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何唐朝與突厥曾有數次和親不成?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歷史上為何唐朝與突厥曾有數次和親不成?

2016年02月15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63 次

  唐中宗李顯上台兩個月就被廢掉了,李氏王朝的政權仍然掌控在武氏手裡。當初皇太子李顯在高宗病逝後,奉遺詔讓在父皇的靈柩前繼承帝位,由升格為太后的武則天掌握朝政大權,臨朝聽政。中宗這時二十八歲,本該一展抱負,但沒想到母親的權利慾望和才幹超過了他很多倍,他這個皇帝從即位起就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

  第一次做皇帝的李顯,顯然沒什麼經驗,也沒想到攝政的母親的能力比他要大很多。所以,他要自己做主,體現皇帝的威嚴,根本辦不到,結果皇位剛坐了不足兩個月,便敗在了母親的手下,被趕了下來。中宗被廢後,逐漸想明白了,原來母親是如此厲害,如此殘忍,他害怕自己和前邊的哥哥一樣也會命喪黃泉,最後,還是意志力比他強的韋皇后及時勸解,這才靜下心來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這一等就是十八年之久,也就是唐中宗第二次剛即位的時候,但是,他復位之後,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履行當年和默啜的「和親之約」,默啜立刻發兵侵唐,唐中宗詔令先發「絕其請婚」,然後派軍迎敵。這次和親又宣告流產。不過,這次的戰爭雙方動用的兵力極少,沒有大的損害。

  到了景雲二年(711年),默啜可汗又派人向唐提出和親,唐睿宗答應把宋王李成器的女兒封為金山公主出嫁突厥。當時,內亂不斷的大唐帝國也需要時間來重振雄風,恢復往日的強盛,所以唐睿宗還是很樂意地接受了默啜可汗的和親請求。當時右散騎常侍魏知古進諫唐睿宗說:「突厥為患,其來自久,本無禮儀,焉有誠信。今雖遣使,來請結婚,豺狼之心,首鼠何定。弱則卑順,強則驕逆。屬草衰月滿,弓勁馬肥,乘中國饑虛,在和親際會,倘或窺犯亭障,國家何以防之?」也就是說:「突厥就是我朝的隱患,三番五次攻打我們,及其不按規則出牌,不講究章法禮儀,也沒有誠信。如今,又派使者來要求和親,這次肯定沒安好心,他這個人疑心還重,拿不定主意。在強弱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左右動搖不定。弱則歸付與你,一旦強勢一點,馬上翻臉不認人。屬於牆頭草,隨風倒,他們趁著強勢的時候,看我朝政權空虛,趁著和親的機會,探聽虛實,觀察我朝的防範措施,打我朝個措手不及,到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唐睿宗不聽勸告,一意孤行,仍派御史中丞和逢堯出使突厥,轉告和親之意。其實,唐睿宗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親對改善關係,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以及獲取經濟利益的方面都有好處,和逢堯到達突厥後,默啜可汗果然派人對他說:「敕書送金鏤鞍,檢乃銀胎金塗,豈是天子意,為是使人換卻。如此虛假,公主必應非實。請還信物,罷和親之事。」也就是說:「你們皇帝給我們來信說送我們金馬鞍,結果送來的和信中說的不一樣,是鍍金的銀馬鞍,這是你們天子的意思嗎?還是你們使者半路給換掉了,如此說的一套做的一套,那麼,你們的公主也並非是真的啊。把你們的信物拿回去,和親之事就算了。」

  到了景雲二年(711年),默啜可汗又派人向唐提出和親,唐睿宗答應把宋王李成器的女兒封為金山公主出嫁突厥。當時,內亂不斷的大唐帝國也需要時間來重振雄風,恢復往日的強盛,所以唐睿宗還是很樂意地接受了默啜可汗的和親請求。當時右散騎常侍魏知古進諫唐睿宗說:「突厥為患,其來自久,本無禮儀,焉有誠信。今雖遣使,來請結婚,豺狼之心,首鼠何定。弱則卑順,強則驕逆。屬草衰月滿,弓勁馬肥,乘中國饑虛,在和親際會,倘或窺犯亭障,國家何以防之?」也就是說:「突厥就是我朝的隱患,三番五次攻打我們,及其不按規則出牌,不講究章法禮儀,也沒有誠信。如今,又派使者來要求和親,這次肯定沒安好心,他這個人疑心還重,拿不定主意。在強弱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左右動搖不定。弱則歸付與你,一旦強勢一點,馬上翻臉不認人。屬於牆頭草,隨風倒,他們趁著強勢的時候,看我朝政權空虛,趁著和親的機會,探聽虛實,觀察我朝的防範措施,打我朝個措手不及,到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唐睿宗不聽勸告,一意孤行,仍派御史中丞和逢堯出使突厥,轉告和親之意。其實,唐睿宗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親對改善關係,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以及獲取經濟利益的方面都有好處,和逢堯到達突厥後,默啜可汗果然派人對他說:「敕書送金鏤鞍,檢乃銀胎金塗,豈是天子意,為是使人換卻。如此虛假,公主必應非實。請還信物,罷和親之事。」也就是說:「你們皇帝給我們來信說送我們金馬鞍,結果送來的和信中說的不一樣,是鍍金的銀馬鞍,這是你們天子的意思嗎?還是你們使者半路給換掉了,如此說的一套做的一套,那麼,你們的公主也並非是真的啊。把你們的信物拿回去,和親之事就算了。」

