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個怎樣的皇帝 | 陽光歷史

 

A-A+

如何客觀評價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個怎樣的皇帝

2017年09月28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74 次

  如何客觀評價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個怎樣的皇帝

  就目前的史料記載看,對明武宗的看法和評價大多是貶大於褒的。問題是歷史中的明武宗真是如此嗎?史學界近來也有不同的聲音,僅筆者對相關明武宗的記載分析,也覺得似乎毀譽參半的評價有些不公。

  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不成熟的理解與看法。儘管據史書典籍記載,武宗一生建樹無幾,毛病不少。比如貪杯、好色、尚兵、無賴等所行之事多荒誕不經,為世人所詬病。但我們不能忘記了在他執政期間,也並非一無是處,昏庸無道。為何會造成這樣矛盾的現象呢?

  我想結合近年來學者提出的不同看法,談談個人的觀點。

  其一,明武宗朱厚照的壞印象,會不會存在繼位的明世宗故意抹黑?

  我們知道,明武宗沒有接班人,繼位為帝的不是他的兒子,而是明憲宗庶孫、興獻王朱佑杬嫡子、以藩王入大統的堂弟朱厚璁(明世宗於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改年號為嘉靖)。明世宗雖然是一代中興之君,但他顯而易見既對武宗沒好感,也沒直接的血統關係。故在此前提下,後朝貶抑前朝以凸顯繼位天子之聖明,不僅是可以理解的現象,也常常成為理之當然的事實。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大膽推測,明世宗在《明實錄》的編撰中,有意令史臣多錄其惡,絲毫不「為尊者諱」,甚或添油加醋,無中生有,把「八虎」及江彬等魚肉鄉里之行徑,一古腦都算在武宗賬上,使得武宗皇帝之荒唐天下人皆知?

  也許有人會說,筆者的大膽推測毫無根據。我想下面會繼續分析這個問題。

  其二,記載明武宗的史料,會常常矛盾百出,互相抵牾,說明啥?

  如《武宗實錄》正德十四年載,刑部主事汪金上疏諫武宗飲酒過量,疏後附有史臣的一段話:「上嗜飲,常以杯杓自隨,左右欲乘其昏醉以市權亂政,又常預備瓶罌,當其既醉而醒,又每以進。或未溫,也輒冷飲之,終日酣酗,其顛倒迷亂,實以此故。」透過記載,我們看到的明武宗簡直是個酒徒、醉漢,哪裡有半點皇帝的樣子?

  然而,同是《明實錄》,講到不久後武宗巡視西北邊,沿途行軍時的情景又說:「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數千里,上乘馬,腰弓矢,沖風雪,備歷險厄,有司具輦以隨,也不御。閹寺從者多病憊弗支,而上不以為勞也。」這裡顯現的明武宗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形象。

  既然明武宗是位終日受到群小奸臣宦官擺佈、只知沉湎於酒色不能自拔的愚人,怎麼忽然間又成了一個孔武有力、衝鋒陷陣的英雄皇帝?同為史料記載,我們到底該相信那件事情、那個形象才是真正的武宗?看來,認真探究明武宗的真相,合理評價明武宗的功過,尚需後世讀者、未來史家仔細辨別才行了。

  其三,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

  武宗雖不常入大內,但仍時常通過其他方式上朝聽政,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有資料表明,他不願上朝時,並非一退六二五,啥也不管不問,而是通過司禮監傳達自己的聖旨,命內閣執行。即使他遠在宣府的時候,雖說大臣不許前來議政,但還是特別強調,奏章要一件不少地送到宣府。這一切說明他並非將國事當兒戲的真正昏庸之君。

  其四,若說明武宗在位期間豪無建樹,頗有些冤枉。

  事實上,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特別是正德十二年,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蒙古軍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這與英宗率五十萬大軍而被俘,不可同日而語。此後蒙古軍長時間內不敢犯邊,便是這次戰鬥成果的直接證明。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自部署,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也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當然,筆者對明武宗的評價,並不因以上幾點就武斷認為他是為明君。畢竟,明代自英宗以來,國勢漸弱,如果武宗能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為中興之主,功垂史冊;他許多恣意妄為的行徑為後人所訾議,也證明其距一位出色合格的好皇帝尚有很大差距。

  因此,對明武宗的是非可否,還需要我們及其後人依據新發現的史料再不斷地評說下去,才有可能看到歷史的真相,看清武宗的真容。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