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為何流行二男一女生育觀:宋朝是否重男輕女 | 陽光歷史

 

A-A+

宋人為何流行二男一女生育觀:宋朝是否重男輕女

2016年03月21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88 次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系列中,涉及南宋歷史的只有射鵰與神雕,遺憾的是,歷史的大背景,老先生是把握了,但民風民俗描寫則稍顯疏漏,比如財富觀、生育觀等等。要知道,江湖人物雖屬社會邊緣群體,然則未必就能剝奪他們的社民身份,他們也未必就能將自己完全放逐於社會主流風俗之外,而不著任何痕跡。

  南宋人的生育觀比較特別,由於戰爭的原因,大量北民南遷,主要城市人口空前膨脹,以至於形成了市民、鄉民自發進行計畫生育的奇怪現象,並日久成俗,其代表生育風俗之一,就是「二男一女」的理想子女數。這在元人修的《宋史》、當時宋人筆記和《馬可波羅遊記》中多有提及。比如「生子不舉」條目中,就有「(育)二子一女尋常,至第四子,則率皆不舉」的明確記載。「生子不舉」又叫做「洗兒」,就是父母遺棄或虐殺嬰兒來控制子女數量。到第四個孩子時,無論男孩女孩都是一樣要被「洗」的,沒有性別歧視。

  此風俗的形成,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對於社會中下層家庭來說,多生下一個本來不想要的孩子,就意味著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還有沉重的身丁錢負擔,有不得已心理。而社會上層受此民俗波及的也不在少數,因為諸子平均分產行為讓南遷後本來就不多的遺產將被分得更細。朝廷為控制人口數量,也鼓勵官紳「不宜多子」,當然,這種「鼓勵」並未明確規定子女數量如何搭配,有其合理的一面。畢竟「二子一女」模式,在未來將導致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造成深刻的社會問題。

  二是住房緊張。南宋主要大城市如杭州等規模並無實際上的擴展,但北方諸省的移民潮在最初的一二十年卻一波接著一波,朝廷為了安置北民,想盡了一切可行的辦法,最後連寺院都被允許成為他們的安身之處。後來倒是大規模興建住宅了,但人多地少,《夢梁錄》中寫道:「臨安城郭廣闊,戶口繁伙,民居屋宇高森,接棟連簷,寸尺無空,巷陌壅塞,街道狹小。」往高處增建,房屋仍然缺乏,很多人不得不依靠租房來安身。「兼官私房屋及基地,多是賃居,還僦金或出地錢,但屋地錢俱分大中小三等錢。」租金的具體金額我們無從得知,但從記載中頻繁出現朝廷頒布延期繳納房租的詔令可以得知,房租對於普通的城內居民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多生一個孩子,未來就得多建或多租一幢房子,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擔憂。

  三是對朝廷禁令的逆反和對棄嬰生命的不擔憂。有讀者可能理解前者而不能理解後者,這不奇怪,因為逆反心理大家都會有,而不擔憂棄嬰生命,則屬於歷史認知度的深淺了,不瞭解那段歷史,自然就不能理解。由於「生子不舉」之風的盛行,讓朝廷不得不採取相關的措施來阻止,但是「以立禁賞,頑愚村鄉習以為常,鄰保親族皆與之隱。」這就是逆反。而百姓溺嬰現象並非全部是虐殺,大多則傾向於將新生兒遺棄在大街上。朝廷對於棄嬰,採取的是慈善救濟措施。「禁貧民不舉子,其不能育者給錢養之。」馬可波羅在自己的行紀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南宋)其國諸州小民之不能養其嬰兒者,產後即棄,國王盡收養之。」負責收養嬰兒的機構被稱之為「慈幼局」或者是「慈幼莊」,這可謂是宋朝的獨創,所以,老百姓並不擔憂棄嬰無人贍養。像楊過那麼小的孩子,在穆念慈死後,不可能還獨自生活在嘉興郊外,早該被政府「收養」了。

  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我們讀不到有關這種生育風俗的如何蛛絲馬跡,除了郭靖黃蓉夫婦生育二女一男,稍微符合這個理想子女數之外,其餘俠客及涉及人物,或無子女,或有子無女,或有女無子,鮮有「達標」的。倒是在笑傲裡不經意間「達標」了一次,林平之的外祖父王元霸,生了二子一女,兒子是王伯奮、王仲強,女兒是王夫人,就是林平之的母親,可那是明朝中期了,莫非金庸先生也玩月光寶盒?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