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猴嫂」?挖一挖孫悟空的幾個謎團
孫悟空形象的幾個謎團:他是誰?他來自哪兒?他娶了誰?.....
自古至今,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形象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作為《西遊記》中的第一主人公,孫悟空歷經險惡,而赤子之心不變。
1、身世之謎——歷史上確有高僧「釋悟空」
關於悟空的身世,《西遊記》第一回說:
「花果山山頂有一塊仙石。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這個仙石成猴的理由其實等於懸置了猴子的身世,小說家語焉不詳,引出後世一片猜度之議。《宋高僧傳》中曾記載:在唐代,真有一位高僧名叫「釋悟空」,本是京兆雲陽人,俗名叫車奉朝,是後魏拓跋氏的遠親。開元時,有一個西域國願意歸附大唐,遣使到長安朝覲,第二年,大唐派了四十多個官吏回訪,其中就有左衛徑州府別將車奉朝。到了西域後,車奉朝因病重留下了,病中他發願,只要能康復就出家為僧。結果病真的好了,他就投了西域法師舍利越摩為師,法號悟空。
落發後的釋悟空想回家,師父舍利越摩同意了,並親手書寫了一夾經文以及一枚佛牙舍利贈別。釋悟空路上走到睹貨國,大地就開始搖動,陰雲密佈、暴雨如注,閃電齊發還夾帶著冰雹。這時聽到有商人說,龍神發怒了,肯定是你們誰偷帶了佛舍利這樣的奇珍異物,帶了就趕快投於海中。釋悟空連忙向龍神懺悔,幾個時辰後,雨雹才停。在龜茲的蓮花寺他又遇一位法師善於傳譯,悟空就把攜帶的經文拿出來請他翻譯,譯好了才回到長安,被皇帝安置到躍龍門使院,一直到「退休」。
位於陝西涇源嵯峨山的悟空禪師塔,公元860年由唐懿宗出錢敕建
2、國籍之謎——魯迅胡適論證孫悟空原產地
釋悟空的經歷與孫悟空頗有一些相似,但更像是悟空與玄奘故事的合體。至於悟空到底何來,文壇上兩位重量級大師魯迅與胡適也爭吵了一番。
「五四」之際,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到孫悟空形象系正宗「國貨」,應是來自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淮泗水怪「無支祁」——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號稱「千古第一奇妖」。傳說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集群神,最後由禹手下的猛將庚辰制服了他。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於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
位於陝西涇源嵯峨山的悟空禪師塔,公元860年由唐懿宗出錢敕建
2、國籍之謎——魯迅胡適論證孫悟空原產地
釋悟空的經歷與孫悟空頗有一些相似,但更像是悟空與玄奘故事的合體。至於悟空到底何來,文壇上兩位重量級大師魯迅與胡適也爭吵了一番。
「五四」之際,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到孫悟空形象系正宗「國貨」,應是來自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淮泗水怪「無支祁」——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號稱「千古第一奇妖」。傳說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集群神,最後由禹手下的猛將庚辰制服了他。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於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
胡適1923年在《<西遊記>考證》一文中與魯迅唱起了反調:
「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
胡適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裡找到了神猴「哈奴曼」。哈奴曼是印度教神話中最著名的猴子,是風神和母猴安闍那之子,得道於始祖大梵天的真傳,手持虎頭如意金棍,專為天地冥三界除惡揚善。他從小苦練功夫的精神感動了各路神仙,在眾天神的教導和幫助下,他的功夫與法力舉世無雙,天地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無法與他匹敵。哈奴曼善於騰雲駕霧,聰明非凡,其面容和身軀還可隨意變化。它曾經被吞入一個老母怪的腹中,在裡面變化後又從老魔的耳朵裡鑽出來。哈奴曼最有名的功績是施展法力打敗了十頭魔王羅波那,幫助羅摩王子救出心上人。
3、婚配之謎—— 誰才是真正的「猴嫂」
或許,無支祁和哈奴曼都或多或少影響了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角色的形成。早在小說《西遊記》形成之前,就有很多關於妖猿和取經的故事,孫悟空的形象與性格也隨之不斷演變。
