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橋抗戰失敗的原因:缺乏政府但對其的各種支持 | 陽光歷史

 

A-A+

江橋抗戰失敗的原因:缺乏政府但對其的各種支持

2017年03月29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9 次

  1931年9.18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者幾乎未遇抵抗,大踏步的公然侵略中國。武裝佔領了遼、吉兩省,並有侵佔整個東北三省的戰略企圖。

  那麼距9.18事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在東北松嫩平原上,以東北軍馬佔山為首的中國黑龍江政府以及地方軍隊,與日本侵略者在黑龍江的門戶齊齊哈爾嫩江橋一線,進行了有組織,且經過周密部署、統一指揮、武裝公然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場極為慘烈的軍事鬥爭。

  雖然江橋抗戰,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這是雖敗猶榮的一戰。它打破了日本關東軍,未遇抵抗、兵不血刃佔領東北全境的天大笑話。打出了中國軍人守土為國的決心,打出了中國軍人敢於亮劍的鬥爭精神。

  要說起江橋抗戰失敗的原因,首先不可不提的就是軍隊數量和質量上的差距。

  從1930年中原大戰開始,張學良調集東北軍主力入關,武裝調停中國內戰,東北三省的精銳駐軍,就不斷被調入關。1930年中原大戰以後的張學良,可謂志得意滿,不論是軍隊的實力,還是個人的聲望,均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轉過年1931年初期,張學良又為了討伐石友三叛亂,再度徵調大批東北軍精銳,南下入關。這其中就包含了當時駐紮黑龍江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國防軍兩個旅,東北步兵獨立第29旅、東北步兵獨立第30旅兩萬多人。

  這些部隊的用途,本是用於防禦蘇聯入侵中國的精銳之旅,重武器齊全、士兵作戰素質和能力也較高,滿編滿員、給養充足,甚至還裝備了裝甲車等先進武器。

  最後留在黑龍江境內的,都是地方的省防旅,主要用途就是鎮壓、剿滅黑龍江境內的土匪武裝和小股反政府的勢力。

  它們沒有重炮,沒有用於組織有效進攻的重武器支撐,單兵武器都是從國防旅中,淘汰換下來的老式步槍,小型山炮、野炮也是陳舊不堪,且炮彈數量及其有限。就是這樣一支黑龍江的軍隊,在日本人準備奪取黑龍江之時,還七零八落的分散在黑龍江各地,捏不成拳頭!

  而嫩江橋這個進入黑龍江的門戶,和日軍必爭的軍事要地,當時僅有一個徐寶珍的衛隊團,大約兩千人左右,在此防禦。

  臨危受命的馬占山旅長和他所轄的騎兵第三旅,於十月中旬從黑河開赴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就職黑龍江政府主席、兼軍事總指揮。此時,他才以黑龍江最高指揮官的名義電令,蘇炳文旅、張殿九旅、吳松林旅、苑崇谷的興安屯墾軍,以及程志遠旅,除部分部隊留在原駐地外,主力向省城齊齊哈爾方向靠攏,後又電令各部隊開赴,嫩江橋、三間房、湯池、昂昂溪一線。設置了三道防線,擺出了誓死武裝保衛黑龍江的強硬姿態。

  同時也激起了黑龍江民眾的抗日熱潮,起初黑省百姓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後來全國各地的援馬浪潮,是一浪高過一浪。

  銀元、糧草也都十分充足,從這一點看,同日本關東軍相比的確是一個優勢。而後來日本人在江橋戰役中,有一小段時間裡,因為長春、四平、洮南等地的軍糧、物資跟不上,反而讓被攻擊的中國軍隊的騎兵反攻擊。進攻態勢由進攻瞬間轉入防守。

  所以江橋戰役中,日本關東軍的損失程度,讓關東軍司令,甚至日本陸軍部自己都震驚的原因就是,黑省軍隊守家待地,有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吃的、喝的不用擔心,挖掩體、工事,民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都自願為中國軍隊服務。

  士兵們穿的暖、吃得飽,精神振奮、軍心穩定,以馬佔山為首的東北軍高級將領,幾次親自奔赴第一線,鼓舞士氣、振奮軍心,同戰士們在一起作戰。

  有句古話說,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這就必然會展示出這支部隊最強大的戰鬥力、和最大的作戰潛力。

  有人會說東北軍是窩囊軍,一槍不放丟了東北。其實我認為主要原因應該是看將領的,軍隊都是能打仗的,只看將領想不想打,為什麼說國民黨軍隊作戰總是失敗。上峰讓打,那就打,但是打還有很多種打法,是拚命打、是盡力打、還是應付著打、還是像演戲一樣打給上面看?將領在指揮上要是不真打,應付局面,那就是逢戰必敗的事了!

  如果九一八北大營第七旅,有馬占山這樣的魄力,歷史當然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

  馬占山的部隊,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銀元,也不缺軍心、民心,但最後為什麼會失敗呢?我想主要就是武器和彈藥,馬占山作戰之前當然知道自己的彈藥能維持到一個什麼程度,一個什麼限度。

  但為什麼還是發出了誓死保衛黑龍江的口號去鼓舞士氣,為什麼調集所有能調集的部隊開赴前線呢?

  這裡我想不得不提一下張學良,江橋抗戰爆發,日本關東軍主力和精銳,已經全部北上,壓向黑龍江,被馬占山牢牢纏住。馬占山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對政治上考慮遠不及張學良和政客蔣介石看得遠。

  但在軍事上他可不糊塗,江橋抗戰爆發以後,他曾經給北平的張學良發過電報,也希望張學良能抓住時機,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幾乎全部被馬占山纏在黑龍江,如果這個時候,張學良果斷調集東北軍主力和精銳,出關北上趁機收復遼、吉兩省,哪怕是象徵性的反攻,也會讓日本關東軍被迫在南北兩線作戰,這就讓日本人犯了兵家大忌,也必然會由主動轉入被動。這樣以來馬占山的壓力會大大減輕,甚至還有可能會組織有效的進攻,南北夾擊日軍。

  馬占山之所以敢於開戰,我想他也是想通過黑龍江這一仗,喚起中國武裝抗日的篇章,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頭頂著青天白日徽,行使著國民政府的地方權力,卻會被國民政府不管不顧,像垃圾一樣丟在朔北荒原上自生自滅。槍支、彈藥、武器,不像是糧食和棉衣,這些東西是老百姓沒有的,是拿不出來的。

  總而言之,沒有當政者和中國政府的有效支持,我想是江橋抗戰失敗的主要原因。這個原因要高於武器上的差距。

  在內無槍支、彈藥,外無援軍、救兵的情況下,以黑龍江一隅之孤軍,面對數倍於己,且具有先進武器裝備的日本關東軍,政治上也並沒有任何優勢,政府除了發出空洞的口號外,沒有一點實際性的支援,最後的結局怎麼可能不失敗呢?

  我想不論在何時、何地,在強的軍隊、在厲害的將領,只要是沒有了當政者的支持,沒有了政府的支持,那他不過就像一隻落單的孤狼一樣,雖然野性十足,但自身卻充滿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助。

  江橋抗戰雖然失敗了,但卻彰顯了中國人民、東北將士維護國家尊嚴、不甘屈辱、英勇頑強的鬥爭氣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僅是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更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第一槍!將永遠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冊上的第一頁。

  今天的嫩江水依然滋潤著松嫩平原,那些東北將士們的鮮血和身軀,與嫩江融為了一體,江面上絲毫看不見那個年代的血雨腥風。但是,卻永遠留下了那個不抵抗政府恥辱的標誌。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