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馮太后與孝文帝:馮太后為何無法廢殺孝文帝 | 陽光歷史

 

A-A+

北魏馮太后與孝文帝:馮太后為何無法廢殺孝文帝

2016年04月26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375 次

  北魏馮太后與孝文帝

  北魏的馮太后,與西晉賈後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從某種意義上,馮太后是成功的賈後,而賈後就是失敗的馮太后。

  對孝文帝而言,馮太后也是一個狠毒的後媽(其實是後奶奶)。據史書上說:馮太后曾顧忌孝文帝聰慧,所以就想往死整孝文帝(在寒冷的冬天,把穿著單衣的孝文帝關在屋裡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但因為拓跋丕、穆泰、李沖的堅決反對,所以馮太后終於停止了這種行為。

  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馮太后與賈後並沒有本質區別。

  馮太后一心想廢殺孝文帝,為什麼無法得逞呢?

  因為無論是皇族,還是軍政大佬、貴族代表,都希望有一股力量能牽制馮太后,而皇帝自然是最理想的力量。如果把皇帝都成了馮太后可以隨意操縱的東西。那馮太后就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大權獨攬,而一旦出現這種結果,馮太后就有可能成為武則天一樣的人物(雖然當時大家並不知道武則天)。換而言之,這個專權的太后,就可能對皇族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更可能用恐怖政策打擊、修理軍政大佬、貴族代表。

  西晉時的賈後,無法廢掉愍懷太子,也主要是源於這個原因。只是西晉的賈後,面對強大的反對力量,卻非要一意孤行,最後只有把自己全家領向了死路。如果賈後聽從自己母親的勸說,願意協調自己太子的關係,賈後、賈氏家族的命運,也許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北魏馮太后面對強大的反對力量,終於發現,如果一意孤行廢殺孝文帝,就有可能把自己置於普遍皇族、軍政大佬、豪門貴族的對立面,所以馮太后終於停止了這種行為。我們可以想像,假如馮太后也像賈後一樣一意孤行,肯定也會把自己全家領向死路。

  我們通常認為,馮太后與孝文帝的關係非常和睦。但這只是一種想像罷了,雖然這種想像,是建立在北魏的政治宣傳之上。

  馮太后曾蓄意廢殺過孝文帝(在寒冷的冬天,把身穿單衣的孝文帝置於小屋中,三天不給飯吃),如果不是大家反對,孝文帝恐怕當時就死了。僅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他們之間的關係,蒙上無法去除的陰影。

  更何況,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只有這樣一個陰影。事實上,孝文帝生母的死亡,就有馮太后的功勞;而孝文帝的父親,據說也是馮太后殺死的。孝文帝的太子出生後,孝文帝希望廢除雲遮霧罩的「子貴母死制度」,換而言之,孝文帝不希望太子的母親被殺。但馮太后卻偏偏不同意,於是孝文帝兒子的母親,又被馮太后殺死了。

  孝文帝是皇帝,但孝文帝一直在馮太后的陰影下生活。有一次孝文帝不能讓馮太后滿意,馮太后就責打了孝文帝幾十大板。

  皇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在強勢的太后陰影下,皇帝也實在沒有什麼神聖的。他既無法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也無法保證自己的尊嚴,還無法保證自己妻子的生命,甚至無法保證自己父親的生命。

  馮太后沒有被北魏帝國否定,僅僅是在為孝文帝是一個非常隱忍的政治人物。馮太活著的時候,孝文帝從來沒有與馮太后正面衝突過。馮太后死了,孝文帝依然高舉馮太后的大旗。

  西晉的賈後,如果願意尊重太子的地位,她也有機會成為馮太后一樣的人物。只是賈後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雙眼。

  如果賈後不廢殺太子,以太子當時的表現去看,他也不會主動與賈後爭權的。而後來,即使太子奪回權力(只要是和平的奪取),他也不敢輕易否定賈後的,因為否定賈後容易,但它會讓賈後時代的既得利益者,都會感到恐慌。至於太子把賈氏家族的影響徹底消除後,就更犯不著否定賈後了。

  孝文帝在馮太后死去,一直高舉著馮太后的大旗,對馮太后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愛戴。絕不是因為他真的愛馮太后。

  北魏馮太后面對強大的反對力量,終於發現,如果一意孤行廢殺孝文帝,就有可能把自己置於普遍皇族、軍政大佬、豪門貴族的對立面,所以馮太后終於停止了這種行為。我們可以想像,假如馮太后也像賈後一樣一意孤行,肯定也會把自己全家領向死路。

