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義莊與家族制度的起源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歷史上義莊與家族制度的起源

2016年01月21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319 次

  唐末五代,門閥士族遭到毀滅性打擊,研究貴族血統的舊譜牒學隨之衰落。宋代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再承認世襲官職田產的特權,隨著社會秩序的恢復,士大夫意識到必須加強家族內聚力,以作為國家統治的補充。宋仁宗時歐陽修和蘇洵首倡編寫新族譜。范仲淹在蘇州置良田十多頃,作為族產,稱為「義莊」。范仲淹親定規矩十三條,規定各房選一名子弟共同掌管,義莊所得租米按人口分給本族男女,族人嫁娶、喪葬、赴科舉考試等都可得到一定資助。

  以後范氏子孫又不斷增補修改規章,使義莊得以延續擴大,到南宋理宗時,范氏義莊達三千多畝。兩宋官員紛紛倣傚,在各地建立了一些義莊,有的擴大為賑濟本地窮苦百姓。與義田相類似的族產,還有義屋、義學、義塚等。新的家族制度陸續形成,其影響遠及明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