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義大利姑娘到印度政壇巨擘——索尼婭·甘地 | 陽光歷史

 

A-A+

從義大利姑娘到印度政壇巨擘——索尼婭·甘地

2015年10月22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92 次

  因為愛情 義大利姑娘遠嫁印度

  索尼婭·甘地,原名索尼婭·馬伊諾,1946年12月9日出生於義大利都靈附近的一個羅馬天主教家庭,父親當過一家小旅館的老闆,又幹過建築承包商,屬於中產階級。1964年,由於一心想成為英文教師或者翻譯,18歲的索尼婭赴英國劍橋大學語言學校進修英語。第二年,索尼婭在英國劍橋的希臘飯店遇到了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工程機械專業學習的拉吉夫·甘地。當時,索尼婭芳齡19,正是如花似玉的年華,能講英、俄、法、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而拉吉夫時年21歲,黑亮的頭髮,高大的身材,一副運動員的體魄。倆人一見傾心,以後便是頻頻幽會,很快陷入愛河。

  熱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索尼婭並不知道拉吉夫的顯赫背景和不凡身世。事實上,拉吉夫出身印度的尼赫魯·甘地家族,該家族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甘迺迪家族,曾長期佔據印度政壇的顯赫位置。早在印度獨立前,拉吉夫的外祖父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就追隨「聖雄」莫罕達斯·甘地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印度獨立後,尼赫魯成為第一任內閣總理,直至1964年去世。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尼赫魯,即拉吉夫的母親,早年便跟隨父親參加政治運動,後嫁給印度名記者費羅茲·甘地後,隨夫姓稱為英迪拉·甘地。「甘地」這個姓氏在印度有著非同尋常的政治效應,儘管費羅茲·甘地一家與「聖雄」莫罕達斯·甘地沒有任何關係,但在印度國內外,許多人以為英迪拉·甘地是「聖雄」的女兒、 孫女或兒媳。於是,和費羅茲的婚姻,給英迪拉·甘地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政治籌碼。1966年,英迪拉·甘地繼父親尼赫魯之後出任印度總理……

  當索尼婭獲知情人的真實背景後,惴惴不安之心情可以想見。就在這時,傳來了英迪拉·甘地要到英國倫敦訪問的消息。索尼婭害怕極了,因為於情於理,她都應該見見未來婆婆一面。見面的日子定下來後,拉吉夫開車送她進城。她緊張得渾身發抖,拉吉夫努力想使她平靜下來,但無濟於事。最後,她不得不編造了一個借口取消了這次會面。

  當索尼婭第一次見到英迪拉·甘地時,她就鬆了口氣,因為她發現這位「印度第一女性」實際上是個很普通的人,待人熱情,極好相處。後來,索尼婭永遠記得婆婆的第一句話:「索尼婭,我是個母親,不要怕我。」那天晚上,拉吉夫和索尼婭還要去參加一個同學的聚會,索尼婭在換晚禮服時,不小心把禮服邊撕了個小口。英迪拉·甘地二話沒說,找來了針線,為索尼婭縫好了衣服。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索尼婭。

  從劍橋畢業後,拉吉夫去了一趟義大利,向索尼婭的父親談了自己的計畫:他打算先回印度取得商業飛行員的執照,在找到一份足以養家的工作後就和索尼婭結婚。索尼婭的父親堅決不同意女兒在長大成人之前去印度,即使是度假也不行。不過,他鄭重許諾,如果索尼婭和拉吉夫在分開一年之後仍然深愛對方,他就同意索尼婭去印度。

  父親信守諾言,在索尼婭滿21歲之後很快就允許索尼婭去了印度。到印度後,索尼婭先住在拉吉夫的一位老朋友家,直到舉行婚禮那一天。

  1968年2月25日,索尼婭和拉吉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時任總理的婆婆官邸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當天,索尼婭的美麗和優雅打動了印度上下。從這一刻起,索尼婭把自己的一生融入了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家。那一刻,也深深地印在索尼婭的記憶裡:「結婚那一天,我周圍的一切都是新鮮而陌生的:顏色、氣味和人。最厲害的是人們的眼睛,到處是盯著你的好奇的目光,這是一種令人惱怒的經歷,完全沒有隱私,你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落戶印度「第一家庭」那天起,就有不少人懷疑這位西方女性能否處理好家族的內部關係。但是,索尼婭以自己的賢惠、善良打消了人們的疑惑。她放棄了牛仔褲,穿起了印度民族服裝莎麗,努力學習印度歷史、文化和語言,很快贏得了包括婆婆在內的各界人士的喜愛與信任。

