭端,就不訴諸武力;對內能調和矛盾,就不激化衝突。在不折騰國策的指引下,大宋的經濟一舉超越了此前歷代的各項紀錄。宋朝財政收入最高的一年,達到了億貫(1貫=1000文),即使是後來失去了北方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高的時候也能達到1億貫。這樣的收入記錄在古代中國不僅空前,也堪稱絕後。比如明朝在財政收入上比北宋差了整整一個數量級,清朝康乾盛世時狀況稍好,但也不及北宋財政收入的一半。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要好於其他朝代。司馬光曾經痛心疾首世風日下,連農夫走卒都穿絲質的鞋子,實在太奢靡了!看看《水滸傳》裡的那一百單八將上水泊梁山的原因,有因殺人放火來的,有因觸犯朝廷律法來的,有遊手好閒圖快活來的,就是沒有窮困潦倒吃不上飯來的!這樣一個安定團結奔小康的局面是如何得來的呢?我們不應該把1000年前宋朝的成績過分拔高了,這個朝代的經濟基礎還是廣大的自耕農們,這些農民上交的皇糧和稅款,支撐起了大宋的江山社稷,骨子裡大宋還是很傳統的。本書第一篇已經介紹過,高產的占城稻就是在宋朝進入中國的,激發了中國人口突破1億,人頭多了,稅收自然也多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