  我們通常認為,馮太后與孝文帝的關係非常和睦。但這只是一種想像罷了,雖然這種想像,是建立在北魏的政治宣傳之上。

  馮太后曾蓄意廢殺過孝文帝(在寒冷的冬天,把身穿單衣的孝文帝置於小屋中,三天不給飯吃),如果不是大家反對,孝文帝恐怕當時就死了。僅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他們之間的關係,蒙上無法去除的陰影。

  更何況,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只有這樣一個陰影。事實上,孝文帝生母的死亡,就有馮太后的功勞;而孝文帝的父親,據說也是馮太后殺死的。孝文帝的太子出生後,孝文帝希望廢除雲遮霧罩的「子貴母死制度」,換而言之,孝文帝不希望太子的母親被殺。但馮太后卻偏偏不同意,於是孝文帝兒子的母親,又被馮太后殺死了。

  孝文帝是皇帝,但孝文帝一直在馮太后的陰影下生活。有一次孝文帝不能讓馮太后滿意,馮太后就責打了孝文帝幾十大板。

  皇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在強勢的太后陰影下,皇帝也實在沒有什麼神聖的。他既無法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也無法保證自己的尊嚴,還無法保證自己妻子的生命,甚至無法保證自己父親的生命。

  馮太后沒有被北魏帝國否定,僅僅是在為孝文帝是一個非常隱忍的政治人物。馮太活著的時候,孝文帝從來沒有與馮太后正面衝突過。馮太后死了,孝文帝依然高舉馮太后的大旗。

  西晉的賈後,如果願意尊重太子的地位,她也有機會成為馮太后一樣的人物。只是賈後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雙眼。

  如果賈後不廢殺太子,以太子當時的表現去看,他也不會主動與賈後爭權的。而後來,即使太子奪回權力(只要是和平的奪取),他也不敢輕易否定賈後的,因為否定賈後容易,但它會讓賈後時代的既得利益者,都會感到恐慌。至於太子把賈氏家族的影響徹底消除後,就更犯不著否定賈後了。

  孝文帝在馮太后死去,一直高舉著馮太后的大旗,對馮太后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愛戴。絕不是因為他真的愛馮太后。

  事實上,馮太后對孝文帝的行為,比晚清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的行為還要惡劣。現在馮太后死了,孝文帝真會非常傷心?真會非常懷念她?這種可能性,顯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孝文帝在馮太后死了,依然高舉馮太后的大旗,主要是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讓馮太后時代的既得利益者支持他,至少不會集體去反對他。否則,他這個皇帝會隨時無法控制局勢的。

  至於把馮太后的影響消除殆盡後,孝文帝就更沒有必要扔掉馮太后的大旗了。因為扔掉這面大旗,對孝文帝沒有任何利益,只會損傷孝文帝自己苦心塑造出的良好形象。

  孝文帝對馮太后一系的打擊

  當年,馮太后想廢殺孝文帝。於是寒冷的冬天,把身著單衣的孝文帝,置於一個小屋裡面,三天不給飯吃。但因為穆泰、拓跋丕、李沖的一再反對,馮太后終於放棄了廢殺孝文帝的念頭。

  穆泰、拓跋丕、李沖,在馮太后時代,一直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一直受到馮太后的重用。當然了,這也是他們有力量、有機會,阻止馮太后廢殺孝文帝的主要原因。

  但在馮太后死後,這三個大佬的命運是什麼呢?

  雖然據史書上說,孝文帝非常感激穆泰、拓跋丕、李沖。但在孝文帝親政後,這三個大佬的結局,卻都是非常不幸的。

  從表面上看,孝文帝對穆泰、拓跋丕、李沖,都是仁至義盡的,但在孝文帝親政後,這三個大佬的結局,卻都是非常不幸的。

  孝文帝親政後,穆泰直接捲入叛亂被殺;拓跋丕的兩個兒子直接捲入叛亂被殺,拓跋丕間接捲入叛亂,喪失了政治前途。至於李沖,就更別提了,這個大佬竟然是被人活活氣死的。

  從這三個的結局,我們也可以看出,所謂孝文帝非常感激這三個大佬,所謂孝文帝對這三個大佬非常仁至義盡,都不過是表面上的事。而這三個人的不幸,更是孝文帝親政後,馮太后一系的結局縮影。

  我們似乎可以說,穆泰、拓跋丕的不幸,是他們自找的。而孝文帝對拓跋丕一直也是仁至義盡的。但是,我們必須得清楚一個事實,穆泰、拓跋丕反叛的動機,絕不是奪最高權力,他們只是想另外立一個皇帝罷了。如果他們在孝文帝手下混得十分如意,他們又何苦冒險幹這種事呢?