  熱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索尼婭並不知道拉吉夫的顯赫背景和不凡身世。事實上,拉吉夫出身印度的尼赫魯·甘地家族,該家族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甘迺迪家族,曾長期佔據印度政壇的顯赫位置。

  因為家庭 堅決反對丈夫從政

  婚後,拉吉夫成為印度航空公司的飛行員,而索尼婭則為擔任總理的婆婆管家。他們夫婦在印度第一家庭的邊緣生活了12年,看著孩子長大,並在索尼婭的堅持下堅定地與公共生活保持距離。

  幸運的是,拉吉夫和婆婆都不強迫她接受印度的一切,他們允許她保持自我,讓她自己設法去適應印度的一切。婚後,索尼婭一直深居簡出,對政治毫無興趣,一心只想相夫教子,當好家庭主婦。然而,在學習、瞭解印度歷史的過程中,她對婆婆領導印度國大黨奮鬥的艱辛有了更深的認識。 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創建於1885年12月,曾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鬥爭。印度獨立後,尼赫魯領導國大黨長期執政。尼赫魯家族既是國大黨思想的源泉和行動的榜樣,又是國大黨戰鬥的號角和勝利的旗幟。1969年,該黨不滿尼赫魯家族長期執政的勢力鬧分裂,最終導致英·甘地在1977年大選中失敗。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印度國民大會黨(英·甘地派),簡稱國大黨(英)。改組後,國大黨(英)一貫主張堅持「民族主義、世俗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四項原則,強調團結、統一、教派和睦;在堅持「混合經濟」和「計畫經濟」的前提下,突出改革和發展;以互不干涉、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為其對外關係的指導原則。

  1980年——1984年,英·甘地東山再起,在印度重新執政,讓索尼婭敬佩不已。1983年,索尼婭加入了印度國籍,穿著打扮和生活習慣開始向印度化邁進,她認為這是對婆婆執政的印度充滿信心的表現。

  索尼婭關心婆婆,英·甘地對這位洋媳婦也疼愛有加,每次出國訪問都不忘為她買幾件時裝,總把她視為己出。婆媳倆除了在拉吉夫從政的問題上出現過較大的分歧外,一直和睦相處。

  1947年起,尼赫魯·甘地家族長期扮演著印度國民的「大家長」角色。但是,這種強權統治在增強了民族凝聚力的同時,也伴隨著頻頻發生的暗殺和各種醜聞。

  正因為如此,索尼婭強烈反對拉吉夫從政。1980年,英·甘地重掌印度大權,但同年6月她選定的政治接班人、次子桑賈伊·甘地因駕機失事遇難。為安慰老母親,對政治原本不感興趣的拉吉夫不顧索尼婭狂怒的反對,替代弟弟充當母親的第一助手,進入印度政壇。在一本書中,索尼婭寫道:「為了他,為了我們、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的生活,我強烈地反對丈夫拉吉夫進入印度政壇,我非常生氣,我認為這將毀了他,我絕對確信這點。」

  1984年10月,英迪拉·甘地在總理府內被錫克族衛兵暗殺,索尼婭把奄奄一息的婆婆抱在懷裡,再次懇求拉吉夫遠離政治,但又一次遭到拒絕。

  事實上,在她婆婆遭槍殺之後,拉吉夫想拒絕政壇都不可能了,他接替母親成了印度總理兼國大黨(英)主席,成為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第三位總理。但是,拉吉夫依然未能逃脫母親的厄運,中了索尼婭的預言。1991年5月,他在印度南部參加人民院選舉競選活動時,被泰米爾猛虎組織成員殺害,時年46歲。

  丈夫拉吉夫任印度總理期間,索尼婭一直默默無聞,幾乎不公開露面,很少對媒體發表講話。丈夫被暗殺後,索尼婭更是有意迴避各類政治活動。

  熱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索尼婭並不知道拉吉夫的顯赫背景和不凡身世。事實上,拉吉夫出身印度的尼赫魯·甘地家族,該家族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甘迺迪家族,曾長期佔據印度政壇的顯赫位置。

  因為家族 「白衣遺孀」踏入政壇

  拉吉夫遇難後,沒有了尼赫魯·甘地家族成員支撐的國大黨(英)就如同船隻在大海航行中沒有了舵手,國大黨人把希望寄托在了索尼婭身上。拉吉夫去世第二天,國大黨領導人選舉索尼婭出任國大黨主席,期待她在因拉吉夫遇刺而中斷的選舉中博取同情票。但是,索尼婭堅決拒絕了,理由是:「這個降臨在我的孩子和我自己身上的悲劇,使我無法接受國大黨主席職務。」

