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竟殘忍逼死兩個兒媳!史上最血腥的婆婆 | 陽光歷史

 

A-A+

慈禧太后竟殘忍逼死兩個兒媳!史上最血腥的婆婆

2016年12月03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485 次

  導讀:縱觀歷史上的婆媳關係,最冷酷無情的婆媳關係莫過於清代慈禧太后和她的兒媳婦孝哲毅皇后的關係。

  婆媳關係也許是世界上最難相處的一種人際關係了。記得有一次我問北京的一個朋友:北京姑娘找對象什麼條件?朋友回答說:沒爹沒娘,有車有房。我一愣,但很快就領悟了。我在佩服北京姑娘具有先見之明和戰略眼光的同時,也不由得想起了130多年前也是在北京相處過的那一對超級婆婆和超級媳婦。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17歲的同治皇帝到了大婚的年齡。在眾多的秀女中,經過反覆篩選,最後只剩下兩個人:一個是侍郎鳳秀的女兒,一個是內閣學士崇綺的千金。到底立誰為皇后,慈禧和慈安各執一詞,很難統一,她們決定讓同治自己決定。同治喜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於是立為皇后(後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后),而把母親相中的鳳秀之女立為慧妃。

  為了表示對兒子、兒媳婦的強烈不滿和憤恨,慈禧於是在宮中廣佈心腹密探,監視這對小夫妻的言行舉止,甚至對同治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對於慈禧的話,同治不敢不聽,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慧妃親近,所以乾脆獨居乾清宮。新婚的毅皇后獨居宮中,形單影吊,鬱悶不樂。 慈禧不僅干擾同治皇帝與毅皇后的夫妻生活,還處處找毅皇后的不是。毅皇后自入宮以來,處處小心謹慎,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總是氣不打一處來,事事找茬。毅皇后每次見到皇上,必笑臉相迎,慈禧反倒說皇后「狐媚以惑主」。同治生病,毅皇后心中著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責怪她「妖婢無夫婦情」。同治病勢垂危之際,毅皇后偷著去看望,並親手為同治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毅皇后左右為難,怎麼做也討不出好來。

  慈禧對這個兒媳婦不僅辱罵,而且還動手。據《崇陵傳信錄》記載:有一次同治生病,毅皇后去探望時,流著眼淚傾訴獨處宮中、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小夫妻的這些話被尾隨而來、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後,勃然大怒,立刻闖進宮來,抓住毅皇后的頭髮,一邊打,一邊往外拽,並揚言要備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凌辱,又急又氣又害怕,竟昏了過去。這時,慈禧這才饒了毅皇后。

  毅皇后性格耿直,不善於逢迎,尤其更不願意向她所厭惡的婆婆慈禧討好。她認為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毅皇后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毅皇后的這種表現,一來反映了她不聽慈禧的話,不夠順從;二來反襯出慈禧好淫樂,格調低俗。通過這件事,使慈禧加深了對毅皇后的怨恨。

  慈禧對毅皇后有一種天然的反感,她們的婆媳關係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可調和。自從她入宮,特別是她登上皇后寶座的那天起,慈禧就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找茬對付她。毅皇后為什麼得不到婆婆慈禧的歡心?慈禧為什麼不喜歡這位兒媳婦呢?

  原因之一:毅皇后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脾氣性格也很好,對人和藹可親。這與一貫以嚴肅面孔出現的慈禧相比,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所以她在慈禧眼裡格格不入。

  原因之二:毅皇后與慈安交好,使慈禧把她與慈安、同治皇帝視為一股強大的異己勢力。在權力鬥爭中,慈禧把皇后視為政敵,當作自己將來爭奪權力的絆腳石。

  原因之三:毅皇后與同治皇帝在大婚後如膠似漆,恩愛情篤,使慈禧回想起了她曾經與咸豐皇帝親密相處的情景,而眼下自己卻守活寡,是一種變態心理在做怪。

  在種種因素的促使下,慈禧曾想著把毅皇后廢掉。於是,有一天她將擔任宗人府宗令的敦親王奕譞召來,商議此事。敦親王說:「欲廢後,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是通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所以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慈禧欲廢毅皇后之心只得做罷,但卻由此深恨敦親王奕譞。

