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怎麼死的: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鬱悶而死? | 陽光歷史

 

A-A+

馬超怎麼死的:馬超投靠劉備後為何鬱悶而死?

2017年02月02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480 次

  馬超,字孟起,乃東漢開國名將馬援之後,漢末征西將軍馬騰之子;世人受《三國演義》影響,以「西涼錦馬超」稱之。《三國演義》裡,這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的白袍小將可真謂出盡了風頭,渭南一戰,殺得曹操割髯棄袍,後中計兵敗;最後投奔劉備,終於獲得了善終。可惜的是,這位大名鼎鼎的馬孟起,不但沒有《三國演義》裡面的風光史,還過了一段無比窩囊的日子,憂鬱成疾,年僅47歲就客死他鄉。

  馬超,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五虎上將中排第四,關張趙馬黃,關張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趙雲長期跟隨劉備,與結拜兄弟無異;而馬超曾經惡鬥曹操手下第一猛將虎癡許褚100多回合,從馬上打到地上,真可謂殺得日月無光,鬼哭神號,後來一投降劉備,盤踞蜀中20多年的劉璋便獻城投降,其武勇可略見一斑;所以把馬超排在第四位,名正言順。人們喜愛馬超的一個原因,是馬超殺得漢賊曹操割髯棄袍,下河爭船,好幾次險些便死於馬超槍下,狼狽之至;大概大多數人對曹操深惡痛絕,因此對馬超寵愛有加。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羅貫中老先生的一相情願,史書的記載,卻與此大有出入。首先說說馬超與許褚的一場不動手的交鋒,記載是這樣的「其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曹操約韓遂、馬超單獨會談,為了公平起見,曹操並沒帶多少護衛,只帶了個許褚;而馬超覺得自己驍勇無比,打算策馬上前襲擊曹操,猛然想起曹操手下的許褚是個勇冠三軍的猛將,就問:「曹公,你的虎候呢?」曹操回頭看了看許褚,許褚可能是識破了馬超的用意,兩眼狠狠盯著馬超,馬超被許褚看了一眼,便膽怯放棄了原來的念頭。倘若真如《三國演義》那樣打起來,結局很可能是馬超落敗,甚至被殺。

  再說雙方的交戰,西涼聯軍根本就從來沒有佔據絲毫上風,給曹丞相秋風掃落葉,一下子把十萬多西涼聯軍掃回老家去了,割髯棄袍純屬子烏虛有。割髯棄袍是為了滿需要而作的文學處理,但下河爭船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原來是曹操大軍渡河之時,馬超抄後路攻擊曹操大營,而曹操大軍已經大部分渡河成功,曹操見勢不妙,馬上上船渡河,若不是許褚,恐怕不是船給落水的士兵扳沉,也給馬超軍的弓箭射死。不過在這場戰爭中,馬超多少也表現出戰術頭腦,在曹操大軍渡河時,馬超並沒有狙擊已經渡河的士兵,因為曹軍必然已經做好了西涼軍來攻擊的準備,而是抄路攻擊還沒有渡河的曹軍,還差點要了曹操的命。《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張合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雖然《曹瞞傳》有惡意中傷曹操的意圖,但這裡的記載還是可信的,因為曹操深得部下愛戴,故在他有危險時,惶懼乃人之常情。從曹操部下的反應,也可看出當時曹操的確形勢相當危急,這一切,當然都是拜馬超所托。其實早在曹操渡河前,馬超已經識破了曹操打算渡河的用意,「初,曹公軍在蒲阪,欲西渡,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二十日,河東谷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計不得施」,馬超建議大軍在渭北狙擊,不讓曹軍渡河,但韓遂反對而作罷,後「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倘若馬超之言得以施行,曹操敗給馬超的幾率固然很小,但戰事恐怕又要拖長了不少時間。

