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犧牲後為何要三次安葬?7 | 陽光歷史

 

A-A+

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犧牲後為何要三次安葬?7

2016年04月06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476 次

  楊靖宇將軍,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923年參加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河南確山農民暴動和劉店秋收起義,創建了鄂豫皖蘇區紅軍別動大隊,任大隊長。1929年7月由中共中央派到東北,歷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全滿反日總會黨團書記,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代理)。1932年11月受滿洲省委派遣到南滿磐石、海龍等地巡視工作,1933年1月任南滿遊擊隊政治委員,9月18日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11月7日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七大」準備委員會成立,被中央確定為該委員會委員。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今靖宇縣)與日寇戰鬥中壯烈殉國。楊靖宇犧牲後,先後被安葬三次。

  楊靖宇將軍的遺體第一次葬在蒙江縣

  1939年冬日寇加強了對抗聯第一路軍的圍剿。敵人組織了三省聯合大討伐,採取「遇到山林隊和抗聯,打抗聯放過山林隊;遇到楊靖宇司令部和其他抗聯,放過其他,死死咬住楊靖宇」的策略。然而,使楊靖宇部真正受到損失的是,1940年2月1日特衛排長張秀峰攜帶4支手槍、彈藥、9960元抗聯經費和重要文件投敵,使敵人掌握了楊靖宇計畫的突圍路線和聯絡點。楊靖宇率餘部冒著嚴寒在給養完全斷絕的情況下,奮勇拚殺,至2月15日楊靖宇身邊只剩6人,其中有4人受傷。2月18日,楊靖宇身邊僅有的兩名警衛員在尋找食物時與敵遭遇犧牲。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了楊靖宇的印章,即調集軍隊圍捕。

  1940年2月23日農曆正月十四,楊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與日偽軍交戰20分鐘後,身中數彈英勇犧牲。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運到縣城,經叛徒張秀峰確認楊靖宇無誤後,殘忍地將楊靖宇的頭顱用鍘刀鍘下。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2月15日以來已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蒙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敵人將楊靖宇的頭顱裝在一個長25公分、寬25公分、高35公分、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裡,用汽車運到當時的通化省城,在各學校、街道示眾,做演講宣傳,並在通化師範學校舉行「慶賀」活動。之後又到所屬各縣示眾。楊靖宇的頭顱後來被送到偽滿洲國的新京(長春),其遺體被棄在蒙江縣城郊外。據當地群眾講,楊靖宇的頭顱被鍘下後,偽東南滿地區「討伐」司令野副昌德少將總是做噩夢,醒來後頭疼痛難忍。為此,通化省的警務廳長岸古隆一郎專門給偽蒙江縣警務科長王士洪、警察大隊長桑文海打電話,詢問楊靖宇屍體掩埋何處,要求請人用木頭雕刻一個頭,安在屍體上,並要舉行「慰靈祭」,以告慰亡靈。這種說法顯然帶有傳奇色彩。我們認為,實際上是日軍圍剿抗日聯軍失利,他們知道楊靖宇將軍在抗聯和當地百姓中威望極高,所以用「慰靈祭」的方式來收買人心。

  1940年2月23日農曆正月十四,楊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縣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與日偽軍交戰20分鐘後,身中數彈英勇犧牲。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運到縣城,經叛徒張秀峰確認楊靖宇無誤後,殘忍地將楊靖宇的頭顱用鍘刀鍘下。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2月15日以來已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蒙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敵人將楊靖宇的頭顱裝在一個長25公分、寬25公分、高35公分、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裡,用汽車運到當時的通化省城,在各學校、街道示眾,做演講宣傳,並在通化師範學校舉行「慶賀」活動。之後又到所屬各縣示眾。楊靖宇的頭顱後來被送到偽滿洲國的新京(長春),其遺體被棄在蒙江縣城郊外。據當地群眾講,楊靖宇的頭顱被鍘下後,偽東南滿地區「討伐」司令野副昌德少將總是做噩夢,醒來後頭疼痛難忍。為此,通化省的警務廳長岸古隆一郎專門給偽蒙江縣警務科長王士洪、警察大隊長桑文海打電話,詢問楊靖宇屍體掩埋何處,要求請人用木頭雕刻一個頭,安在屍體上,並要舉行「慰靈祭」,以告慰亡靈。這種說法顯然帶有傳奇色彩。我們認為,實際上是日軍圍剿抗日聯軍失利,他們知道楊靖宇將軍在抗聯和當地百姓中威望極高,所以用「慰靈祭」的方式來收買人心。

