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星期是七天?是誰規定的 | 陽光歷史

 

A-A+

為什麼一個星期是七天?是誰規定的

2017年04月1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56 次

  說起星期,這個東西真的有點奇怪。比如說吧,新年總是一年的第一個月的第一天,開始在零點,可是無論公歷農曆,這一天都不一定是星期一。

  還有,我們都知道公歷一年大致是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農曆一年是季節的一個循環,一個月是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一天大概是兩次日出之間的平均時間,這些都有自然跡象可循,然而星期跟星星或者任何天體運轉有關係嗎?

  還有,初學英語的時候很多人都為了Wednesday讀成wens-day頭疼;Sunday好理解,就是「太陽」加「日」,但是Thursday本來又是什麼意思?深究起來,「星期」的名稱裡還包含著大學問,足以看出每個民族的文化史呢!

  猶太傳統:現代星期制的始祖

  其實最早的七天星期週期的確是按照天體運轉的規律設定的。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公元前兩三千年就已經有了天文台和曆法,他們的文化成果又被其後及締造了巴比倫王國的阿卡德人繼承。這種曆法跟中國的農曆相似,是按照月亮週期來劃分的。一個月大概有28到29天,又依月相分成四個七天週期:從新月到半月七天,半月到滿月七天,滿月到半月,半月到新月,以此類推。

  可是這種曆法有一個問題:月相的每個四分之一週期都比七天略長,所以每隔幾個月就得在最後一個星期加減幾天以使下一個月的第一天和新月重合。雖然這種星期顯得麻煩,但是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認為「七」是個神聖數字,所以樂此不疲地沿用了兩千年。

  雖然也剛好是七天,但契合月相的巴比倫星期顯然跟我們今天通用的連續、固定的星期計算法大相逕庭。現在的七天星期應該追溯到猶太人的傳統。按照《創世紀》的記載,上帝在創世的第七天看著完工的世界滿意地休息了一日。極重視宗教傳統的猶太民族因而定下每七天就有一個安息日。

  按照他們的算法,每一天是從日落開始的,因而從第七個日落到下一個之間,不許勞作,要陪伴家人聚餐做禱告。Shabbat這個詞根(sh-v-t)的意思不是「休息」,而是「停止工作」,在這天,勞作被視為褻瀆神靈的表現。其餘的六天在希伯來語裡分別以「安息日後第一日」、「第二日」類推稱呼。這種星期並不依靠天象,應該是現代星期的始祖。當然,沒人知道猶太人的第一個七天從何起算,現在的猶太教安息日落在了公歷星期的每個週六,因而在以色列週末是週五和週六。

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星象盤

  西歐:從星象學到禮拜日

  要追溯西方通用的那一套星期名稱,我們繞不開羅馬和基督教。古羅馬最早採用的也是以月相為依據的曆法,直到公元前46年凱撒大帝改革,才有了基於太陽回歸年的儒略歷,幾經修改成為現代常用的格裡高利歷(公歷)的前身。在古羅馬,最接近現代星期概念的是每八天一次的市場日(nundinum),每逢此日,羅馬市民跟鄉下居民在市集交易,並具有司法、行政和宗教的特殊意義。

  凱撒改革之後,公元一世紀的羅馬慢慢地用七天一星期的算法取代了原先的市場日。那麼這個七天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不是凱撒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羅馬人學習希臘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結果。

  造人真累啊!放一天假!

  在沒有天文望遠鏡的時代,人肉眼所能見的太陽系行星只有離我們最近的五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加上太陽和月亮剛好七個。古代人認為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旋轉,並且注意到它們沿著固定軌跡運行,把它們都叫行星(planet,希臘語原意是「會旅行的」)。流行於公元初年的希臘自然哲學(或者星相學,看你怎麼評價)認為,每一天都被一顆行星主宰,那麼一個週期就剛好是七天。

  希臘人以神祇名字給除太陽、月亮之外的行星命名,羅馬人又把它們「翻譯」成羅馬宗教裡對應的神祇,繼而把一個星期的每一天以主宰行星命名,所以我們就有了(從週日開始數)dies S lis,dies L nae,dies Martis,dies Mercuri ,dies Iovis,dies Veneris和dies Saturn 。

  造人真累啊!放一天假!

  在沒有天文望遠鏡的時代,人肉眼所能見的太陽系行星只有離我們最近的五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加上太陽和月亮剛好七個。古代人認為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旋轉,並且注意到它們沿著固定軌跡運行,把它們都叫行星(planet,希臘語原意是「會旅行的」)。流行於公元初年的希臘自然哲學(或者星相學,看你怎麼評價)認為,每一天都被一顆行星主宰,那麼一個週期就剛好是七天。

  希臘人以神祇名字給除太陽、月亮之外的行星命名,羅馬人又把它們「翻譯」成羅馬宗教裡對應的神祇,繼而把一個星期的每一天以主宰行星命名,所以我們就有了(從週日開始數)dies S lis,dies L nae,dies Martis,dies Mercuri ,dies Iovis,dies Veneris和dies Saturn 。

  印度:希臘哲學的東土版本

  希臘哲學往另一個方向傳播,跟本土文化結合居然也導致了相似的星期命名法。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結果是造就了中亞和西亞的一批希臘化王國,也把希臘文化帶進亞洲腹地。

  古代印度原本就有根植於吠陀宗教的「九曜」(Navagraha)之說,包括肉眼可見的七行星和羅睺、計都兩種由阿修羅主掌的代表月球特定位置的概念。受希臘文化影響,印度人不僅採用了七天一星期的計數,也遵循同樣的順序: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

  發軔於梵語的這套名稱廣泛地被印度文化圈內的南亞、東亞民族借用,包括南印度的達羅毗荼人、東南亞的孟—高棉民族、藏族、緬族,隨佛教更東進到蒙古、日本和朝鮮。

  所以日語現在仍稱「日曜日、月曜日」等等。雖然印尼人大多是穆斯林,用阿拉伯語的星期名稱,當地信仰印度教的爪哇、巴厘人卻使用印度「七曜」系統;而處在印度次大陸上屬於梵語後裔的烏爾都語和克什米爾語,因為伊斯蘭影響的關係在原本的「七曜」名稱上移植了「主麻」(Jum ah)作週五,所以說,從星期日子的名稱就能看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史,誠非虛言!

印度的九曜圖

  中國使用星期計日

  中國使用星期計日是相當晚近的事情。雖然大約在唐朝時,七日星期制就已經隨著源於西亞的摩尼教和景教的傳播進入中國,但我們祖先一般使用的還是上中下旬,官員有五日一沐、十日一旬的休息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曆法改革為公歷,一周七天的制度才被廣泛採用,因而我們在名稱上也相當單純,除卻會因為基督教背景稱第七天為「星期日」或「禮拜日」而不是「星期七」之外,就是簡單的序數詞。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