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莊宗三年亡國的教訓:時刻不忘創業的艱難 | 陽光歷史

 

A-A+

後唐莊宗三年亡國的教訓:時刻不忘創業的艱難

2016年07月17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08 次

  雄才大略的軍事家

  李存勗的祖先是西突厥人,後世自稱沙陀人。其父李克用唐末曾任河東節度使,封晉王。李存勗少時體貌奇特,為人深沉,唐昭宗見了,覺得此兒不同凡響,說「此子可亞其父」,於是時人稱李存勗為「亞子」。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李克用亡故,李存勗繼位為晉王,時年24歲。

  李存勗在軍事上有勇有謀,敢作敢為,一往無前。嗣位不久,便在三垂岡戰役中一展雄圖。他主動向後梁發起攻擊。他說:後梁聽說我喪父,必定以為我不能出兵;同時以為我少年嗣位,不諳軍事,必有驕怠之心。如果我們挑選精幹士兵,日夜兼程,出其不意,以我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那麼,定霸便在此一役。他帶領大軍從太原出發,至潞州北黃碾下營。在一個大霧天凌晨,親自率軍埋伏在三垂岡下。平明,天復昏霧,部隊三道齊進,梁軍大恐,向南潰退。這一役,李存勗的軍隊大獲全勝,斬首萬餘級,俘獲大將300餘人。梁太祖朱溫聞訊,懼而歎曰:生子當如李存勗。李家不會亡了,而我家的幾個兒子不過是一群豬狗。

  清人嚴遂成以《三垂岡》為題,作詩歌頌李克用、李存勗父子:「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毛澤東年輕時讀過這首詩,幾十年後,儘管作者嚴遂成的名字不復記憶,但詩的內容還能一字不拉地背出來。

  李存勗經歷的戰爭,值得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書上一筆的,還有胡柳坡戰役。後梁貞明四年(918年),李存勗的軍隊駐紮在濮州胡柳坡。與梁軍相遇,在李存勗運籌帷幄的指揮下,最後以梁軍的失敗而告終。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毛澤東讀了《舊王代史·唐書·莊宗紀》,作了三條批語,其中有一條是評胡柳坡這役的:「胡柳坡正面突破不成,乃從東向南打大迂迴,乘虛而入,卒以成功。」李存勗在胡柳坡戰役中的指揮是很高明的。

  後梁龍德三年(923年),李存勗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定都洛陽。當年滅掉了後梁。

  驕奢無道的皇帝

  李存勗即位時,沒有作好治理天下的心理準備、思想準備、策略準備。他不懂得治亂異勢,戰爭年代的一套辦法未必適合和平時期,馬上可以得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的道理。他對儒家、法家的治國之道都不熟悉。少時讀過《春秋》,只是略通大意而已。身邊也沒有一個為其提供治國方略的文士。就是有這樣的謀士,他也是不會用的。他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不知治國為何事,完全是亂來。

  李存勗曾說:「吾於十指上得天下。」把奪得天下看得很輕易,忘掉了當年的出生入死,百戰而滅後梁。即位後,喜歡四出巡遊,並喜於巡遊時參觀昔時跟梁軍交鋒的戰場,洋洋自得地對群臣講自己的功勞,作為一種樂趣。

  他通曉音律,會演戲。常常自傅粉墨,與伶人(歌舞藝人)同台演出。還給自己起了一個藝名,叫「李天下」。他因自己喜好演戲,而對伶人特別寵信,以致出現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現象。有個叫景進的伶人,專門搜集民間的鄙俗事情向他匯報,他也想知道外邊的事情,遂視景進為耳目。於是景進乘機大進讒言,連將相大臣都畏懼他幾分。

  李存勗作為五代時的一位帝王,應當知道唐朝宦官禍害之烈。唐末宦官大批被殺,僥倖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間。李存勗登基後,失魂落魄的宦官又神氣起來。李存勗寵信宦官,一如唐朝中後期一些昏憒的帝王。他身邊的宦官多至近千人。他沿襲唐朝中後期的做法,用宦官監軍,牽制軍隊將帥。宦官們依仗皇帝撐腰,不把將帥們放在眼裡,「陵忽主帥,怙勢爭權,由是藩鎮皆憤怒」。

  李存勗靠軍隊打天下,登基後,沒有處理好跟宿將及軍隊的關係。他「性剛好勝,不欲權在臣下」。常常聽信伶人和宦官的讒言,疏忌宿將,弄得宿將們人人自危。他父親的義子李嗣源,對他父親和他可謂忠心耿耿,但也遭到猜忌,最後被逼上梁山。正是李嗣源,後來取李存勗而代之,成為後唐的第二代皇帝(明宗)。

  對待士兵,李存勗也很刻薄,士兵們為他東征西討,把他扶上皇位。誰知他當了皇帝,便忘了勞苦功高的士兵們。士兵們連老婆孩子也養不活,怎能不怨恨他?

