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在蔣介石死後匆匆離台之謎:宋美齡在美國
1975年9月16日,宋美齡在台北搭乘「中美號」專機飛赴她的第二故鄉美國,而此時距離其丈夫蔣介石去世僅有5個月零11天。為了應對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多多疑問,宋美齡在臨行之前,特地發表了一篇題為《書勉全體國人》的文字。宋美齡在文中解釋說:「余本身在長期強撐堅忍、勉抑悲痛之餘,及今頓感身心俱乏,警覺卻已患疾,急需醫理。」其意在說她之所以急著遠去美國,主要是急需去美國看病調理身體,而不是為了別的目的,云云。
其實,宋美齡在《書勉全體國人》中所說的「警覺卻已患疾,急需醫理」,只是她隻身去美國的一個似是而非的托詞和借口。當時的宋美齡雖然長期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皮膚過敏症等,但都不是她在蔣介石去世後不足半年就非離台去美不可的重要原因。
那麼,除此之外,決定宋美齡隻身去美國的更主要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宋美齡與蔣介石之子蔣經國的政見不和,尤其是在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接班當了國民黨中央新的負責人,雖然宋美齡在台灣對美「外交」方面仍居一言九鼎的地位,但其在台灣政治權力中的地位和影響已明顯逐步受挫。於是,面對蔣經國這個強大的政治對手,宋美齡還是做出了去美國的選擇。
翻開各種版本的民國史料,人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蔣介石雖然在1927年4月重建南京國民政府後,雖然成為了當時國內頗有影響的政治軍事領袖人物,但卻在政治、外交方面須臾離不開夫人宋美齡從中給予支持和幫助,而且蔣介石也對宋美齡的各種建議意見言聽計從,幾乎從來沒有反駁過。
比如,在日軍佔領東北後並染指京津和華北之際,蔣介石完全聽從夫人宋美齡的建議,並由宋美齡親自披掛上陣加緊了從美國進口武器和飛機的對外洽談,最終使當時的中國成了美國武器和飛機的最大進口國,雖然解決了中國抗戰的燃眉之急,但不同呼聲也有不少。蔣介石卻依然聽之任之。
西安事變發生後,為挽救處在危機之中的蔣介石,宋美齡竭力向各方陳述用和平方法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的重要性,誠懇要求各方「檢束與忍耐,勿使和平絕望」,在「推進軍事之前,先盡力救委員長出險」,並與宋子文等人一道飛往西安,代表蔣介石先後同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等人進行談判,最終在中共等方面支持下達成協議,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事後,蔣介石把自己得以在事變中安全脫身完全歸功於宋美齡,並在多種場合對別人提起,讚譽之詞溢於言表。
也許正是由於宋美齡在上述政治、外交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幫了蔣介石的忙,使得蔣介石本人越發信任夫人宋美齡,甚至放心放手讓宋美齡直接插手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多個方面工作,由此所帶來的消極腐敗問題也相應增多。對此,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內不同意見和呼聲頗多,但蔣介石對夫人宋美齡的過多參政卻長期執迷不悟。
由於蔣介石對於宋美齡的過分寵愛、信任,也使得向來不甘寂寞的宋美齡越發喜歡隨意插手國民黨政治、外交、軍事等重大事務以及各項重要決策。據相關史料記載,蔣介石撤退台灣後,宋美齡隨意插手國民黨政治、外交、軍事等重大事務決策的現象愈演愈烈,已經引起國民黨內一些要員們的反感,其中蔣經國本人對宋美齡的種種做法意見最大,只是礙於其父蔣介石而敢怒不敢言。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後,已經接班掌管大權的蔣經國再也無法忍受宋美齡和孔家兄妹充當「後座司機」了,蔣經國決心要自己獨當一面,要在台灣開創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
據蔣介石私人醫生熊丸在回憶錄中寫道:「經國先生與夫人(指宋美齡)對政治、外交的意見嚴重不一致。夫人便對經國先生說:『好,如果你堅持己見,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要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國紐約,一直都不回來。而經國先生的個性也很強,他決定的事情便一定要辦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見。」
宋美齡離開台灣後,一直定居美國。1986年5月,也就是蔣經國過世的兩年前,宋美齡曾有過一次返台,主要是出席台北舉行的「蔣介石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並發表了言辭激烈的演講,曾引起台北政壇議論。1991年宋美齡再次離台赴美,並從官邸帶走了行李多達100多箱,之後極少回過台灣,在美國長期居住於紐約。
2003年10月23日,宋美齡在美國紐約去世,享年106歲,為二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這樣的結果,恰恰與宋美齡在蔣介石過世後匆匆離台赴美的抉擇密切相關。假如當年宋美齡選擇繼續留在台灣,那麼就極易陷入到與蔣經國無盡的矛盾紛爭之中,不僅僅會加劇與蔣經國之間的母子不合,很可能使雙方的權力爭鬥逐漸呈現出表面化,進而加劇台灣政壇的亂象,而且還將在客觀上也不利於蔣經國接班執政後一系列「政改」措施的推行,直接阻礙台灣政治社會走向進步。而選擇了離台赴美淡出台灣政壇,這對於晚年的宋美齡無疑是一大幸事和莫大的解脫,其中對她最有益之處就在於身體健康方面,這也是宋美齡能夠長壽活到106歲的關鍵因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