  偽蒙江縣警察、偽官吏接到命令後,找到縣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賈木匠,一夜之間雕刻好了楊靖宇的頭顱,並用榆木做了一個八尺長、一尺多寬的碑,請縣裡寫毛筆字最好的李咸陽老先生執筆,正面大字楷書「楊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邊款小字為「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偽街公所準備了上等壽材,又請來一位日本僧人。這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古隆一郎3月5日親自出場,在蒙江縣保安村北門外的山崗上搭建起祭祀靈棚,為楊靖宇主祭安葬。安葬儀式按日本習俗,在木碑前橫拉著兩頭細中間粗的草繩,上面掛著白色的紙條,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禮拜唸經。但當時不論在場或不在場的蒙江老百姓卻是以此為祭台,默默地真心悼念我們的抗日民族英雄。

  第二次安葬,蒙江縣改名靖宇縣

  楊靖宇將軍犧牲5年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10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在蒙江縣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後,立即籌備為楊靖宇將軍重新安葬。1946年初,由副縣長兼民教科長張匯東同志主持召開了各界代表座談會。會上,動員募捐為楊靖宇將軍修墓,縣政府做出將蒙江縣改為靖宇縣的決定,於2月14日發佈《為蒙江縣易名告各地同胞書》。告同胞書說:「我們為永遠紀念楊司令,故將蒙江縣改為靖宇縣,以作長久紀念。請大家不要再叫蒙江縣而稱靖宇縣,以此來追念抗日救國的先烈楊靖宇司令吧!」縣政府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熱烈支持。人民群眾和慶聚源燒鍋、慶積號油坊、李興武油坊等大小商戶踴躍捐款,為楊靖宇修墓。

  修墓經費解決後,便開始備料、選擇墓地、買棺木,這些準備工作在一個月內便完成了。李咸陽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了碑文。石碑正面鐫刻「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之墓」13個大字,下款書寫著「靖宇縣民主政府暨靖宇縣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鐫刻著楊靖宇將軍傳略。楊靖宇將軍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個平崗上。青磚砌成的墓室,前面橫額上寫著「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英名千古」。墓室裡安放著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擺放著楊靖宇將軍放大的頭像照片。墓室周圍砌起青磚花格圍牆,墓室門前矗立著楊靖宇將軍的墓碑。

  1946年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殉國的第6個週年。靖宇縣的各級幹部和各界群眾齊聚在楊靖宇將軍墓前,參加黨和人民政府隆重召開的楊靖宇將軍追悼大會。城鄉人民抬來了整豬、香案、供果。抗聯戰士和支援過抗聯的老人,紛紛帶著香紙前來祭奠。縣長周嘉達主祭並致悼詞,各界群眾按照民族傳統習慣焚香燒紙,以示悼念。之後,靖宇縣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墓前,將向日寇告密出賣楊靖宇的原三道崴子偽排長趙喜廷、特務李正新槍決,以告慰楊靖宇將軍的英靈。從這天起,蒙江縣改名靖宇縣,楊靖宇犧牲地附近的蒙江村改名為靖宇村,蒙江鎮改為靖宇鎮。1946年5月7日,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刊載了由鄭昌撰寫的《楊靖宇同志》一文,向全國廣大解放區人民進一步介紹了楊靖宇同志的英雄事跡。

  第三次安葬,公祭大會後遺首與遺骨合葬於通化烈士陵園

  1946年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殉國的第6個週年。靖宇縣的各級幹部和各界群眾齊聚在楊靖宇將軍墓前,參加黨和人民政府隆重召開的楊靖宇將軍追悼大會。城鄉人民抬來了整豬、香案、供果。抗聯戰士和支援過抗聯的老人,紛紛帶著香紙前來祭奠。縣長周嘉達主祭並致悼詞,各界群眾按照民族傳統習慣焚香燒紙,以示悼念。之後,靖宇縣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墓前,將向日寇告密出賣楊靖宇的原三道崴子偽排長趙喜廷、特務李正新槍決,以告慰楊靖宇將軍的英靈。從這天起,蒙江縣改名靖宇縣,楊靖宇犧牲地附近的蒙江村改名為靖宇村,蒙江鎮改為靖宇鎮。1946年5月7日,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刊載了由鄭昌撰寫的《楊靖宇同志》一文,向全國廣大解放區人民進一步介紹了楊靖宇同志的英雄事跡。

