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住持、長老有什麼區別?方丈與住持的區別
我們今天來談談,什麼是方丈、什麼住持,而什麼又是長老。
因為,最近百科妞在和同事聊起少林寺話題的時候,總有人會把方丈、住持和長老混用,這是不對的哦。
一、住持:寺廟裡掌舵的,CEO!
住持是佛教的僧職,在日本佛教裡又稱為住職,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簡單來說,住持就是寺院的最高負責人,只要是寺廟,就會有一個住持。
住持要負責寺內弘法、修持、寺務(行政)、財務以及其它日常事務,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弘法,比如早晚課誦、告香、整肅違規的僧人…等等。
佛教傳入中國後,採取的是師徒之間傳授佛法,沒有住持一說。到了唐代之後,禪宗興盛,門徒甚多,於是住持就成為了一種職位和稱呼,指代「代佛傳法、續佛慧命」的人。所以住持的日常事務,主要在於傳承佛法。
那麼住持是如何選出來的呢?
1、佛教的得法弟子,要有足夠的修持見地,而且形體端正、無明顯殘缺。
2、能夠德孚眾望,經過諸山長老和其它叢林住持認可。
3、住持不由宗教局直接任命,但人選必須得到宗教局同意。
開山建寺的第一任住持,往往被稱之為「開山大師」。
二、方丈:上規模的寺院裡,被公認為精神領袖的住持!
「方丈」原意是寺廟裡住持的居室,因為印度的僧房多以一丈見方,佛教傳入中國後遵循了這個制度,於是有了「方丈」之說。
方丈處,就是「菩薩淨名所居之所」,後來逐漸產生以室名為代稱,就用「方丈」來表示對禪林住持或是「師父」尊稱。
那怎麼樣才能成為方丈呢?
那麼住持是如何選出來的呢?
1、佛教的得法弟子,要有足夠的修持見地,而且形體端正、無明顯殘缺。
2、能夠德孚眾望,經過諸山長老和其它叢林住持認可。
3、住持不由宗教局直接任命,但人選必須得到宗教局同意。
開山建寺的第一任住持,往往被稱之為「開山大師」。
二、方丈:上規模的寺院裡,被公認為精神領袖的住持!
「方丈」原意是寺廟裡住持的居室,因為印度的僧房多以一丈見方,佛教傳入中國後遵循了這個制度,於是有了「方丈」之說。
方丈處,就是「菩薩淨名所居之所」,後來逐漸產生以室名為代稱,就用「方丈」來表示對禪林住持或是「師父」尊稱。
那怎麼樣才能成為方丈呢?
第一,漢傳佛教裡,對一個寺院的總負責人稱之為住持,如果能夠通過升座晉院的儀式,就可以被稱為「方丈」。
方丈是一個寺院的精神領袖,有的寺院,方丈和住持是同一個人,比如少林寺的釋永信,既是住持、又是方丈;而有的寺院,只有住持,因為住持的資歷、修為、感化能力都還沒有到達成為方丈的程度。
這從「方丈」最早的詞源也能看出。「方丈」最早見於《維摩詰經》,「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意思是維摩詰住的房間雖然小,但設座無限,他的修養很高,接引的人很多,不管多少人來到他的房間都能坐得下。
第二,除了有足夠的資歷和修為之外,一般情況下還必須是上規模的寺廟群才有方丈。通常,寺院要有三個大殿,寺眾要在五百人以上。小規模的叢林寺眾至少要有三百人,多的高達兩千至一萬。
第三,要想成為方丈,一般還必須要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門和佛教協會任命才能生效。
另外,方丈可以在多個寺廟兼任,而住持則只能在一個寺廟擔任。
三、長老:退休的住持或者方丈!
我們常常在稱和尚為「長老」,包括很多電影劇裡也是,其實這是不對的。
曾做過住持、方丈的老和尚,在退休後才可以被稱之為「長老」。而只要還在住持、方丈的任期之內,就不可以稱為「長老」。
另外,我們在寺廟裡看見小沙彌,也會習慣性地喊「小和尚」,其實這也是不對的。因為漢傳佛教的寺廟裡,只有修為高深、德高望重的僧人才可以被稱為「和尚」,而不是每個男性出家人都有資格被叫做「和尚」。
那麼,見到出家人怎麼喊才不會出錯呢?
正常情形,只要是出家人,我們都可以喊「師傅」,這肯定不會錯的啦~
現在,小夥伴們知道住持、方丈和長老的區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