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死後葬入的是昌陵嗎?嘉慶葬於哪個陵墓 | 陽光歷史

 

A-A+

嘉慶皇帝死後葬入的是昌陵嗎?嘉慶葬於哪個陵墓

2018年06月14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67 次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在勤政殿宣佈,把帝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自己去當太上皇。乾隆這樣做,是因為祖父康熙皇帝只當了61年皇帝,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敢超過乃祖,皇帝寶座坐夠一個花甲就退位。第二年,改元嘉慶,舉行了授受大典,85歲的乾隆在37歲的嘉慶帝陪侍下,先到奉先殿堂行禮,又派官員奉祭太廟後,接著舉行了授受儀式,乾隆帝親自把皇帝大寶交給廠嘉慶帝。從此,嘉慶就算當上廠皇帝。其實,在乾隆帝活著的時候,嘉慶帝就是個擺設,人權完全操在乾隆手裡,85歲以後的乾隆帝至89歲逝去,批閱奏章一如往常,書無鉅細都以他的意見為定奪。嘉慶帝對太上皇畢恭畢敬,言聽計從,不敢有任何決斷。太上皇死了,亦按其生前願望謚為「高宗」(仿宋高宗)。但乾隆帝一死,第二天嘉慶帝就下令逮捕了乾隆的寵臣和坤,宣佈和坤的二十六大罪,「並賜其死」。這說明這兒皇帝和太上皇之間還是有矛盾的,只是在太上皇生前不敢流露罷了。

  「和坤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帝查抄和坤的家,使空虛的國庫得到了一些補充,但這並沒有挽回清王朝開始走下坡路的頹勢。嘉慶帝是個循規蹈矩,毫無作為的人,對其父制訂的各項政策,沒有擔毫改變。八旗兵丁腐敗墮落,毫無戰鬥力,生產和經濟也沒有什麼發展。他剛—即位,就爆發了「三省苗族大起義」,清廷用了牡年時間才把苗民起義鎮壓下去。而同時,又爆發了川楚白蓮教農踏大起義,起義軍活動達五個省,堅持了9年多。這都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對嘉慶個人震動更大的,是兩次貧民造反,幾乎要了他的命。一是嘉慶八年(1803)閏二月二十,貧民陳德、陳祿父子,進入東華門,繞到神武門,隱鞭在西廂房南山牆後,等待進宮齋戒的嘉慶帝途徑此地。果然,未等候多久,嘉慶帝乘轎進了神武門,將到順貞門時,陳德猛然衝出,手執小刀,直撲嘉慶皇帝。嘉慶帝嚇得魂飛魄散,急忙逃入順貞門。陳德雖見嘉慶帝逃走,但還是揮刀奮力格鬥,,值終因武器不趁手,寡不敵眾,力竭被擒。而陳德是個硬漢子,直到被凌遲處死,亦未供出一個同夥之人。二是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紫禁城內發生了比陳德刺駕更為驚心動魄的事件艘就是林清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打進了皇宮。

  林清是大興縣人,為八卦教坎卦掌門人。他和河南滑縣震卦的掌門人李文成,是八卦攢酌主要首領。他們準備起事是在嘉慶十六年,並制訂了詳細計畫,林清還發展了宮中太監和滿漢包衣甚至宗室人員入教。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清晨,嘉慶帝巡狩出獵就要回來了,大臣們趕往京西啟澗去迎攢;:扮成行商小販的起義軍分東西兩路在南河沿、菜市口集合。中午時分,東華門的起義軍先攻入宮門,在內應的弓I導下,在協和門外和清軍展開了搏鬥。禮部侍郎覺羅寶興發現後,忙命入關閉了景運門,跑進去向皇次子綿寧(即後來的道光皇帝)報告,綿寧忙下令取刀槍應戰。攻打西華門的起義軍在太監的接應下,全隊50餘人都順利衝進城門,很快打到隆宗門—帶,和清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至今,隆宗門的匾額上還留下了一個起義軍射的箭簇。

  這時,幾個起義者已翻越宮牆來到養心殿附近。綿寧手舉鳥槍率人應戰,等到援軍趕來後,幾千人圍攻義軍六七十人。義軍寡不敵眾,大多被殺被俘。在大興縣黃村坐鎮指揮的林清,亦被清兵誘捕。李文成率領數干名河南義軍前來北京增援,行至道口鎮,被數倍的清兵剿殺,李文成自焚而死。嘉慶帝一生庸庸碌碌,只會恪守成法,無所更新,卻屢遭驚嚇。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巡車承德—帶,「至廣仁嶺,猶策馬登陟,略無倦容……偶感渴暑,抵避暑山莊,積氣上壅」。這突然而來的疾病,竟使他於七月二十五日死在熱河行宮,終年61歲。廟號謚號全稱「仁宗受元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葬入昌陵地宮。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