  廢未廢成,氣未發出,慈禧實在窩火的很。同治皇帝的死,慈禧污蔑與毅皇后有很大的關係,便想抓住這個辮子好好的教訓她。而毅皇后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這幾年來,對於慈禧始終對自己冷眼相待,她算是受夠了氣。與其低三下四的活著,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死去。所以她打定主意:就是死了,也決不向慈禧低頭!

  身邊的人勸毅皇后趕快親近慈禧,迎合其意,以為保身之計。但她表示:「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有人將毅皇后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毅皇后「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為了除掉皇后,慈禧雙管齊下,一方面由她親自出馬,給皇后施加壓力,把毅皇后逼上絕路;另一方面通過崇綺轉告毅皇后,讓她為死去的同治皇帝殉葬。同治死後的第14天後,兩宮皇太后發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著封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毅皇后崩逝於儲秀宮,年僅22歲,距同治帝死僅75天。逼死了兒媳婦毅皇后,慈禧為了掩人耳目,於當天傳諭內閣讚揚她:「淑慎柔嘉,壺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

  毅皇后性格耿直,不善於逢迎,尤其更不願意向她所厭惡的婆婆慈禧討好。她認為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毅皇后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毅皇后的這種表現,一來反映了她不聽慈禧的話,不夠順從;二來反襯出慈禧好淫樂,格調低俗。通過這件事,使慈禧加深了對毅皇后的怨恨。

  慈禧對毅皇后有一種天然的反感,她們的婆媳關係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可調和。自從她入宮,特別是她登上皇后寶座的那天起,慈禧就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找茬對付她。毅皇后為什麼得不到婆婆慈禧的歡心?慈禧為什麼不喜歡這位兒媳婦呢?

  原因之一:毅皇后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脾氣性格也很好,對人和藹可親。這與一貫以嚴肅面孔出現的慈禧相比,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所以她在慈禧眼裡格格不入。

  原因之二:毅皇后與慈安交好,使慈禧把她與慈安、同治皇帝視為一股強大的異己勢力。在權力鬥爭中,慈禧把皇后視為政敵,當作自己將來爭奪權力的絆腳石。

  原因之三:毅皇后與同治皇帝在大婚後如膠似漆,恩愛情篤,使慈禧回想起了她曾經與咸豐皇帝親密相處的情景,而眼下自己卻守活寡,是一種變態心理在做怪。

  在種種因素的促使下,慈禧曾想著把毅皇后廢掉。於是,有一天她將擔任宗人府宗令的敦親王奕譞召來,商議此事。敦親王說:「欲廢後,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是通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所以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慈禧欲廢毅皇后之心只得做罷,但卻由此深恨敦親王奕譞。

  廢未廢成,氣未發出,慈禧實在窩火的很。同治皇帝的死,慈禧污蔑與毅皇后有很大的關係,便想抓住這個辮子好好的教訓她。而毅皇后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這幾年來,對於慈禧始終對自己冷眼相待,她算是受夠了氣。與其低三下四的活著,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死去。所以她打定主意:就是死了,也決不向慈禧低頭!

  身邊的人勸毅皇后趕快親近慈禧,迎合其意,以為保身之計。但她表示:「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有人將毅皇后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毅皇后「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為了除掉皇后,慈禧雙管齊下,一方面由她親自出馬,給皇后施加壓力,把毅皇后逼上絕路;另一方面通過崇綺轉告毅皇后,讓她為死去的同治皇帝殉葬。同治死後的第14天後,兩宮皇太后發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著封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毅皇后崩逝於儲秀宮,年僅22歲,距同治帝死僅75天。逼死了兒媳婦毅皇后,慈禧為了掩人耳目,於當天傳諭內閣讚揚她:「淑慎柔嘉,壺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

