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憑著華陽花鼓當上皇后的二手女人是誰?
武則天是人們相當熟悉的中國歷史上的女皇,提起慈禧太后人們也是耳熟能詳,而對於北宋時期的也曾垂簾聽政的劉皇后人們卻知之甚少,豈不知宋真宗的劉皇后的一生更富有傳奇色彩。她原是一個出身貧寒的花鼓女,一次偶然的機遇被當時還是襄王的真宗皇帝趙恆看中,以至後來當上了皇后。此後她的一生與宋朝的政治緊密相連,甚至對北宋政局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皇后原名劉娥,祖籍太原。父親劉通曾任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刺史,跟隨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太原時不幸死於半途,劉家自此家道衰落,便流落到蜀地成都華陽。劉娥還是嬰孩時,母親一病而亡,便在外祖父家中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少年貧寒的滋味,使這個本來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尋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慾望和心機。
劉娥還是少女的時候曾遇見一個相士。這個相士看過劉娥的手相後連連說道:「后妃之相,后妃之相。」劉娥雖然心想自己貧困到這般田地,又處在窮鄉僻壤,怎麼會到皇宮裡去做后妃呢?但是劉娥少女的心靈卻從此卻多了一種難以言傳的精神支柱。
豆蔻年華的劉娥出落得嬌小玲瓏,纖茖秀媚。她自幼聰慧,好學上進,從小學會了一種瀕於失傳的古樂,名叫鼗鼓。鼗鼓是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也就人們常見的「撥浪鼓」。鼗鼓本來只是尋常之物,敲打起來沒什麼可聽的曲調,但劉娥天資聰穎,能將鼗鼓按她自己的意念變化運用,加上她出眾的容貌和生動的說唱,因此很受周圍老百姓的歡迎。
劉娥十四歲的時候,外祖父將她嫁給了一個名叫龔美銀匠為妻。龔美的家境也很貧窮,便帶著劉娥到京都汴梁謀生。於是夫妻二人一路之上一個做銀器掙錢,一個打花鼓討彩,總算能勉強維持生計。幾個月之後她們便來到了汴京。然而此時劉娥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一次汴京之行卻改變了她花鼓少女的人生。
到了汴京後,美貌如花的劉娥每日打著鼗鼓討彩掙錢。北宋的京師雖然繁華,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人打鼗鼓這種玩藝兒,劉娥一出場便一炮而紅。龔美看到劉娥走紅,於是製作了一面小小的銅鑼,與劉娥的鼗鼓配合,居然成了男女合演的花鼓戲。花鼓戲在當時京都更是個新鮮花樣兒,轟動一時,人人爭相前來觀看,劉娥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因此夫妻倆還小有積蓄。
此時趙恆未及弱冠,被封為襄王,還尚未娶妻,因年少時聽說後蜀的花蕊夫人才貌雙全,深得太租、太宗兩世皇帝的喜愛,於是心裡便有了娶一位川妹子做侍妾的強烈願望。如今聽說京城來了一位蜀中女子,色藝過人,不禁喜出望外,艷慕不已。一天他心癢難耐,便帶了幾個近侍,微服便裝去看劉娥的表演。
劉娥此時雖然年紀不大,還只有十五歲,但卻深通人情世故,她見皇子親臨,自然要使出拿手好戲。趙恆初見劉娥的花容月貌,便被她的美色弄得神魂顛倒。加上劉娥刻意目挑眉語,暗中傳情,更惹得趙恆心猿意馬,一刻也忍耐不住。回到府邸中,趙恆立即命人去向龔美買下劉娥,接進府中,作為襄王府侍女。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極得趙恆歡心。二人年齡相當,都是少年心性,立即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宋太宗趙光義聽說兒子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由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將劉娥逐出襄王府。父命難違,皇命更不可違,但趙恆實在捨不得劉娥,於是表面將劉娥送回四川老家,但暗中卻將其送到自己親信幕僚王宮指揮使張耆的家裡,讓張耆悄悄安排家人悉心照顧劉娥。
劉娥離開襄王府後,趙恆奉父皇之命娶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第八個女兒為妻,因此潘氏是他的第一位正妻。雖然趙恆一有機會,就悄悄去張耆家與劉娥私會,但劉娥當此處境,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與尋常女子相比,劉娥與眾不同的心機在這個時候開始體現。她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在張耆家博覽群書,遍讀史經,研習琴棋書畫。如此善解人意的聰明女子,自然會令趙恆更加另眼相看。可以說,劉娥不僅是趙恆的初戀情人,也是他第一個真心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情,也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劉娥始終在韜光養晦,等待時機,可這一等就是十五年。一直到宋太宗晏駕,趙恆即位為宋真宗,劉娥才得以重見天日。她進宮後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晉為德妃。當時真宗趙恆第一任妻子潘氏已死,又續娶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第二女郭氏為妻。宋真宗即位後,封郭氏為皇后。
隨著時光的流逝,劉娥已經不復往日的青春貌美,但依然得到趙恆的迷戀,這大概是舊情難忘。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在宮中地位不斷提高。但是,這個表面謙和的女人,內心深處卻越來越緊張,因為她深知以色事君,必不能長久,何況她已經年老色衰,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皇家子嗣身上。然而,她已近不惑之年,早已經過了女人的生育年齡,該怎麼辦呢?
