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助中國領先世界1000年?原來是這位歷史名人
公元105年,蔡倫造紙成功,距今已1910週年。
紙的發明和使用,使中國文明擺脫沉重的竹簡,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蔡倫是位宦官,他的一生,他的成就,都跟這個身份渾然一體,無法分開。
我們熱衷於討論英雄和權貴,而對蔡倫這樣偉大的發明家沒有足夠的敬意,只能說明我們的價值觀存在巨大的問題。
捲入「宮斗」 蔡倫上位
蔡倫本是洛陽皇宮裡的小宦官。
他是桂陽(今湖南耒陽)人,十多歲時被選入宮中。四五年後,他成為小黃門,又過了七八年,他陡然升為中常侍。這是兩千石的高級宦官,相當於朝廷九卿,而此時蔡倫不過二十七八歲。他的這次陞遷,與一場宮廷陰謀有關。
漢章帝的竇皇后天生麗質,聰慧異常,也悍妒異常。她沒有兒子,宋貴人的兒子劉慶被立為皇太子。於是一場漢代「宮心計」上演,經竇皇后一系列「挖坑」,章帝廢掉劉慶,改立皇后養子劉肇(章帝與梁貴人之子)為太子。不久,失意的宋貴人飲藥自殺。
在這次宮廷巨變中,受竇皇后指使,蔡倫參與了誣陷宋貴人的事件。章帝病故後,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當時年僅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蔡倫受到重用,成為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這個讓蔡倫發達的事件,30多年後成為他的死因:廢太子劉慶的兒子當了皇帝,就是漢安帝,他清算舊賬,蔡倫因此被迫自盡。不過這是後話,有這30多年時間,蔡倫成就了不少正事。
《後漢書》記載,身居要職的蔡倫頗具東漢士風,他有才學,溫厚謹慎,工作盡心,敢於直言進諫,「數犯嚴顏,匡弼得失」。他似乎不是一個喜歡官場迎來送往的人,「每至休沐,輒閉門絕賓,暴體田野」。有人把「暴體田野」理解為在原野中裸體,這顯然有問題,那還不是魏晉時代,蔡倫也不變態。「暴體田野」應該是喜歡到大自然中去,到農村去,參與生產勞動。
這位皇帝一家三代與蔡倫恩怨糾纏。
掌管「尚方」 大展奇才
過了幾年,蔡倫兼任尚方令,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後來成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因史書記載闕如,如今已無從考證這個任命是怎麼發生的,但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正確的任命之一。當時的皇宮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個時代製造業最高水準,為蔡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台,他的個性、愛好以及他在工程技術方面的過人天資,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得到井噴式的展現。
幾年後,富有科學頭腦和發明家氣質的蔡倫幹出了大名堂,在他的領導下,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製作的刀劍等器物,「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也就是說,他大幅度改進了製作工藝,達到極高水準,並長期居於技術的頂峰。晚蔡倫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蔡太僕」、「龍亭」,指的都是蔡倫,他已成為兵器「品牌」。
造紙工藝的創新,也是在這個時期,《後漢書》說,蔡倫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向漢和帝獻紙,那麼紙的發明,當在公元97年到105年這七八年間,當時蔡倫40歲左右,正當人生盛年。
《後漢書》記載,身居要職的蔡倫頗具東漢士風,他有才學,溫厚謹慎,工作盡心,敢於直言進諫,「數犯嚴顏,匡弼得失」。他似乎不是一個喜歡官場迎來送往的人,「每至休沐,輒閉門絕賓,暴體田野」。有人把「暴體田野」理解為在原野中裸體,這顯然有問題,那還不是魏晉時代,蔡倫也不變態。「暴體田野」應該是喜歡到大自然中去,到農村去,參與生產勞動。
這位皇帝一家三代與蔡倫恩怨糾纏。
掌管「尚方」 大展奇才
過了幾年,蔡倫兼任尚方令,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後來成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因史書記載闕如,如今已無從考證這個任命是怎麼發生的,但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正確的任命之一。當時的皇宮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個時代製造業最高水準,為蔡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台,他的個性、愛好以及他在工程技術方面的過人天資,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得到井噴式的展現。
幾年後,富有科學頭腦和發明家氣質的蔡倫幹出了大名堂,在他的領導下,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製作的刀劍等器物,「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也就是說,他大幅度改進了製作工藝,達到極高水準,並長期居於技術的頂峰。晚蔡倫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蔡太僕」、「龍亭」,指的都是蔡倫,他已成為兵器「品牌」。
造紙工藝的創新,也是在這個時期,《後漢書》說,蔡倫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向漢和帝獻紙,那麼紙的發明,當在公元97年到105年這七八年間,當時蔡倫40歲左右,正當人生盛年。
「蔡倫造紙」起紛爭
史書上關於蔡倫造紙的記載十分簡略,只說「倫乃造意,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作為一項偉大的發明,材料的選取、工藝的改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過程必然艱難曲折,涉及的技術問題也很複雜,擱在現在,寫幾十篇論文、幾部書都沒有問題,但史官卻十分吝嗇,只用了不足20個字全部交代完了。
不過,這個記載雖簡略,卻很確切,認定紙的發明人是蔡倫,長期以來,成為定論。但近些年來,頗有人提出異議。
有人說,蔡倫之前的史書上,就已經提到「紙」。這倒好解釋,《後漢書》說得很清楚,「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紙」這個字,從字形和許慎《說文解字》看,就是跟絲織品有關係,是用來抄寫文字的絲質纖維品。或許蔡倫給新產品命名時,用了一個已有的舊字,「紙」才有了現在的含義。
否定「蔡倫造紙」的人,主要的證據是考古學發現的西漢紙。1957年,西安市郊灞橋磚瓦廠工地發現西漢古墓,墓中有成疊的古紙殘片88片。經考古學家考證,認為這一墓葬不會晚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比蔡倫造紙的年代要早200多年。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肅漢居延遺址也發掘出兩張西漢後期的麻紙。
