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皇帝的苦惱:未來大明的繼承人問題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就像唐代的太宗李世民一樣,靠著不正當的手段當上了皇帝,而同時又害怕自己的子孫也走上了同一條道路,因此在他晚年時,也為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大傷腦筋。
朱棣的兒子一點都不多,史籍上記載只有四個兒子,其中最小的一個還早夭,其他三個都是朱棣的原配,開國元勳徐達的女兒所生,都是嫡出,對於朱棣來說,這些兒子都是心頭肉,但如果真的要分出個高低來的話,朱棣無疑最喜歡二兒子,要問為什麼?答案就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像他。
明成祖朱棣
朱棣為何不喜歡自己的大兒子呢?朱棣的大兒子叫朱高熾,作為長子,他性情比較沉穩,另外一個原因是朱高熾感覺太像一個文人了,柔柔弱弱,哪裡有一點老朱家的血性呢,看看朱高熾的身材就知道了,史書上記載朱高熾身材比較豐滿,走路的時候甚至需要內侍攙扶。
明仁宗朱高熾
而二兒子朱高煦,那叫一個神勇,喜歡舞刀弄槍。而當朱棣要謀取皇位,發動靖難之役時,長子朱高熾在大本營守衛,而次子朱高煦則陪伴在朱棣身旁,隨著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出生入死,甚至又一次還救了朱棣。
當靖難之役的勝利者朱棣登上皇位時,朱棣犯難了,未來大明國的太子是誰?大兒子,顯然不符合朱棣的口味,但是大兒子是嫡長子,獲得了文臣集團的支持;二兒子,在靖難之役中立了功,也在軍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自然有不少武將支持朱高煦。
而此時,一個人站了出來,堅定了朱棣立嫡長子的決心,那個人就是自方孝孺之後明朝的有一個文人領袖——解縉。他只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而此時朱棣的心思可能如同當時唐太宗的思慮一樣:如果立長子,那麼還有很優秀的孫子,大明江山將會長治久安,至少守成下去是沒什麼問題的;同時長子朱高熾仁孝,如果即位,對待自己的兄弟也不會那樣殘忍,至少能留他們一條活路,但是如果自己心愛的二兒子朱高煦即位後,那麼他的其他兒子就遭殃了。
就這樣,太子之位算是定下來了,但是由於朱棣對次子的內疚,他封次子朱高煦為漢王,反常的是沒有回到自己的封地,而朱棣還把自己的近衛軍給朱高煦,這樣本來內心對太子之位不惦記的朱高煦內心又活泛起來了。
太子他朱高煦暫時動不得,那麼解縉這個小人就該收拾收拾了,最終在朱高煦的整治下,一代名臣解縉在大雪之中被活活凍死。而朱高煦對解縉的整治,不知為何竟然得了朱棣的默許,想不明白,本來朱棣讓解縉主編了《永樂大典》。
然而朱高煦一步步走上了練兵的道路,這引起了朱棣的警惕,這樣下去明朝豈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靖難之役嗎?那這樣下去大名的江山還要不要了?出於長治久安的考慮,朱棣就召見次子,大罵了一通,甚至要廢為庶人,後來還是長子朱高熾的勸說,才讓永樂皇帝回心轉意。這次朱高煦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死後,長子朱高熾即位,不過在位十個月就死了,廟號仁宗,他的兒子,就是被解縉稱為好聖孫的朱瞻基,可沒有他老爸那樣的好脾氣,在宣德元年就把他爺爺喜愛的二兒子給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