  第三次安葬,公祭大會後遺首與遺骨合葬於通化烈士陵園

  日偽當局將楊靖宇的頭顱在通化「示眾」後,送到當時的偽滿洲國首都新京(長春),同1940年12月8日在寧安與日偽「討伐隊」戰鬥中犧牲的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陳翰章的遺首,一起存放在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醫務課,裝在兩個盛滿福爾馬林藥水的圓柱形玻璃缸內。後來,這兩位烈士的遺首被送到長春醫學院(白求恩醫科大學前身)。1948年長春解放前,該醫學院被國民黨保安騎兵第二旅佔據。為查找和保護好烈士遺首,經中共東北局社會部聯絡處駐長春的地下工作小組負責人李野光、李廣德向上級請示,同意讓掌握烈士遺首下落的亞光醫院院長劉亞光,打入國民黨保安騎兵二旅衛生隊。劉亞光打入衛生隊後,利用去醫學院給國民黨軍官兵巡診的機會,潛入解剖學教室,終於在教室的一個側室櫃內發現裝有楊靖宇、陳翰章二位烈士遺首的兩個玻璃缸。爾後,劉亞光以到醫學院搬取醫療器械為名,伺機將這兩個玻璃缸裝上車運至二旅衛生隊,藏在衛生隊五官科內。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次日,劉亞光將兩位烈士遺首恭迎至亞光醫院。4天後,由李廣德同志送到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前線指揮部駐長春辦事處。同年12月,松江軍區派張羽率5名戰士乘火車和步行轉到吉林,經五常護送頭顱至哈爾濱市,存放於東北烈士紀念館中。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在哈爾濱瞻仰「東北烈士紀念館」之後,提出「於抗日聯軍主要活動地區修建楊靖宇將軍墓」的建議,由松江省政府主席馮仲雲代擬報告,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並於同年6月24日用公函通知當時遼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在通化市修建靖宇墓」。

  楊靖宇烈士陵園工程,由遼東省建工局設計室於1954年6月5日完成第一次設計,並派人攜帶圖紙來通化市徵求意見後,在8月中旬又完成了第二次設計。整個設計是古典大屋頂的形式。經省政府批准的工程具體項目有:靈堂陵墓、陳列室、管理所、通道、照明、塑像、浮雕、大門、圍牆等,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靖宇陵園決定修建在通化市後,通化市決定把陵園修建在江東勝利街的東山之巔。工程從1954年7月施工到1957年秋竣工。全市的機關幹部、企業職工、中小學生都積極參加了土建的義務勞動。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員長為楊靖宇烈士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8月下旬,楊靖宇遺骨由靖宇縣移至通化市,用石膏為將軍遺骨塑形後,等待迎歸遺首進行安葬。9月25日,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黨政軍民在東北紀念館禮堂舉行了隆重的恭送楊靖宇將軍遺首大會。送靈途中,沿路行人均自動站立肅穆致敬。運送將軍遺首的列車到達通化後,通化市黨政軍民在新通化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將軍遺首迎歸儀式。1958年2月23日,在楊靖宇殉國18週年之際,黨和國家在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舉行了「楊靖宇將軍公祭安葬大會」。在楊靖宇將軍的靈堂上,烈士的遺體覆蓋著鮮紅的五星紅旗。靈堂前懸掛著烈士的巨幅遺像,兩旁放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日成、崔庸健、楊靖宇的家鄉河南省政府、確山縣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及東北各省、市以及楊靖宇的生前戰友、家屬等送來的鐵質花圈42個、紙質花圈122個,輓聯66幅。

  在安葬之前,舉行了萬人參加的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派代表參加了公祭大會,並代表中共中央在公祭大會上致悼辭。參加公祭儀式並講話的還有國防部代表鄧華、吉林省代表栗又文省長、黑龍江省代表於天放副省長、遼寧省代表張雪軒副省長、河南省代表邢肇棠副省長、楊靖宇將軍生前友好代表伊俊山同志。楊靖宇的兒子馬從雲致謝詞。公祭儀式結束後,各地代表瞻仰楊靖宇將軍遺容,舉行楊靖宇遺體安葬儀式。在莊嚴的國際歌聲中,將楊靖宇的遺首與遺骨合葬於青松翠柏的陵墓之中。楊靖宇將軍的生前戰友、抗聯老戰士周保中、馮仲雲、於天放、伊俊山等為烈士棺槨封墓。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