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溫恪公主怎麼死的?和碩溫恪公主陵墓在哪
和碩溫恪公主怎麼死的?和碩溫恪公主陵墓在哪
和碩溫恪公主(1687年-1709年),中國清朝康熙帝玄燁第十三女,母敬嬪章佳氏,怡親王允祥是同母兄妹。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二十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碩溫恪公主,嫁給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稜郡王倉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因難產去世,年二十三。
和碩溫恪公主是康熙第十三女,又稱八公主,皇妃章佳氏所生,她奉旨下嫁給翁牛特右旗札薩克蒼津多羅杜稜郡王。這次聯姻是康熙帝借東巡之機親自送女出嫁,而康熙帝回巡到翁牛特部落還去看了八公主,並住在公主府。不幸的是,公主出嫁不到三年即死去。和碩溫恪公主深受康熙寵愛,死後康熙親自為其篆刻碑文。葬於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現已遭到破壞。王府駐地現為赤峰市松山區王府鄉。其也是清代唯一一個帝王萬聖至尊親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記載的清朝唯一的死於難產的公主。
公主與額駙共同生活了三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月歿。公主的死因在當地一直是個謎,因此傳說公主因嫌蒼津面貌醜陋,又滿臉麻子,不准其接近,蒼津對其拳腳相向,以致反目成仇,公主抑鬱而終。
傳說畢竟只是傳說,《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中有一件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胤祉等奏報把公主產下雙胎後死亡折」,澄清了公主死因 。文摘如下:「……竊本月二十一日夜亥時,八公主產下雙胎,因甚虛弱,不省人事。在彼護理之大夫霍桂芳、戴君選等未及用藥,一面往報在京值班之臣胤祺、胤祐,故皆未趕上,即時薨。今除臣胤祉、胤祺等與禮部、工部、內務府總管等共同按例料理後事外,臣等叩情皇父,公主妹業已如此 ,聖躬甚屬要緊,務必靜心養神……」
奏折中同時附大夫診治書和一份關於公主雙胎的奏報,關於公主雙胎奏報極簡短,但也可以讓死去的公主得到些許安慰,文曰「公主產下二女,皆安然無恙」。
和碩溫恪公主公主在草原上雖然生活了短短三年但對她的家充滿了眷戀,因此死前要求「改宮為陵」。
墓室就建在寢宮之內,這在所有公主陵寢中是絕無僅有的。公主府分三進院落,中軸對稱,府門前立有華表,建有石橋,總佔地十畝。現在府或者說陵已蕩然無存,變成了一片農田。但尚可辨出陵址殘存的1米左右的外圍牆遺跡以及南面近100米處的碑亭殘址。碑亭應該是公主死後所立,碑上刻有康熙帝御筆親題「淑慎爾儀」,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評價。公主陵寢早年被盜,後又多次被毀,現在唯一倖存的是一對石獅子和一合蒙滿漢三種文字刻寫的「和碩溫恪公主」墓誌。
按照清制,下嫁蒙古地區的公主依照品級享受相應數目的俸銀俸緞,由朝廷負責建造府邸,同時要在其居住地分撥土地,以供養贍之用,亦稱「胭脂地」,意增加胭脂水粉費用,也有稱之為「湯沐地」的,叫法不同而已。和碩溫恪公主名下經營土地有48頃,據悉除經營土地外,公主在當地還經營兩處商號,現在也只是留下一個稱謂而已。和碩溫恪公主下嫁時從京城帶來八姓陪嫁戶,即關、楊、賈、趙、董、王、石、劉八姓,途中滯留河北隆化一個村子裡,留下董、王、石、劉四姓,作為公主在草原與京城的中轉站,此地更名為皇姑屯,其他四姓跟隨公主,在公主死後成為守陵戶,現在的公主陵村仍有守陵人後裔生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