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滑冰:被乾隆稱作「國俗」的宮廷體育活動
導讀:對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真正認識花樣滑冰運動無疑是通過申雪/趙宏博這對「冰上伉儷」充滿傳奇的「冰上絢麗人生」開始。
你或許難以想像,早在宋代,中國人就已有類似花滑的活動——「冰嬉」,它甚至一度在清代發展成宮廷傳統體育活動。今天,我們為您講述這一千多年來,中國花滑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和變化。
當時冰鞋上部為木製,兩側各釘兩根白皮繩,起固定作用。鞋底中間挖槽置鋼質冰刀。此圖為《甄嬛傳》劇照。
乾隆皇帝曾稱之「國俗」
冰嬉亦稱「冰戲」,在《宋史》中就曾有記載:皇帝「幸後苑,觀冰嬉」。儘管歷經朝代變更,如此活動始終傳承。明朝開始,「冰戲」更是成為宮廷體育活動。
到了清代,歷代皇帝的重視和喜愛達到高峰,尤其是乾隆皇帝。當時,他曾在《冰嬉賦序》中,把滑冰稱為「國俗」。另外,當時的畫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賦》圖中有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等類似如今花樣滑冰的姿勢。
據考證,自乾隆登基後,每年冬天都要從各地挑選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於冬至至「三九」期間,在太液池上表演。此前,風靡一時的古裝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就有體現古人冰嬉的場景。
36年前首次參加國際賽
如同中國很早就有「蹴鞠」,但現代足球踢得始終不見起色,「冰戲」這項過去的宮廷運動到「花樣滑冰」,中國人的起步又一次落後。
1979年10月,中國花滑運動員首次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NHK杯國際邀請賽。隨後,在新中國首次參加的1980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男單的許兆曉、女單的包振華,前者倒數第二、後者墊底,如同當時中國冬季項目的整體發展水平,花滑家底也就這麼薄。
隨後,雙人滑迎來欒波/姚濱、冰舞迎來奚鴻雁/趙曉雷,儘管整體水平依舊屬於世界末流,但一個蓄力的過程已逐漸展開。在兩項不能算最高水準的國際大賽中,許兆曉(1984年匈牙利國際花樣滑冰邀請賽)和張述濱(1985年冬季大運會)的摘金給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曙光。
「冰上蝴蝶」震驚世界
中國花樣滑冰首次令世界冰壇矚目,是女子單人滑選手陳露的出現。早在11歲,她就能完成三個三周跳,當時有些國內行家就預言,陳露很有可能在歐美人苦心經營的「花滑長城」上打開一個缺口。
1990年世青賽亞軍、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第六名、1994年利勒哈默爾和1998年長野冬奧會銅牌,此外,她在1995年摘得伯明翰世錦賽冠軍。她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展示了中國花滑運動的新形象。
當時,美國NBC電視台體育評論員桑德拉·白齊克在陳露自由滑《末代皇帝》開始時談道:「這套自由滑中,她(陳露)說自己要在這個源於西方的體育運動(現代花樣滑冰)中融入她的亞洲傳統。」
因為陳露在冰上多次精彩演繹《梁祝》女主角祝英台為戀人殉情並蛻變成蝴蝶的經典悲劇,觀眾與媒體送給她「冰上蝴蝶」的雅號。當陳露退役後,中國花滑進入「雙人滑」時代。
雙人滑實現奧運突破
2010年2月,當兩面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在溫哥華太平洋體育館內緩緩升起,姚濱——這位從事花樣滑冰45年的教父級人物濕了眼眶。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花滑人的夢想在那一刻最終實現。
那一刻的成功無疑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21世紀的頭十年,中國花滑一舉湧現了申雪/趙宏博、龐清/佟健、張丹/張昊三對出色的雙人滑選手,在國際賽場形成了團隊作戰的局面。在多才多藝的總教練姚濱帶領下,中國的「雙人滑」項目成了中國冬季項目的一面旗幟。
特別是「冰上伉儷」申雪/趙宏博組合,牽手18年經歷風風雨雨,從世人覺得陌生,到熟悉,再到認可;從追求技術難度向追求技術、藝術的完美融合轉變。這些突破令他們在三度奪得世錦賽冠軍後,最終在溫哥華圓夢奧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