  老百姓恨透了李存勗。他重用專門刻剝百姓的孔謙,讓其負責賦稅徵收。此人用重斂急征來滿足李存勗的貪慾,搞得民不聊生。朝廷遇有重大祭祀,往往宣佈大赦,免除百姓賦稅。凡大赦令所豁免的賦稅,孔謙重又徵收,於是大赦令成了一紙空文。「自是每有詔令,人皆不信,百姓悉怨。」這個朝廷已失信於民,百姓詛咒它,希望它早早滅亡。李存勗還認為孔謙理財有功,賞給他「豐財贍國功臣」的稱號。

  有的宦官給李存勗出主意:設立內府和外府,天下財賦收入分別入內府和外府;州縣上供的錢財入外府,充作朝廷經費,方鎮——鎮守一方的軍事長官貢獻的錢財入內府,充作皇帝巡遊及賞賜左右親信的費用。從此,「外府常虛竭無餘而內府山積」。但李存勗捨不得花錢犒賞軍隊,以致軍士窮困,怨聲載道。後來軍士離叛,事出有因。

  當時政制混亂,一國三主,政出多門。皇太后誥命,皇后教令,與莊宗的制敕交行於地方,地方「奉之如一」,都照辦不誤。皇后劉氏性妒悍,曾當著李存勗的面,將其一名寵姬賞賜給剛剛喪妻的歸德節度使李紹榮,李存勗心中不樂意,但不敢不允。這樣的女人居然跟皇帝平起平坐,發號施令。史書說,「自古亂政未有如同光之甚者也」。同光是後唐莊宗的年號。

  後唐周邊地區的統治者對李存勗胡作非為必將自取滅亡看得很清楚。公元925年,南漢國主劉龑聽說李存勗滅了後梁,心生恐懼,派使者向後唐進貢,並窺探虛實。使者回去向劉龑匯報說:李存勗「驕淫無政,不足畏也」。

  足為後世戒

  公元926年,李存勗已陷於四面楚歌的危殆境地。雄風不再的他親自帶兵征討叛將李嗣源,至大梁(今開封市)附近,得知大梁已為昔日親信大將李嗣源據有。見諸軍叛離,軍隊已不再為自己賣命,李存勗自知大勢去矣,於是神色沮喪,登高歎曰:「吾不濟矣!」立即下令撤回洛陽。出關時,他帶領的軍隊有2.5萬人;未經激烈戰鬥,回到洛陽,損失了萬餘人。

  不久,洛陽城內發生兵變。皇宮警衛部隊不再忠於李存勗。加入叛亂隊伍、反戈一擊的有之;袖手旁觀、幸災樂禍的有之。只有十幾個人肯為他死戰,李存勗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為流矢所中,箭拔出後,口渴難忍,向人要水喝。皇后明知他中箭,不來看望,只是派宦官送來奶酪,而據說中箭的人是不能吃奶酪的。李存勗吃下以後,旋即死去,年42,有人從廊下揀來一些樂器,覆蓋在屍體上,點火將屍體焚燒。一個曾經叱吒風雲、轟轟烈烈幹了一番事業的開國皇帝,就這樣淒淒慘慘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李存勗即帝位僅三年便歸於敗亡,是一位「能取天下而不能守天下」的開國皇帝。

  史家們就他的失敗原因進行了探討,李存勗的錯誤有:驟勝之後驕傲自滿,貪圖安逸;忘記昔日南征北戰之艱辛,沉溺於女色和打獵;寵信伶人,導致伶人干政;沒有管好自己的妻子,導致皇后專權;軍隊待遇過差,導致三軍憤怒;大肆搜括,導致百姓窮困;無故誅殺大臣,導致人人自危,萬馬齊喑。李存勗所犯錯誤都是致命的,只要犯下其中的一條,便沒有不滅亡的;而他條條都犯了,哪有不敗亡的呢?短短三年間犯下這麼多錯誤,稱得上是一位驕奢淫逸的皇帝了。

  《舊五代史》把即位之前的李存勗比作中興夏朝的少康,中興漢朝的劉秀。可惜他應了《詩經》上的一句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他重蹈了被他滅亡的後梁和蜀國的覆轍。

  李存勗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教訓。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