  接下來,西涼聯軍給曹操、賈詡用計殺得大敗,馬超、韓遂等人逃回老本營,後馬超不甘失敗,再次糾集兵力,可這次根本成不了大氣候,給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當地官吏擊敗;爾後投奔張魯,在張魯處鬱鬱不得志,轉投劉備,可在劉備那裡僅僅風光了極短一段時間,又重新鬱悶起來,不久就壽終正寢。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曹操從荊州回許昌後,經過數年的發展、恢復,決定西征。西面的情況是:張魯割據漢中,馬騰、韓遂、梁興、馬玩等10多股勢力共同分割關中,關中勢力之間互有兼併,後鍾繇西鎮長安,招撫關中勢力,讓他們修養生息,並利用他們來對付袁紹的并州軍隊;馬騰受張既三寸不爛之舌所動,入京當官,由馬超統其兵,韓遂等人也派親人到許昌當人質。當時曹操從赤壁敗歸,水軍全部消亡,無力南下與孫、劉爭鋒;遂決定西向剷除張魯、馬超等勢力,奪取關中、漢中地盤;既鞏固西部,又壯大實力。但關中勢力一向與曹操保持較好關係,多次出物出兵幫助曹操打仗,曹操不好意思主動與關中勢力反面;曹操決定讓關中勢力主動叛亂,好出師有名。於是曹操下令鍾繇做好討伐張魯準備,並命令大將夏侯淵、徐晃等人率領部隊與鍾繇會合,又命令鎮守襄陽的曹仁為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曹操如此大張聲勢,無非就是要關中勢力認為曹操會偷襲他們,公開叛亂,出兵攔截曹軍;果然如曹操所預料那樣,關中勢力懷疑曹操意圖攻擊自己,遂合兵攔截曹操渡河;這正是曹操希望看見的,既然關中勢力公開攔截曹軍,曹操就出師有名了,遂親自帶領大軍西征。為什麼說是曹操故意讓關中勢力叛亂呢?其實並不難想像,曹操雖然以討伐張魯為理由集結兵力,但討伐張魯,必定要經過關中諸將的地盤;雖然曹操和關中勢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同盟關係,但要讓數量是自己數倍的曹軍通過自己的地盤,未免會產生怕被兼併的念頭;何況曹操絕對不會未清除障礙就貿然攻擊張魯,要攻擊張魯,就得翻越高山大嶺,補給線很長,如果補給線要經過別人的地盤,對曹操這樣的軍事家來說,是不可能犯的低級錯誤。可見關中馬超等人,並非因為疑繇欲自襲而公開和盟友曹操決裂,而是分析到曹操是針對自己,才不得不出兵攔截;這並非是子虛烏有的原因,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馬超考慮到自己實力有限,不能阻擋曹操大軍,遂決定和老仇人韓遂冰釋前嫌,為了表示誠意,還推舉韓遂為首領。這麼一來,馬超就背上了一個「認賊作父」的罪名,因為韓遂雖然早年和馬騰關係很好,但後來為了爭奪地盤,長期兵戎相見;而馬超為了攔截曹操,居然主動和韓遂交好,不是認賊作父是什麼?事實並非如此,馬、韓兵戎相見,無非是利益的衝突,現大敵在前,先拋棄矛盾,無非是因為這樣得到的利益比互相攻擊更多。而馬超不顧老父和兩個弟弟還在曹操手中,貿然出兵,一直被後人罵「不孝」,以此來罵馬超,以我看來,確實是冤枉了馬超。為什麼呢?曹操要滅的是關中勢力,倘若關中勢力一日不除(起碼也是大幅度削弱),他就一日不敢殺馬騰、韓遂之子等人質;而馬超正是看透了曹操這點,才敢出兵抗衡,只要不敗給曹操,曹操還顧忌關中勢力,還要利用人質,就不會殺人質。可惜的是,這次他失算了,他面對的是雄才大略、用兵有若神助的一代人傑曹孟德;就在關中勢力被曹操擊敗後,曹操安心把所有人質殺個清光(除了閻向一家和逃出去的馬岱),「不忠不孝」這塊大石頭就永遠壓在馬超的心頭上,一直到他死,還聽見別人指著他竊竊私語:「這就是不忠不孝的馬超!他出賣了親生父親和兩個弟弟!」

