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能當藝術家的皇帝都不是好皇帝? | 陽光歷史

 

A-A+

為何能當藝術家的皇帝都不是好皇帝?

2016年01月0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60 次

  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官員,精通樂器,連皇帝都特別喜歡聽他彈琴。這名官員的老師聽說此事,就把他叫到家中,狠狠教訓了一頓,意思就是你彈琴這件事,不光毀了你自己,還會毀了皇帝。後來,皇帝知道了這件事,不但沒有生氣,還對這名官員的老師大加褒獎。

  這位皇帝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史書上說他「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所以,他才會中興一個王朝。宋徽宗李後主都是大藝術家,但他們都不是好皇帝。唐玄宗也是藝術家,酷愛音樂,據說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就是他親自創作的,所以開元盛世接茬就是安史之亂,歌舞昇平之後就是白骨千里。明朝的皇帝就更不靠譜了,有愛斗蛐蛐的,愛做買賣的,愛當木匠的,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

  不管是皇帝還是官員,治政是第一位的,因為他們不能只為自己一個人負責,而是要執政為民。有一點個人愛好不要緊,發展成癖好就麻煩了。最近被曝出的違紀官員,幾乎每個人都有癖好:有愛照相的;有愛戴表的;有愛雙胞胎的;有愛收集房子的;有愛多妻多子的。這些癖好就像是毒品,一旦染指,就很難戒掉,毒癮發作,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在「一切辦法」中,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手中的權力去和癖好交換。

  所以,這必然會導致權力濫用。更可怕的是,長期發展下去,足以導致一個和癖好有關的腐敗鏈條。比如宋徽宗有書法的癖好,所以重用「蘇黃米蔡」的代表人物蔡京,蔡京有收藏的癖好,所以有了花石綱和生辰綱,花石綱的重負導致了方臘起義,生辰綱又促成了一群人上梁山,朝綱亂了,自然官逼民反。金聖歎評點《水滸傳》所說的「亂自上作」,恰恰也說明這個道理。

 趙佶《欲借 風霜二詩帖》紙,楷書,33.2×6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個成語叫投其所好,一個有權力的人,再有癖好,自然有人不顧一切去投,為的是獲取個人利益,必然也損害了公眾利益乃至國家利益。我們最近一直在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硬的前提就是要專心打鐵,如果打鐵的有修鞋的癖好,相信他也打不好鐵,只能抱著一堆破鞋,把鐵爐子租給送鞋的人烤紅薯。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