  可憐的阿魯特氏從入宮算起,不到兩年時間就被嚴厲的婆婆逼死了。她的不幸,不僅在於她做了一個短命而且無權皇帝的老婆,更主要的是她遇到了一個奉行「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世不痛快」的婆婆。阿魯特氏的遭遇,可能是給現在的北京姑娘在擇偶標準上帶來了啟發,或許她們為了避免遇到一個像慈禧那樣厲害的婆婆,寧願對像「沒爹沒娘」。

  當然,讓慈禧不痛快的兒媳婦還有後來光緒皇帝的珍妃。由於光緒喜愛珍妃,因而珍妃又遭到慈禧的嫉恨,於是,這對婆媳關係又進入了殘酷無情的冷戰。珍妃自然不是慈禧的對手,結果被慈禧命人推入井中淹死了。當時,珍妃年僅二十五歲。

  從毅皇后到珍妃,雖是兩朝皇帝的后妃,但她們卻都是是慈禧的兒媳婦,命運如此的相同,死的都是如此的悲慘,足見其婆婆慈禧的手段是何其得凶狠毒辣?縱觀慈禧的一生,不論對誰,是朝中的大臣也罷,是自己的親人也好,只要她覺得不舒服,必將除之而後快,決不手軟。

  孝哲毅皇后簡介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前任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咸豐帝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阿魯特氏生於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比同治帝大2歲。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冊立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時迎娶,年19歲,比載淳大兩歲。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

  孝哲毅皇后有一姑姑,即恭肅皇貴妃,同為同治帝嬪妃。據傳說,在選立皇后時,慈禧太后意在鳳秀之女,且看不中崇綺之女,慈安太后意在崇綺之女。同治皇帝因為也看中阿魯特氏,所以遵從了慈安的意向,選中了阿魯特氏。因此,從立後的那一天起,慈禧就不喜歡阿魯特氏。後來又見載淳與皇后感情甚密,相敬如賓,而被封為慧妃的鳳秀之女常被冷落,慈禧更加憤怒,經常干預帝后的私生活,所以野史中才有阿魯特氏被慈禧迫害致死的說法。不過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恐怕到死時才明白後宮有多麼險惡。

  載淳駕崩後,因入繼大統的光緒帝為同治平輩,故阿魯特氏只能稱皇后而非皇太后,徽號嘉順皇后。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與同治帝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簡介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前任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咸豐帝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阿魯特氏生於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比同治帝大2歲。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冊立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時迎娶,年19歲,比載淳大兩歲。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

  孝哲毅皇后有一姑姑,即恭肅皇貴妃,同為同治帝嬪妃。據傳說,在選立皇后時,慈禧太后意在鳳秀之女,且看不中崇綺之女,慈安太后意在崇綺之女。同治皇帝因為也看中阿魯特氏,所以遵從了慈安的意向,選中了阿魯特氏。因此,從立後的那一天起,慈禧就不喜歡阿魯特氏。後來又見載淳與皇后感情甚密,相敬如賓,而被封為慧妃的鳳秀之女常被冷落,慈禧更加憤怒,經常干預帝后的私生活,所以野史中才有阿魯特氏被慈禧迫害致死的說法。不過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恐怕到死時才明白後宮有多麼險惡。

  載淳駕崩後,因入繼大統的光緒帝為同治平輩,故阿魯特氏只能稱皇后而非皇太后,徽號嘉順皇后。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與同治帝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拓展閱讀:慈禧為什麼要殺珍妃?