趙恆此時也對兒子有無比強烈的渴望。他的髮妻潘氏青春早逝,沒有留下子嗣。之後的郭皇后雖然連生三子,但都生下後不久夭折。另一受寵的妃子楊淑妃生子也是如此情形。趙恆望子心切,又選納前宰相沈義倫的孫女沈氏進宮為才人。此時的沈氏只有十四歲,又是名門之後,顯然給劉娥帶來不言而喻的巨大威脅。
公元1006年,也就是景德三年,郭皇后去世後,已經三十七歲的劉娥雖然離皇后寶座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劉娥的寒微出身,卻成為她當上皇后的最大障礙。而朝中群臣一直贊成立沈才人為新皇后,趙恆對此並不表態,顯然是因為偏愛劉娥的緣故。為了壓過沈才人,劉娥想出一個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計策,命令自己的貼身侍女李氏去服侍宋真宗。
李氏年輕貌美,性情溫柔,她被劉娥派去趙恆身邊,職務是司寢,專門負責伺候趙恆入睡,劉娥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果然如其所願,趙恆對李氏產生了興趣,臨幸了她。不久後,李氏懷孕,趙恆想要子嗣都想得瘋了,聞訊大喜,不離左右,閒暇遊賞之時也不忘將李氏也帶在身邊。李氏果然不負眾望,順利產下一個男孩。已是中年的趙恆不由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
劉娥也很是高興,立即將李氏的孩子抱過來自己撫養,並嚴禁宮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之子。擁有子嗣,對劉娥能冊立為皇后,以及真宗趙恆死後能夠垂簾聽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這件事情後來被演繹成匪夷所思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雖然「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不過是子虛烏有,但也反映出後宮以子爭寵的複雜局面。
儘管趙禎被說為劉娥所生,但朝野上下無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不過沒有人敢公開談論罷了。因為劉娥出身低賤,所以趙恆一提出打算立她為皇后,立即遭到大臣們的激烈反對。一時相持不下。因而郭皇后死後,皇后之位空了很久。
趙恆最後還是忍不住對劉娥的喜愛,決定冒天下之大不韙,立劉娥為皇后。他先找參知政事趙安仁商議此事,想得到他的支持。誰知趙安仁以劉娥出身卑微為由,堅決反對立她為後。但第二天此事卻得到樞密使王欽若的堅決支持。趙恆便罷去了趙安仁參知政事一職,下定決心立劉娥為後。
就在這個時候,宰相王旦忽然稱病,不再上朝。這其中的含義是不言而喻的,不過是變著法子在表示反對立劉娥為皇后。劉娥見反對勢力來勢洶洶,只好故作謙虛,向趙恆「固辭」,表示自己可以不做這個皇后。
不想趙恆早懷逆反心理,群臣越是阻止,劉娥越是謙讓,他越是惱怒,非要讓心上人當上皇后不可。不過為了平息眾議,宋真宗大加封賞重臣和宗室:王旦加侍郎兼清昭應宮使,向敏中加中書侍郎,楚王加太師,相王加太傅,舒王加太保。之後,又將冊後禮儀一切從簡,以免激怒眾臣。
公元1012年,也就是大中祥符五年。這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劉娥終於被冊立為皇后。劉娥由銀匠之妻成為一國的皇后,絕非僅僅因為美貌。此時的劉娥早已過了不或之年,失去了花樣年華,失去了女人青春的魅力,所以真正吸引宋真宗的還是她的聰慧和才幹。她不僅將後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在朝政方面給趙恆以幫助。劉娥在張耆府中苦讀十五年,如今已非昔日可比。
她不僅通曉古今書史,而且對國家大事也頗有見地。宋真宗批閱奏章時,劉娥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難,她總能援引先前的事例、制度答對,提供恰當的建議,因此深得宋真宗器重,逐漸倚為臂膀。這便是史書所記載的「後性警悟,通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本末,真宗深重之」的真實情況。
趙恆性格軟弱,而劉娥精明能幹,兩人多少有一些互補。趙恆不但非常信任這個陪伴他多年的枕邊人,甚至還十分依賴她。俗語所謂的「少年夫妻老來伴」,在這一對帝王皇后身上難得地體現出來。當趙恆的身體狀況日趨惡化時,劉娥便幫夫君處理朝廷日常政務,裁定軍國大事,「由是漸干外政」。這也是宋朝立國以來後宮干政的首例。
趙恆駕崩後,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劉娥便成為了皇太后。當時趙禎只有十三歲,因而劉娥就和趙禎同御大典,垂簾聽政,實際執掌著朝廷大權。劉娥雖然大權在握,但無意做一代女皇。三司使程琳曾獻《武後臨朝圖》,劉娥立即將圖仍在階下,不屑一顧地說道:「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劉娥出身寒微,由一個走街串巷賣藝的花鼓女,走進皇宮;再由美人到坐上母儀天下的皇后、皇太后寶座,臨朝十多年時間,不僅號令嚴明,而且恩威分明,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主張重用范仲淹、歐陽修等一批大宋名臣,外御強敵,內修清政,因此受到了後世的史學家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