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最多的英雄:武聖關羽身上有多少未解之謎?
關羽——謎團最多的英雄:關公臉上,油彩多多;關羽身上,謎團不少。
《三國誌》中,沒有關羽長輩和妻室的記載,其實他的父親、爺爺及他的三個兒子,在《關氏家譜》中都有名號;《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被寫得很迷信、很宿命,其實他的死與劉備的戰略失誤有關。還有關公首級葬地問題,都是此篇解讀內容。
關羽的身世之謎
關羽的身世,史書上一直沒說清。《三國誌·關羽傳》說:「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解」hai)人也。」僅有一句話,用筆吝嗇。
這個「解」,指「解州」,古稱解梁,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區西南15公里處,現在是一個鎮,鎮上有「解州關帝廟」,面積是洛陽關林的5倍,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誌》中,沒有關羽長輩和妻室的記載,一直到清初康熙年間,解州地方官王朱旦,帶領百姓浚修古井時,掘出了關家墓磚,上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
這個地方官很用心,據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據墓磚上的文字記載,關氏家族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庚寅生,居住解州常平村。此人識文斷字,常以《春秋》訓其子。關羽的父親名叫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旁結廬守喪三年,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生子關平」。但關羽究竟有幾個兒子,這上面也還是語焉不詳。
《三國誌·關羽傳》中,提到了關羽兒子關平、關興,但沒有提到三子關索。由此史學界認為,歷史上並無關索其人。再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關平,被寫成關羽收的義子,說關平原本是關定的兒子,因為關定崇尚關羽的為人,就將關平送給關羽為義子。
若按這種說法,算來算去,關羽僅有一個親兒子關興——是這樣嗎?
專家學者之間爭議很大,一直沒有定論。前幾年,家住許昌的關羽第五十九代孫關志傑,在互聯網上搞了個「關公網」,他說:在如今襄城縣的關氏族人中,存有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的《關氏家譜》,上載「漢壽亭侯羽生三子」。
香港《大公報》也曾發表一條消息,稱「河南省鄧州市構林鎮官劉家村發現一部《關氏家譜》,其中詳細記載了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後裔由山西遷往鄧州的歷史。
報道稱,該家譜為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所修,至今已滿六十世。該家譜中明確記載:「漢壽亭侯羽生三子。」這就是說,關平、關興、關索都是關羽的親兒子。
當然,這個最新發現尚未經過專家考證,但至此,我們大致可知關羽的家世和他的身世了。
這個地方官很用心,據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據墓磚上的文字記載,關氏家族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庚寅生,居住解州常平村。此人識文斷字,常以《春秋》訓其子。關羽的父親名叫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旁結廬守喪三年,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生子關平」。但關羽究竟有幾個兒子,這上面也還是語焉不詳。
《三國誌·關羽傳》中,提到了關羽兒子關平、關興,但沒有提到三子關索。由此史學界認為,歷史上並無關索其人。再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關平,被寫成關羽收的義子,說關平原本是關定的兒子,因為關定崇尚關羽的為人,就將關平送給關羽為義子。
若按這種說法,算來算去,關羽僅有一個親兒子關興——是這樣嗎?
專家學者之間爭議很大,一直沒有定論。前幾年,家住許昌的關羽第五十九代孫關志傑,在互聯網上搞了個「關公網」,他說:在如今襄城縣的關氏族人中,存有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的《關氏家譜》,上載「漢壽亭侯羽生三子」。
香港《大公報》也曾發表一條消息,稱「河南省鄧州市構林鎮官劉家村發現一部《關氏家譜》,其中詳細記載了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後裔由山西遷往鄧州的歷史。
報道稱,該家譜為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所修,至今已滿六十世。該家譜中明確記載:「漢壽亭侯羽生三子。」這就是說,關平、關興、關索都是關羽的親兒子。
當然,這個最新發現尚未經過專家考證,但至此,我們大致可知關羽的家世和他的身世了。
關公戰敗戰死之謎
關公的死是個謎。
試想關公這樣一個大英雄: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自有萬夫不當之勇;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卓有水淹七軍之功。怎麼就敗在東吳無名小輩馬忠手下呢?馬忠者,小將爾,他是潘璋的部將,上面還有呂蒙、張昭等各級領導,他怎麼就能於麥城之戰中設伏擒獲關羽呢?
現在有一種說法:關羽不是死在馬忠手裡,也不是死在呂蒙計謀中,而是死在自己人手裡,死在劉備和諸葛亮不派援軍這檔子事上。
我們知道三國時的蜀國,雖是劉備一手創建,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才是這個政權的支撐點。蜀漢的建立,是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漢中為標誌的。此次大勝後,劉備的實力才可與曹操抗衡,擁有荊州5郡、東西兩川、漢中、上庸及雲貴等地,手下還有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但劉備此時卻作出一個叫人生疑的戰略:調動鎮守荊州的關羽兵團北上攻擊曹操,卻不派其他蜀軍策應協助關羽北上。結果,58歲的關將軍孤軍深入,與曹軍中的於禁、曹仁、徐晃等部激戰,前後將近3個月,雖然打敗於禁、水淹七軍、斬了龐德,但還是被曹仁阻於襄陽城下,糧草被燒,兵累馬疲,無法破城。
最可惜的是,東吳大將呂蒙趁機出兵,襲奪關羽經營多年的根據地荊州。接著,關部遭到曹、吳兩軍圍殲,全軍覆沒,關羽父子被殺。嗚呼哀哉!從關羽出兵北伐到他戰死,時間4個多月,他苦戰死戰,卻始終得不到友軍支援,上庸地區的劉封和孟達不來支援,張飛、趙雲、馬超等部也不見動靜。劉備和諸葛亮,期間沒發來一份「中央電報」,沒有犒勞和慰問一次前線將士。當我們讀《三國演義》時,從第七十三回的《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到第七十七回的《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在如此長的篇幅內,就只見關公兵團在那兒死打硬拚,不見整個蜀漢「國軍」的蹤影。劉備、孔明二人,均不顧關羽年事已高,竟讓他孤軍深入,活活戰死!