  和逢堯回答:「漢法重女婿,今送鞍者,只取平安長久之意,何必以金銀為升降耶?若爾,乃是可汗貪金而輕銀,豈是重人而貴信?」意思是:「我們漢人這是對女婿的重視,派我來送這金馬按,也是對這次和親永保平安太平之意,可汗你又何必在乎是金是銀呢。那麼說,可汗你是貪慕我們漢朝的財富,而不是為了和親和誠信啊!」默啜可汗聽和逢堯這麼說後,便派兒子楊俄支到長安。唐睿宗和金山公主親自到安福門迎接。但是,由於唐睿宗很快就把皇位傳給了唐玄宗,這次和親也沒有成功。(我想也許是金山公主根本就沒有看上這個楊俄之?)唐玄宗即位的次年(713年)八月,默啜可汗還是不死心,又派兒子楊俄支趕到長安,「固求婚」,而且表示婚後留在長安永久居住,唐玄宗看到默啜可汗也是有誠意的,所以同意和親,以蜀王女兒南和縣主出嫁楊俄支。

  唐玄宗對楊俄支當面許婚後,又給默啜可汗去了一封信,信中說:「朕欲(與)可汗恩義稠疊,故與王子更重結親,想可汗遠聞,當喜慰也。」默啜可汗聽說這次不是公主而只是一個縣主,不但沒有「喜慰」,相反,更加生氣,於次年(714年)調發火拔(人名)頡利發右失畢等人的兵馬攻打北庭。默啜可汗之所以要發動這次戰爭,就是因為他想娶個公主,而唐朝先說是送金而卻是銀,後又拿個「縣主」來應付他,覺得受到唐朝的愚弄。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唐朝已經是唐玄宗主政,政治清明,用人得當,戰爭剛一打響,火拔就被北庭都護郭虔壤擊敗,部隊潰散。火拔無顏再見默啜可汗,帶著妻子向唐投降,唐玄宗封其為燕山郡王。

  本來,唐睿宗執政時曾答應把宋王李成器的女兒金山公主嫁給突厥,但由於唐睿宗傳位太快,和親未遂。這時,火拔和妻子來降,唐玄宗便借花獻佛,把火拔的妻子封為金山公主。這樣一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唐與突厥的幾次未成的和親現已完成,火拔成了代替默啜可汗的首領,火拔妻子在名義上成了大唐宗室之女。果然,唐朝的這個舉動使默啜可汗在各個方面及受影響,開元四年(716年),默啜可汗被九姓拔曳固殺死,結束了他動盪的但也不乏瑰麗的一生。性情溫和的默啜可汗哥哥默棘連繼位,是為毗伽可汗(716一734年)。毗伽可汗繼位後,連年向唐進貢,請求和親,也許唐朝是受默啜可汗的影響,始終沒有答應和親。

  那麼,毗伽可汗(也包括默啜可汗)為什麼屢次向唐求婚呢?請看他對和親的認識。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中書直省袁振出使突厥,毗伽可汗和他的妻子、闕特勤、暾欲谷等達官貴人在可汗牙帳中設宴招待他們。宴席上,毗伽可汗對袁振說:「吐蕃狗種(這是對吐蕃的侮稱),唐國與之為婚,奚及契丹舊是突厥之奴,亦尚唐家公主;突厥前後請結和親,獨不蒙許,何也?」袁振回答:「可汗既與皇帝為子,父子豈合為婚姻?」看來,當時的毗伽可汗已經認唐玄宗為父了。毗伽可汗又說:「兩蕃(指契丹和奚)亦蒙賜姓,猶得尚主,但依此例,有何不可?且聞入蕃公主,皆非天子之女,今之所求,豈問真假,頻請不得,實亦羞見諸蕃。」就是你給我弄來個假公主,我也認了。

  這話說的袁振無言以對,只好答應代他向唐玄宗奏請,毗伽可汗當即派阿史德頡利發到長安進貢。可以看出,毗伽可汗是急於和唐朝和親的。當然,毗伽可汗是想借與唐朝和親抬高自己在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中的地位,以便控制其他少數民族政權。更何況突厥的內部也是一直動盪不安,都及其需要於唐朝政權建立同盟和親的關係,以便得到他們的支持,這樣既能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也能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後來唐玄宗因毗伽可汗「請婚既勤」,便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答應和親。同年四月,毗伽可汗派哥解栗比向唐玄宗呈獻《謝婚表》。表中說:「自遣使入朝已來,甚好和同,一無虛誑。蕃漢百姓,皆得一處養畜資生,種田力作。今許降公主,皇帝即是阿助,卑下是兒;一種受恩,更有何恐?謹使哥解栗比謝婚,他建達干請(婚)期,獻馬四十匹充押函。」由於毗伽可汗不久就被梅錄啜毒死,這次和親也沒成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