  兵敗逃回西涼後,馬超無法接受失敗的現實,更無法接受老父和兩個弟弟慘死的現實,再次起兵,準備東山再起,保住父親和自己多年奮鬥才出來的果實,可惜他已經背上了「不忠不孝」這個罪名,追隨他的人已經大不如前了,他根本連當地的駐軍也打不勝。失敗和親人的慘死,兩個無法讓他接受的事實,和無數的流言蜚語在不斷打擊這名虎將,他只能默默忍受;在聽到姜敘的老母罵他:「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馬超終於無法忍受,狂怒之下把她殺死。可惜他殺得了一個,殺不了十個,殺得了十個,殺不了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殺戮,只會增加他的殘暴和印證種種流言蜚語。

  再次失敗的馬超,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家園,投奔張魯。張魯聽說馬超來投,也想利用馬超在西北的威名來謀取涼州,逐步發展他的宗教王國,打算把女兒嫁給馬超;但張魯手下的一句話「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讓張魯打消了念頭。馬超借助張魯來為父報仇、東山再起的如意算盤落空,又受到張魯手下楊白等人的排斥,終日鬱悶不已。但他並沒有放棄,他一直在苦苦尋覓機會,當他聽說劉備把劉璋圍困於成都時,一個念頭產生了,為何不投靠劉備,借助劉備的實力東山再起?馬超投靠劉備,在成都城內產生極大的震撼,不到10日,劉璋就獻城投降;馬超興奮不已,本以為劉備會因此重用自己,可惜他再次看錯了人,劉備的老謀深算並不在曹操之下,劉備只是要馬超來謀取西涼,但又怕他坐大,根本不給他多少部隊,只給他一個「平西將軍」的空名,駐守在臨沮這個鬼地方。

  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馬超以為自己一展身手的機會來了,但這次他又失算了!劉備只是讓他作為張飛的副將,攻入下辯,阻擋曹洪援兵,張飛的戰術能力畢竟還是有限,給曹洪打個屁滾尿流,還丟了部將吳蘭的命。馬超在和曹操決戰時,表現之好有目共睹,但這次居然連名字也不提多一次,可見張飛著實讓馬超領教到什麼叫「沉默是金」。

  此時的馬超,可謂歷經滄桑了,他終於認識到劉備根本不信任他,雖然在贏得漢中後封他為涼州牧,但手中根本沒有一城一地,不過空頭支票一張。馬超變得越來越鬱悶,處處小心謹慎,惟恐做錯一件事而被殺頭。有一件事很有說服力:彭羕自認懷才不遇,去找同樣鬱鬱不得志的馬超,向他大吐苦水,激動之餘甚至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他本來以為可以得到馬超的共鳴,可惜此時的馬超,已經不再是哪個叱吒沙場的虎將,而是一個常懷危懼、貪生怕死的可憐蟲,馬超內心恐慌之餘,又恐是劉備故意試探自己,乾脆把一切都上表如實告訴劉備。結果就是彭羕被收監,然後很快被處死。此時的馬超,可謂驚弓之鳥,做人做到這個地步,不能不說是個悲哀。

  但馬超還是終日恐惶不安,終於郁憂成疾,臨死前上表劉備:「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說:我一家人都給曹操殺了,我也客死他鄉,西涼馬家已經雄風不再,希望陛下放過我的表弟馬岱,以留為微宗血食之繼。可憐吧?一代虎將,不但永遠帶著「不忠不孝」、「認賊作父」這兩頂大帽子,臨死還要委婉向劉備求情,希望放過馬岱。

  馬超,這名馳騁沙場20多年的西涼豪雄,除了長期面對流言蜚語,還要應付防範劉備,處處提心吊膽,郁憂成疾,終於帶著無限痛苦、悔恨和內疚去見他父親。或許他不作掙扎投降曹操會得到善終,但馬超不是張繡,馬超絕不會學張繡那樣放棄自己奮鬥多年的基業。在他心中,可能湧現過這個念頭:「田橫,不過一壯士,尚且不投降劉邦;我堂堂西涼豪雄,又安能甘作人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