但有研究者使用現代儀器觀察「灞橋紙」,發現絕大多數纖維和纖維束都較長,說明它的切斷程度較差,是由亂麻、線頭等纖維自然堆積而成,沒有經過剪切、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其餘幾種所謂西漢古紙,也都十分粗糙,充其量不過是紙的雛形。
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既然此前已有紙,蔡倫就不能算紙的發明人,頂多只是改進了造紙術。
這種說法有點像「抬槓」了。瓦特之前,也已經有蒸汽機,法國人丹尼斯·巴本製造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英國人紐科門造出了工業用蒸汽機,並已在煤礦使用。但瓦特還是被公認為蒸汽機的發明者,認為是他叩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一個偉大的發明,必然有長期的積累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蔡倫採用常見而便宜的新材料,摸索出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乾燥等一整套工藝,這些在造紙史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從《後漢書》的記載看,蔡倫於105年把自己造的紙獻給漢和帝,「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從這些記載看,蔡倫造的紙,紙質必定達到一定水平,並且與以前所謂的「紙」有著本質區別,很快流行開來。如此看來,尊蔡倫為紙的發明者,沒有任何問題。
幾年後,皇帝令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而令蔡倫監典其事。校訂完成後,蔡倫大量用紙抄寫,頒發給全國各地,形成用紙抄寫、傳播儒家經典的一次高潮,更促進了紙張的應用。
但有研究者使用現代儀器觀察「灞橋紙」,發現絕大多數纖維和纖維束都較長,說明它的切斷程度較差,是由亂麻、線頭等纖維自然堆積而成,沒有經過剪切、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其餘幾種所謂西漢古紙,也都十分粗糙,充其量不過是紙的雛形。
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既然此前已有紙,蔡倫就不能算紙的發明人,頂多只是改進了造紙術。
這種說法有點像「抬槓」了。瓦特之前,也已經有蒸汽機,法國人丹尼斯·巴本製造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英國人紐科門造出了工業用蒸汽機,並已在煤礦使用。但瓦特還是被公認為蒸汽機的發明者,認為是他叩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一個偉大的發明,必然有長期的積累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蔡倫採用常見而便宜的新材料,摸索出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乾燥等一整套工藝,這些在造紙史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從《後漢書》的記載看,蔡倫於105年把自己造的紙獻給漢和帝,「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從這些記載看,蔡倫造的紙,紙質必定達到一定水平,並且與以前所謂的「紙」有著本質區別,很快流行開來。如此看來,尊蔡倫為紙的發明者,沒有任何問題。
幾年後,皇帝令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而令蔡倫監典其事。校訂完成後,蔡倫大量用紙抄寫,頒發給全國各地,形成用紙抄寫、傳播儒家經典的一次高潮,更促進了紙張的應用。
公元121年,漢安帝親政,想起祖母和父親的仇怨,拿蔡倫出氣,令他「自致廷尉」,就是找廷尉自首,「倫恥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飲藥而死」。《後漢書》裡的這些細節,讓人感受到蔡倫強烈的自尊、自愛。
全世界造紙技術只有一個源頭,就是蔡倫的造紙術。其他地區都沒能獨立研究出這項技術。造紙工藝極其複雜,能創立整個造紙流程絕非易事。
洛陽無處祭蔡倫
蔡倫是最被低估的科學家,在他生前如此,身後亦如此。
蔡倫生前,官高位顯,受封龍亭侯,「邑三百戶」,但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是一個成功的宦官,與他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無關。他一生的榮辱沉浮,乃至最終飲鴆自盡,都跟他偉大的發明完全無關。
偉大的發明,沒有給蔡倫增加一點榮耀。這足以說明,東漢時期的價值取向存在嚴重的問題。
洛陽洛浦公園裡的這個石碑,是我們所知的洛陽對蔡倫的唯一紀念。
牛頓死的時候,給他抬棺的有三位公爵、兩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海關官員亞當·斯密參加宴會,所有的貴族、富商都為他起立,斯密說:「先生們,請坐。」首相來到他身邊:「博士,您不坐,我們是不會坐的。哪有學生不為老師讓座的道理?」這是英國人對智慧和創造力表達的尊敬,遠遠超過紙的發明者在東漢受到的尊敬。
拿1900多年前的東漢與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相比,或許不公允;造紙術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大概也超出了東漢人的想像。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們對蔡倫表達的尊敬仍是不夠的。蔡倫十多歲來京師,在這裡生活了46年,他一生的成就,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我們遊走洛陽——昔日的漢魏故都和如今的洛陽,都沒有發現可以憑弔蔡倫的地方。或許洛陽曆代名人太多,家底太厚,顧不上蔡倫?
人們熱衷談論歷史上那些英雄、權貴,比如曹操、關羽等等,但若以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而論,蔡倫遠遠超越他們。這個人曾助中華民族卸去簡牘的重負,用紙張書寫出多姿多彩的文明華章。對文明做出如此貢獻的人物,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應該有足夠的尊重。
在西方,卻有人給了蔡倫足夠高的評價。美國人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選入了7位中國人,按排名順序分別是:孔子、蔡倫、秦始皇、毛澤東、老子、隋文帝、孟子。蔡倫位居「100名人」的第七位,排名遠在我們熟悉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哈特對蔡倫的評語是:「紙的發明,使中國文化得到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