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順治帝寵愛董鄂妃和與佛結緣的原因?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順治帝有4後、14妃,共18人。順治帝先後冊立或追封四位皇后:第一位是廢皇后,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是他母親的侄女。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冊立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時常發生口角。一天,順治帝讓大學士馮銓查閱並奏報前朝廢皇后的歷史故事,馮銓等問廢後的理由,順治帝大怒道:「皇后無能,所以當廢!」後禮部尚書胡世安等18人分別具疏力爭。順治帝把這件事下發諸王大臣會議。會議結論是:皇后仍然居中宮。順治帝堅持己見,奏報皇太后,並得到懿准,廢掉皇后,降為靜妃。
第二位是孝惠章皇后,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14歲,聘為妃。六月,冊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順治帝的責斥。這位皇后能委屈圓通,又有太后呵護,才未被廢掉,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死,享年77歲。
第三位是孝康章皇后(追封),姓佟佳氏,都統佟圖賴之女,是康熙皇帝的生母。順治十一年(1654年)生玄燁,年14歲。康熙二年(1663年)病死,年24歲,時康熙10歲。
第四位是孝獻章皇后(追封),董鄂氏。順治帝對董鄂妃一見鍾情,至死不渝。這位董鄂妃的身世,也是清宮一樁疑案。她的身世有三說:有人說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也有人說,她曾經是福臨同父異母弟博穆博果爾的福晉;《清史稿.后妃傳》則說她姓棟鄂氏。
根據湯若望的回憶錄和陳垣先生考證,她似乎就是福臨奪其十一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之愛。董鄂氏聰敏俊麗,善解人意,而博得順治帝的寵愛。但被博穆博果爾發覺,董鄂氏遭到夫君的嚴斥。董鄂氏找順治帝哭訴。順治帝聞知後,狠狠地打了博穆博果爾一個耳光。於是,博穆博果爾於順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日,或是憂憤致死,或是自殺而死。順治帝在其27日服滿後,乾脆將董鄂氏娶進承乾宮。
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董鄂氏生下一位皇子。但小皇子出生3個月便夭折。這件事對董鄂妃打擊實在太大了。她最大的期望就是生一位皇子,將來母以子貴,作為晚年依靠。沒想到兒子還沒有來得及起名字就死了。順治帝追封這位早夭的兒子為和碩榮親王,並在薊州黃花山下修建「榮親王園寢」。墓碑刻:「和碩榮親王,朕第一子也。」本來是皇四子,卻被稱為第一子,說明他在順治帝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幾乎就在同時,順治帝在太監的精心安排下,同憨璞性聰和尚見面。憨璞性聰是第一位被順治帝召見的著名和尚。憨璞性聰,福建延平人,18歲為僧。順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住京城南海會寺。十四年(1657年)初,順治帝駕幸南海子,途經海會寺,召見憨璞性聰,兩人相談甚歡。十月初四日,又召憨璞性聰進入大內,後在西苑(今中南海)萬善殿與憨璞性聰對話。順治帝問:「從古治天下,皆以祖祖相傳,日對萬機,不得閒暇,如今好學佛法,從誰而學?」憨璞性聰答:「皇上即是金輪王轉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種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也!」憨璞性聰的巧言阿諛,讓順治帝覺得很歡心。憨璞性聰是一位政治和尚。因為他會逢迎皇上,所以受到順治帝寵信,多次被召到宮裡,向皇帝講授佛法,被賜以「明覺禪師」封號。
憨璞性聰還推薦了南方的三位高僧———玉林、木陳、溪森,他們對順治帝影響至深。這些和尚宣揚的佛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順治帝治國的壓力,而真正讓他下決心放棄萬乘之尊皈依佛門的,還是董鄂妃的死。董鄂妃之死,對其打擊是致命的。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22歲的董鄂妃因承受不住失去幼子之痛,在承乾宮病死。順治帝悲不欲生,「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順治帝輟朝五日,追諡董鄂妃為端敬皇后;在景山建水陸道場,大辦喪事;將宮中太監與宮女30人賜死,讓他們在陰間侍候端敬皇后董鄂氏;命全國服喪,官員一月,百姓三日。溪森和尚在景山壽椿殿主持董鄂後火化儀式,順治帝為董鄂氏收取靈骨(骨灰)。
順治帝失去董鄂妃後,萬念俱灰,決心遁入空門。從該年九月到十月兩個月中,順治帝曾先後訪問溪森的館舍38次,相訪論禪,徹夜交談,最後命溪森為他剃度。溪森起初勸阻,順治帝不聽,最後只好幫順治帝剃光了頭髮。皇太后著急了,火速叫人把溪森的師傅玉林召回京城。玉林到北京後大怒,下令叫徒弟們架起柴堆,要燒死溪森。順治帝無奈,只好答應蓄髮,溪森才得免一死。後來溪森臨終時作偈語說:「大清國裡度天子,金鑾殿上說禪道!」就是說他同順治帝的特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