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為什麼不喜歡太子朱常洛? | 陽光歷史

 

A-A+

萬曆為什麼不喜歡太子朱常洛?

2017年05月2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次

  萬曆早期引起群臣進諫的主要事件是國本之爭,即立太子的問題。因為萬曆不喜歡他的長子朱常洛,想立他所寵愛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大臣們以維護祖制為名,掀起了勸諫的狂潮,這場長時間的君臣拉鋸戰被稱為「國本之爭」。

  萬曆不喜歡朱常洛母子,是因為他們與一樁醜事聯繫在一起。萬曆九年(1581年)的一天,萬曆皇帝像以往一樣來到慈寧宮向他的母后請安,不巧的是太后不在慈寧宮,慈寧宮的一名年僅十七歲宮女王氏向十九歲的萬曆獻茶,萬曆見這位宮女端莊秀美、姿色宜人,一時衝動寵幸了她。這件事情做得很不合適宜,時間是在向母后問安時,地點在母后宮中,人物是母后身邊的宮女,事件是淫事,所有要素均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

  明代講究禮義廉恥,對於飽讀聖賢之書的萬曆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失禮且令人感到羞愧的事,在他內心肯定不想讓人知道這件事。然而王氏十分不給面子,竟然暗結朱胎,懷了龍種,將皇帝這點隱私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令他十分難堪。

  身邊美女如雲的萬曆怎麼會看上母后宮中的一個宮女,而且還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他是一時衝動,還是掉進了別人有意設計的陷阱?這位宮女是純屬被動,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有意設計?如果說其中有陰謀,她是自己主動勾引,還是秉承太后懿旨?我們無法知道具體的細節,但我們可以想像,萬曆肯定對這個「拉鏈門」事件的女主角有所不滿。

  慈聖皇太后一直期待著皇長孫的誕生,對於這次兔子吃窩邊草的事件不僅不見怪,還十分欣喜,第二年六月,她要求萬曆承認此事,並封宮女王氏為恭妃,萬曆本想抵賴,但是太后拿出了太監所記內起居注,他只好承認。八月,被冊封升級的王恭妃不負眾望地產下了一個兒子,萬曆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同年三月,年僅十四歲大興人鄭氏被選入宮並冊封為淑嬪,在以後的兩年裡,鄭氏依靠她的美貌、聰明以及在歌舞、詩詞等方面的良好修養征服了萬曆,不久就被封為德妃,萬曆與鄭氏的感情是真正的愛情。

  萬曆十四年(1586年),鄭氏為萬曆產下了他們的愛子朱常洵,萬曆大喜過望,打算晉封鄭德妃為地位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而先前為萬曆產下長子的恭妃王氏卻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於是宮中盛傳萬曆欲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並寫有信物交鄭貴妃保存。

  按照明代「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的繼位制度。朱常洵是沒有機會超過他的哥哥朱常洛的,然而,一旦皇后去世,鄭貴妃可以升為皇后,這樣按照有嫡立嫡的法則,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立朱常洵為太子。

  「國嘴們」相信萬曆晉封鄭德妃為皇貴妃是為朱常洵接班鋪路搭橋,於是紛紛上疏指責皇帝專寵鄭貴妃,要求按照制度和習慣先晉封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王氏為皇貴妃,也有人直接要求「冊立東宮」,由此拉開了對明代政治影響深遠的國本之爭的帷幕。

  對於國本之爭,大多數人都認為錯在萬曆,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萬曆很可能有廢長立幼的想法,長子朱常洛是「拉鏈門」事件的產物,次子朱常洵則是真正愛情的結晶,萬曆心中應該厚薄不均,群臣的批評並非完全是無理取鬧。但是按照《大話西遊》裡唐僧的說法,萬曆廢長立幼只是一個構想,還沒有成為事實。況且皇后還年輕,生嫡子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萬曆並沒有違反祖制,所以群臣沒有必要搬出觀音姐姐(朱元璋),逼迫孫悟空(萬曆)就範。

  當時的文臣中,希望通過刺激皇帝使皇帝記住他們名字甚至希望通過皇帝一頓斥罵、痛打、貶謫而沽取清譽的人不在少數。維護繼位祖制,在政治上永遠正確,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炒題,那些批評萬曆的言官動機並不單純。

  萬曆認為冊封貴妃與立儲沒有關係,大臣不該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他斥責群臣「屢借風聞之語」,找他的毛病,而對於「鬻貨欺君,嗜利不軌」這類真正的問題卻視而不見,實在是「好生可惡」。對於這類奏章,他說:「此不過欲沽名爾,若重處之,適以成其名」,於是「卷而封之」,這就是萬曆「不批」的由來。

  黨爭形成以後,言官淪為黨爭的打手和先鋒,其擁有的監察權和話語權淪為鬥爭的工具,各種冠冕堂皇的議題背後,往往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令執政者眼花繚亂,進退失據,出現了朝廷大員甚至皇帝被小小言官左右的奇特現象。

  萬曆二十九年冬,萬曆正式冊封朱常洛為東宮太子,然而國本問題不僅沒有因此結束,反而變本加厲,那些在黨爭中受到皇帝處理的人利用繼位問題製造了「《憂危竑議》妖書案」、「《續憂危竑議》妖書案」、「梃擊案」等案件,以此打擊政敵、轉移焦點或是報復皇帝。

  與進諫動機日趨複雜化相適應,萬曆的冷處理也不斷升級,由不批發展到不朝、不任免官員,這種「獨到」的處理方式,被許多人認為是怠政。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