  在拉吉夫逝世後的6年中,索尼婭始終拒絕參政,國大黨也不復往日的輝煌。在印度政壇上,不少政客想利用索尼婭的名字提升自己的競選優勢,因而使她不時成為政治風暴的中心,而她卻一直保持沉默,拒絕對政客們的努力作出反應。直到1997年底為止,索尼婭還只是一名形單影隻的女子,英國《金融時報》稱之為「白衣遺孀」。當時,她唯一的願望是把丈夫名下的拉吉夫·甘地基金會發展成為印度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慈善機構之一,「她只有幾樣非常喜歡的東西,在新德里和米蘭的家、在一流的環境中購物和幽靜地生活。」

  1997年底,當國大黨處於危難之時,索尼婭作為國大黨的「靈魂」與「偶像」,再次引起黨內元老的關注。一些元老找到她,表示如果她再不出山,他們將從國大黨(英)中出走,再建新黨。為尼赫魯家族的千秋基業,為婆婆一手締造的國大黨(英)生存著想,索尼婭最終下決心把後半生奉獻給這個有112年歷史的政治集團,把自己的命運同9億多印度人的未來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索尼婭加入國大黨,使國大黨的領導人和支持者們興奮不已,人人尊敬地稱她為「夫人」。當時,國大黨已經是一個缺乏士氣、分裂、提不出任何有號召力的問題而且領袖平庸的政黨,索尼婭被視為這個政黨未來的救世主。人們所期待的,是所謂「索尼婭效應」——國大黨內的士氣和競選中的民意支持率。

  1998年1月,索尼婭正式出面支持印度國大黨參加競選活動,3月14日擔任印度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4月6日當選為該黨主席,全面領導印度國大黨參加當年的競選活動。在索尼婭的整合下,不僅一批知識面寬、能力強的年輕人開始進入國大黨領導班子,而且基本結束了此前人心渙散的分裂局面。當時,國大黨在議會選舉中似乎面臨失敗,她馬不停蹄地在全國進行競選旅行,用印地語在數以百計的大型公眾集會上發表講話,掀起了「索尼婭旋風」,她的努力幫助國大黨保住了議會中的140個席位,令其他黨派震驚不已。

  在從幕後走向前台的索尼婭身上,印度人民看到了英·甘地的身影,拉吉夫的音容。憑借在印度的特殊地位和獨特的西方背景,索尼婭迅速成為一顆引人注目的政壇新星。

  不過,索尼婭的政治生涯絕非一帆風順。

  索尼婭個性害羞安靜,不喜歡與記者滔滔不絕。她對經濟問題和國際事務也不大瞭解,完全不懂帶動印度經濟飛速發展的高技術產業。政敵們以她出生於外國等個人問題作為攻擊論點,而她拒絕進行反擊。她的印度語說得結結巴巴,雖然語言能力在改進,但這只能證明她對印度缺乏瞭解。所有這一切,加上國大黨民心已失,積重難返,索尼婭一人無法「力挽狂瀾」,國大黨在1998年10月大選中沒能取得勝利。

  由於索尼婭1983年才加入印度國籍,根據印度公民身份法,她是印度「註冊公民」。因此,她的政敵反覆聲稱,「讓一個外國人來當總理是印度的恥辱,義大利會讓一個印度人去當總理嗎?」由於上述原因,印度國大黨幾位資深領導成員1999年曾寫信給她,表示不同意她作為國大黨的總理候選人參加大選,並要求修改憲法,明文規定只有在印度出生的印度公民才能出任總統、副總統和總理。索尼婭因此提出辭呈,但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最終說服她收回辭呈。在黨內會議上,她曾聲淚俱下:「我絕對是一個印度人,無論我走到哪裡,特別是到印度鄉村和婦女窮人中間,我從未感到我是一名外國人。」

  熱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索尼婭並不知道拉吉夫的顯赫背景和不凡身世。事實上,拉吉夫出身印度的尼赫魯·甘地家族,該家族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甘迺迪家族,曾長期佔據印度政壇的顯赫位置。

  自比「雌虎」「印度母親」力制「印度光芒四射」

  在一本有關丈夫拉吉夫的書中,她激奮地寫道:「我像一隻雌虎一樣戰鬥,為他、為我們、為我們的孩子、為我們共同創造的生活……為我們的自由。」

  在「像一隻雌虎一樣戰鬥」的過程中,索尼婭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從政經驗日益增長,威望也急劇上升。在她的整合下,國大黨基本結束了此前人心渙散的分裂局面,在地方選舉中連連告捷,現已收復「半壁江山」,在全印度15個邦贏得了執政地位。如果說此前國大黨推舉索尼婭任主席,更多是看重「尼赫魯·甘地家族」這面大旗,現在的形勢已經表明她已是這個有著近118年歷史的「老牌政黨」無可爭議的領袖。對諷刺她只是「傀儡」的說法,索尼婭坦然表示,在黨內任何問題上,她都會廣泛協商、尋求共識,但最終都是自己決斷。2000年11月,她再次高票當選為國大黨主席。