  我們似乎也可以說,穆泰、拓跋丕的不幸,是因為他們反對遷都、反對漢化造成的。但是,我們必須得清楚一個事實,如果遷都、漢化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又何苦冒險叛亂呢?

  雖然據史書上說,孝文帝非常感激穆泰、拓跋丕、李沖。但在孝文帝親政後,這三個大佬的結局,卻都是非常不幸的。

  從表面上看,孝文帝對穆泰、拓跋丕、李沖,都是仁至義盡的,但在孝文帝親政後,這三個大佬的結局,卻都是非常不幸的。

  孝文帝親政後,穆泰直接捲入叛亂被殺;拓跋丕的兩個兒子直接捲入叛亂被殺,拓跋丕間接捲入叛亂,喪失了政治前途。至於李沖,就更別提了,這個大佬竟然是被人活活氣死的。

  從這三個的結局,我們也可以看出,所謂孝文帝非常感激這三個大佬,所謂孝文帝對這三個大佬非常仁至義盡,都不過是表面上的事。而這三個人的不幸,更是孝文帝親政後,馮太后一系的結局縮影。

  我們似乎可以說,穆泰、拓跋丕的不幸,是他們自找的。而孝文帝對拓跋丕一直也是仁至義盡的。但是,我們必須得清楚一個事實,穆泰、拓跋丕反叛的動機,絕不是奪最高權力,他們只是想另外立一個皇帝罷了。如果他們在孝文帝手下混得十分如意,他們又何苦冒險幹這種事呢?

  我們似乎也可以說,穆泰、拓跋丕的不幸,是因為他們反對遷都、反對漢化造成的。但是,我們必須得清楚一個事實,如果遷都、漢化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又何苦冒險叛亂呢?

  關於鮮卑豪門貴族反對遷都、漢化的真實原因,我們只要看看北魏遷都後主要人事變動,就可以知道了。在馮太后時代,帝國的領銜主角,是以豪門貴族代表為主的;而在孝文帝遷都開始後,帝國的領銜主角,就是以皇族成員為主了。從這層意義上,孝文帝遷都、漢化的過程,就是擴張皇族勢力的過程,既然如此,那些曾經權高位重的豪門貴族代表,怎麼可能會支持孝文帝遷都漢化呢?

  李沖後來一再受到李彪的排擠,自然是因為李彪小人得志。但更重要的原因,卻顯然是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沖這個馮太后時代的大佬,現在終於失勢了。

  孝文帝親政後,李彪竟然倚仗孝文帝的親近,一副想凌駕於李沖之上的架式。李沖對此自然又氣、又恨,卻無力改變。最後,李沖忍無可忍,終於不計代價的想殺掉李彪;但因為皇帝不同意,終於還是沒有殺掉李彪。

  據史書上記載,李沖性情溫和敦厚,但在收押李彪時,怒不可遏,瞋目怒視,大喊大叫,掀翻案桌、摔碎凳子。因為太過生氣,李沖神經失常、言語錯亂,十幾天後就死了。

  至於馮太后的親信太監苻承祖,在馮太后剛死,就被孝文帝逼死了。馮太后曾賜苻承祖免死金牌,孝文帝自然不便公開殺苻承祖。但孝文帝可以通過一再打擊、侮辱苻承祖的方式,讓苻承祖生不如死,於是馮太后死了不到一年,苻承祖就被整死了。

  孝文帝整死苻承祖,自然有著足夠的理由,但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馮太后死了,如果馮太后不死,孝文帝絕不敢這樣對待馮太后的親信。

  至於馮氏家族,在孝文帝活著的時候,就已漸漸衰敗了。等孝文帝一死,伴隨著馮皇后被賜死,曾經顯赫一時的馮氏家族,就已成為歷史了。

  不知道我們注意到沒有。孝文帝親政後,頒十二大姓(鮮卑八大姓,漢民族四大姓)為一等貴族。但這十二姓中,顯然都也沒有馮氏。

  當然了,馮氏缺乏與這十二大姓並列的資格。問題是,如果馮太后活著,什麼鮮卑八大姓、漢族四大姓。誰敢說自己比馮氏家族高一頭呢?但馮太后死了,所以馮氏的地位終於一落千丈了,現在的馮氏家族只能靠老底子過活了。而這種老底子,終於很快就吃光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