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為何1985年才在中國大陸廣為人知?
南京大屠殺為何1985年才在中國大陸廣為人知?
南京大屠殺資料
南京大屠殺(日語:南京虐殺事件、南京大虐殺)是日本侵華戰爭初期日本軍國主義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日軍暴行的高潮從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與內政外交政策有關
可以說,在1985年以前,並沒有很多中國人知道南京大屠殺。那麼為什麼在1985年以後才開始宣傳南京大屠殺?主要是由於中國人開始意識到牢記日本侵略的重要性,也和我國內政外交的調整有很大關係。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日本並沒有被中國政府放在眼裡,「超英趕美」的目標才是關鍵,最主要的防範對象是「美帝蘇修」。
而且由於蔣介石跑到台灣苟延殘喘,沒被徹底消滅,於是在意識形態領域上灌輸國民黨蔣介石的殘忍和反動。在紀念對像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被國民黨屠殺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而在南京被日本屠殺的普通平民和國民黨士兵則很少有人理會。比如1950年,南京雨花台建烈士陵園,毛澤東題詞「死難烈士萬歲」,比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設早了30多年。
那麼,雨花台是什麼地方?
雨花台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城堡南。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叛變革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雨花台變成了國民黨屠殺中國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這22年中,約有近10萬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革命的志士、愛國人士在此被殺害。
儘管 1951年 4月 8日的《人民日報》一篇文章中寫道:「人們怎麼能夠設想可以叫南京人民忘記1937年12月13日開始達1月之久的30萬人的大屠殺? 」但是這種記憶是零星的,中國開始出現了集體「緘默」,就連南京人民也未必知道。
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緬懷、紀念國民黨屠殺的革命先烈成為熱潮,日本戰犯來南京也都被組織去雨花台給共產黨員默哀。
受日本篡改歷史的刺激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站了出來。 南京大學歷史系老師高興祖是新中國成立期間關於南京大屠殺研究的第一人。 1960年,高興祖等4位南京大學老師帶著7名學生在南京大學及周邊的人群中進行調查。 1962年,高興祖完成了書稿 《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這也是新中國研究南京大屠殺最早的書稿。但是直到1979年3月,才從油印本變成了白皮書,是內部出版物。
直到1982年,日本文部省審定的教科書對日本歷次侵華戰爭的史實進行了多處篡改,把對中國的侵略改為「進入」,並對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實進行淡化或刪改。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在申報科研課題時正式提出了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
1983年,第一次提出了修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84年開始籌建,距離新中國成立35年時間。 1985年抗戰勝利40週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開館,愛國主義教育焦點告別了雨花台。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帶有深意地說「沒有日本否定歷史,就沒有南京大屠殺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