17世紀印度繪畫描繪的神猴哈奴曼,它以超人的敏捷聞名,正因如此,才從魔王羅波那的魔爪中逃脫
眾所周知,唐代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真實事件是所有《西遊記》故事的歷史出發點,但《大唐西域記》中並沒有孫悟空,也沒有猴子。孫悟空直到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才正式登場,說的是西行取經的法師遇到了一個白衣秀才。秀才攔住法師問他是不是取經,並說:
「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
法師說:
「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
法師當時就改稱秀才為「猴行者」(「行者」在佛語中指的是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同赴西天。孫悟空偷蟠桃、偷人參果等主要「劣績」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大都有案可查,這個「猴行者」多半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最早雛形。
元雜劇中的悟空形象,比後來西遊記中要生猛得多
元代楊景賢六本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更奇妙,悟空原來有一個大家庭,還有髮妻。孫悟空弟兄姊妹五人——大姊獅山老母,二妹巫枝祇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孫悟空只是「通天大聖」,「齊天大聖」是他哥。一家人「喜時攀籐攬葛,怒時攪海翻江」,沒一個省油的燈。
孫悟空還有一個妻子,不過不是電影《大話西遊》中的紫霞,而是一個無名的金鼎國女子。孫大聖對妻子還是很疼愛的,偷王母娘娘仙桃時,還不忘專門去偷了一件仙衣,「與夫人穿著」。這對一隻恣意狂鬧的猴子來說,在天宮裡的美酒、仙桃面前,還能想起來這麼一件事,是多麼的不易。看到悟空像八戒一樣對世俗存有各種眷戀,令人好不適應。
元雜劇中的悟空形象,比後來西遊記中要生猛得多
元代楊景賢六本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更奇妙,悟空原來有一個大家庭,還有髮妻。孫悟空弟兄姊妹五人——大姊獅山老母,二妹巫枝祇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孫悟空只是「通天大聖」,「齊天大聖」是他哥。一家人「喜時攀籐攬葛,怒時攪海翻江」,沒一個省油的燈。
孫悟空還有一個妻子,不過不是電影《大話西遊》中的紫霞,而是一個無名的金鼎國女子。孫大聖對妻子還是很疼愛的,偷王母娘娘仙桃時,還不忘專門去偷了一件仙衣,「與夫人穿著」。這對一隻恣意狂鬧的猴子來說,在天宮裡的美酒、仙桃面前,還能想起來這麼一件事,是多麼的不易。看到悟空像八戒一樣對世俗存有各種眷戀,令人好不適應。
4、隱喻之謎——孫悟空身上的趣味宗教隱喻
從玄奘西遊印度到《西遊記》小說的成形,孫悟空也從白猿巨獸、秀才淫猴變遷成為忠心耿耿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功臣,文學家認為這只是一個怪力亂神的故事,人物也似有幾分扁平。但在宗教中人看來,《西遊記》中充滿了宗教的隱喻。
孫悟空本身被看作是「心猿」的象徵,白龍馬則喻指「意馬」。古人常用猿猴的攀緣跳躍、野馬的奔馳來形容心念不安分,為了不讓人「心猿意馬」,所以要心有約束,於是「緊箍兒」就戴到了心猿孫悟空的頭上。約束有了還須修行,在《西遊記》中,向西遊而不是向東遊,因為西方代表虛空,認識到空是成佛的前提,心猿西遊,就是人們修心成佛的喻示。甚至孫悟空的名字就叫「悟空」,即可以解為對「空」的覺悟,也可以將「悟」字拆開為「吾心」空。
孫悟空拿手的七十二變和「觔斗雲」也有暗喻。七十二般變化是人的心理活動,佛教中說心念一起,便可包羅大千世界,人心會有多種變相。「觔斗雲」則是「思緒翻騰」的形象說法,悟空「騰雲駕霧」就是心念在馳騁,翻個「觔斗雲」有「十萬八千里」。在中國流行的大乘佛教認為人只要悟道,可以立地成佛,所以唐僧走N久的路程去西天聖地,孫悟空一個觔斗就能到。人心一念善便在佛國,一念邪便落穢土,「觔斗雲」的里程表與唐僧到西天的距離相同不是巧合。
甘肅榆林窟壁畫中玄奘西行求法,畫面中就繪有「心猿意馬」
至於孫悟空的武器金箍棒可長可短隨心如意,則是心理活動和意念跳躍後所形成的「主張」。《西遊記》第七回中就將金箍棒稱為「柱杖」。柱杖通主張,心有主張,便可意志堅定,產生力量,才可以大鬧天宮,攪亂乾坤;可以降妖伏魔,取來真經。第五十一回中,悟空被青牛老怪的法寶收了金箍棒,登時沒了「主張」,到天上請救兵時,前倨後恭,被人嘲笑,可見丟了「主張」,行動立刻進退失據。
《西遊記》中,這樣的佛道隱喻數不勝數,有邏輯成體系。所以人們常說《西遊記》不是一本簡單的小說,而是一部悟道之書。甚至有不少學者質疑《西遊記》根本不是一介文人吳承恩能寫出來的,真正的作者應該是一位宗教界的大師。道教中人普遍認為作者可能是全真教的丘處機道長,不過至今還未有定論。
參考資料:李安綱《美猴王的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