  光緒皇帝的平生不僅在政治上不得志,他的婚姻也同樣的不幸。他在選皇后的時刻,並沒有選到自己看上的女子,而是被慈禧太后做主遴選了一後二妃,他的皇后隆裕是慈禧的親侄女,光緒帝是慈禧的外甥,慈禧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和操縱光緒,達到自己持續把持朝政的目的。

  不過幸運的是二位妃子中,有一位博得了光緒帝的歡心,這就是賦性聰穎,姿容美麗的「白富美」珍妃。珍妃在剛入宮的時刻是珍嬪,當時慈禧也很愛好這個活潑,開朗的珍嬪,知道她愛好書畫,還專門讓內廷供奉繆嘉蕙女士來教她。在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日子裡,宮內的人都獲得了不合程度的封賞,珍嬪和姐姐瑾嬪也沾了慈禧六十大壽的喜氣,同時被晉陞為瑾妃和珍妃。這年珍妃剛滿19歲,她不僅活潑開朗而且擅長琴棋書畫,深的宮中人們的愛好。

  珍妃是一位異常有個性的女子,在封建社會裡,嬪妃大多只是皇帝們傳宗接代的對象和舉行典禮時刻的陪襯,可是珍妃卻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尤其對宮中的繁文縟節和死板呆板的生活十分厭惡,她愛好新鬧事物,愛好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這也與她從小的成長情況有關,她小時刻經久生活在任廣州將軍的伯父長善的府中。廣州當時與西方世界接觸多,思惟也比內地加倍開放。

  珍妃的這種性格,在規矩和理發森嚴的皇宮顯得格格不入。也許是對慈禧插手自己婚姻的一種無聲反抗,光緒帝卻異常愛好珍妃這無拘無束的性格,也許這也是光緒帝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一種選擇。

  珍妃很少趨承,逢迎權勢人物們,皇宮中離心離德,勾心鬥角的生活讓她極為反感,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母儀世界,嬪妃們必須服從皇后,可是珍妃卻不理這一套,這也是珍妃極為不合凡響的地方。在大婚後的一段時間裡,與光緒帝過著「最美的時光」。這段時間裡,光緒帝幾乎天天都邑召幸珍妃,而且每隔三四天還會到珍妃所在的景仁宮去一次,關係親密和氣。隆裕皇后被光緒和珍妃這樣的立場記恨不已,為了洩憤,經常跑到慈禧面前說珍妃的壞話。

  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慈禧太后以「不尊家法,干預朝政為名」,命令總管寺人李蓮英杖責珍妃以示處罰,甚至瑾妃也受到了牽連。同時,珍妃手下的寺人高萬枝被處死,其餘珍妃手下的寺人有的被發配流放,有的被立斃杖下,有的被秘密處死,甚至連伺候珍妃的白姓宮女也被驅逐出宮。珍妃和瑾妃姐妹二人被降為貴人,一年今後才又恢復了妃號。

  慈禧還把對珍妃嚴懲的懿旨製成兩塊禁牌懸於後宮,一塊給珍妃和瑾妃,要求她們謹言慎行。另一塊給隆裕皇后,讓她把守好瑾珍二妃。

  關於珍妃的死因有很多種。根據《清宮遺聞》中所記載,當時慈禧挾光緒西逃,所有準備出逃的人都換上庶民的布衣,慈禧忽然想到了珍妃,命人把她帶來,可此時珍妃心中仍然牽掛著光緒帝,她冒著激怒慈禧的危險,跪求慈禧把光緒帝留在皇宮來主持議和的事宜。真正惹慈禧太后,是珍妃說的兩句話。1.「皇爸爸(指:慈禧太后)可先暫避,皇上可留京主持大局!」 2.「我要見皇上,皇上沒叫我死!」 這兩句話的背後有另一個意思:「光緒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慈禧太后不是!」這也是慈禧太后最不愛聽到的言語。在慈禧憤怒之下敕令寺人二總管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了慈寧宮後貞順門的井中。珍妃是滿族,依祖制,應該是「賜自殺」,而不應該叫寺人崔玉貴推墜井中的。

  在慈禧西逃返回皇宮今後,想平息珍妃之死的事宜,為了掩人耳目就將崔玉貴趕出了宮中,聲稱當時只是在氣頭上,並沒有想把珍妃淹死在井裡之心,是崔玉貴自作主張把珍妃推下去的。珍妃死的時刻年僅25歲。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