  2004年3月22日,索尼婭宣佈了國大黨在即將舉行的印度大選中的競選綱領,從而掀起了國大黨的競選熱潮。為避開國籍這個大問題,索尼婭打出了「印度母親」的旗號,以印度各種族、各信仰群眾的母親形象來感染選民。為反擊人民黨以「印度大放光芒」為主題的宣傳口號,索尼婭領導國大黨拋出了長達42頁的指責書,重點攻擊聯合政府在農業、失業和反腐敗三大議題上的嚴重失誤。與此同時,索尼婭指導國大黨通過了主張大幅消除貧困、增加就業等政策,將目光鎖定貧困選民、婦女和年輕人,努力確立自己「面向窮人」的形象。

  為贏得大選,索尼婭連續打出「國家安全」和「改善民生」兩張牌。前者旨在爭取有產階級的選票,後者是為進一步鞏固國大黨「面向窮人」的一貫形象。輿論認為,這兩張牌其實是當年英·甘地的「殺手鑭」,如今「舊瓶裝新酒」,國大黨有將索尼婭塑造成「英·甘地第二」的意圖。其實,英·甘地對索尼婭的影響很深也不奇怪,她們婆媳之間的良好關係一直是流傳在印度的佳話。

  在這次選舉中,索尼婭指示國大黨集中全力爭取3億名赤貧的選民:他們每天的收入不足1美元,邊遠的窮人沒有基礎設施、電力供應和自來水。在西部的古傑拉特,這裡是人民黨的腹地,曾發生過恐怖的宗教衝突,但是選民已經揚棄了以宗教為基礎的政治,許多人接受了索尼婭主張建立「世俗化印度」的主張。

  為營造尼赫魯·甘地家族欣欣向榮的氣象,索尼婭一反反對子女參政的成例,積極支持兒子拉胡爾·甘地、女兒普裡揚卡·甘地參加競選,在對尼赫魯·甘地家族有感情的選民中激發「讓甘地家的人帶領印度前進」情緒。

  當時,瓦傑帕伊並沒有打宗教牌,反而以強勁的經濟發展、低利率,以及化解同巴基斯坦核武對峙的和平展望為競選重點。但是,經濟利益並沒有讓數億貧窮的印度人受益,而電力供應、工作和清潔的飲水簡直是一種奢侈。結果,踴躍投票的是貧窮的印度鄉民,而不是經濟發展、低息貸款和開放經濟受益者的中產階級。

  此外,輿論認為雖然瓦傑帕伊德高望重,但與索尼婭相比,年近八旬的「年齡劣勢」會成為讓許多選民猶豫不決的重要因素。

  不過,印度政界人士更看重「索尼婭因素」,有政治評論員指出:「所有的功勞都應歸於索尼婭·甘地,歸功於她的競選活動、她吸引到的人群,以及她的個人魅力。很顯然,她在國外出生的背景沒有對選民產生影響。」

  選舉結果表明,國大黨的確贏得了民心,首都新德里70公里外的一名農夫的話最有代表性:「什麼『印度光芒四射』!我們在這裡餓著等死。」

  所有這一切,促成了索尼婭和國大黨的勝利。

  因為尼赫魯·甘地家族的關係,索尼婭與中國有天然的淵源。

  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她隨丈夫拉吉夫應李鵬總理的邀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

  2000年秋,作為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應邀訪華,朱鎔基總理親自會見。索尼婭表示:每當我們回顧中印友好合作關係發展歷程時,就會想到已故的拉吉夫·甘地先生,他不僅是印度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黨際交往是國家之間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繼續對增進兩國的相互瞭解和友誼發揮積極作用。

  2001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訪問印度,期間在下榻的泰姬宮飯店會見了索尼婭,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談話中,李鵬滿懷深情地回顧了當年和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的交往,並稱讚拉吉夫是印度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對此,索尼婭表示感謝,並由衷地說,「我也十分清楚地記得,你們二位在我最悲傷的日子裡親自看望我,這也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今後,國大黨將繼續為改善和加強中印關係作出貢獻。」

  雖然由於種種考慮,索尼婭放棄印度總理寶座,推薦自己的好友、國大黨元老曼莫漢·辛格出任總理,但她對印度政局的左右能力是眾所周知的,有人稱她為「印度真正的決策人」。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