仗怎能這樣打!這是誰的戰略部署?但《三國演義》作者一味「尊劉(備)貶曹(操)」,根本不提劉備的過錯,卻費盡筆墨,寫了關公死後幾次顯靈的無聊事——人都死了!再怎麼顯靈、托夢、眨巴眨巴眼睛,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劉備、孔明安排關羽去襲樊城以及後來聽任關羽自作主張,左衝右突,到底是什麼意圖呢?為啥讓關羽冒恁大的風險呢?我們讀《三國》,於是實在是想不明白!現在只能這樣理解:關羽平日不甚聽孔明的話,孔明想教訓一下關羽,就坐山觀虎鬥,任他去折騰,結果斷送了關公性命。
關公是不是劉備、諸葛亮的犧牲品?這是一個謎。
關公首級葬地之謎
1996年6月,偃師學者康仙舟、高獻中、王西明合著了《洛陽地名探源》一書。書中專辟一章:《葬關羽首級之地——關莊村》,開篇寫道:「關莊,在佃莊鄉東北的洛河南岸,瀕臨207國道,因這個村莊建在關帝塚旁而得名。」
但關莊村沒有一戶姓關的,但當地老百姓說:這裡原有一個大塚,名叫關帝塚,並有較大關帝廟一座。塚前有明嘉靖時立的石碑,高六尺,厚六寸,上刻:「漢壽亭侯武安王協天護國大將軍關帝之墓。」
佃莊人認為:關莊村才是關公首級的真正埋葬地。理由是:關羽被東吳殺害後,東吳怕劉備興兵報仇,就把關羽首級獻給曹操。曹操識破東吳詭計,把首級配上檀香木身軀,葬於洛陽城南門外。
佃莊人強調:三國時曹魏都城洛陽,並非現在的洛陽城,而是在洛陽與偃師市的交界處,即那個被國家定為一級保護單位的漢魏故城。關莊村在漢魏故城東南一華里,正是史書上說的「洛陽城南門外」,與史實吻合。
經打聽,知道現在的關莊村,本名潘凹村,後遷至關帝塚西。全村沒有一戶關姓,卻因關帝塚而改名關莊。這裡的關帝塚,由一塚、一土石寨兩部分組成。土石寨即關羽墓地,30畝大小,圓錐形,15米高,沙土堆起,四周建寨牆。
塚在石寨南100米,20畝大小,饅頭形,是陪塚(疑塚),用來迷惑盜墓賊。此間原有墓碑,1955年秋發大水,防汛急需大量石料,農民不懂此碑價值,把石碑扔進洛河堵水了。
1979年雨季,關帝塚塌陷,洛陽考古隊組織發掘。發現墓的石門半開,門旁有一完整人骨架。考古人員講:這是寶物盜出後,上邊的人為了獨吞,就把同夥活活埋在下邊了。此墓雖經盜掘,但出土文物不少:大量的雙銖幣、陶器豬羊等,都是漢代文物。最讓人吃驚的是,考古人員在墓室中發現一顆人頭骨!關莊人大呼:這不是關羽的頭是什麼?
於是有人以「dianzhuang」為筆名,在網上《大河論壇》發表文章,呼籲人們重視這裡的關帝塚。作者在文中稱他見過此墓,規模十分宏大,墓門朝西,墓道足足有30米長。兩扇石門,每扇都有千斤重。他說墓門正面刻有碩大虎頭牌,表明關羽是五虎大將之首;背面刻人物鳥獸圖,造型優美,用水沖洗後再看,圖像栩栩如生。
明代大封關羽,大修關帝廟,把關羽當神敬。據關莊老人講:當時祖籍關莊村的郝太監很得寵,嘉靖皇帝讓他奉旨回鄉修關帝廟。但他私心作怪,怕把廟修在關莊村,信眾進香朝拜時,會成為村中一大負擔。於是假公濟私,移花接木,把現在洛陽城南20里的鮑將軍墓修成了「關林」。歷史錯案,就這樣由郝太監一手造成!關莊人十分不滿,輩輩相傳,都罵郝太監。
村裡一些老人說:如今偃師市,臨近洛陽東關有個酒務村,當年關羽首級經過此地時,由於天氣炎熱,怕生發異味,就用酒給霧了一下,該村由此得名。
關林管理處表示:研究歷史,最講實證,《三國誌》中,沒有記載關公首級葬地,人們所說的曹操把關公首級「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這件事,本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上的一句話——這已經很清楚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他當時看到的洛陽城,絕非是曹魏時的洛陽城(漢魏故城),而是明代的洛陽城,而明代的洛陽城,不就是現在的洛陽老城一帶嗎?那麼,曹操把關公的首級,「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不正是今天的關林這個位置嗎?
關林管理處表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正統,皇家認定的就是正統的,而民間傳說和野史,沒經證實,不足為憑——洛陽關林自明代以來,早已為天下人所共知,這裡就是關公首級所葬地!所以才可配上「關林」二字。歷代皇帝譴官來洛陽祭拜關公,都是在關林展開活動,並未見過在其他地方祭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