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李學忠:與兩名抗聯女兵一起犧牲成謎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李學忠:與兩名抗聯女兵一起犧牲成謎

2016年01月02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58 次

  李學忠,(1910-1936),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工人出身。早年到東北謀生。後在吉林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赴蘇聯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回國,到東滿工作。1935年初,任中共東滿特委組織部長。同年3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3月,中共東滿特委改為中共東滿省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任省委委員和軍政治部主任。7月,中共南滿省委成立,當選為省委委員。8月,率部到達撫松縣大鹼兵工廠密營執行任務時,遭日軍襲擊,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26歲。

  人物生平

  李學忠 ,又名李宗學,山東人,1910年生。30年代初,在吉林、磐石一帶投身農民運動。「九·一八」事變後,被黨送到海參葳列寧學校學習,2年後,又被組織選送莫斯科學習。1934年冬,他被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回國內到東滿地區參加黨的領導工作。

  1934年春東北人民革命軍獨立師正式成立,李學忠兼任獨立師政治部主任。既要協助特委書記魏拯民領導地方組織工作,又要幫助師長作好部隊的政治工作。適逢獨立師主力在敦化縣以南大蒲柴河一帶與數倍於己的日偽軍遭遇,為減少部隊傷亡,即率領9名戰士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多次打退進犯之敵。激戰中腿部負傷,9名戰士亦只剩下一名朝鮮族女戰士。女戰士為其包紮好傷口,並將其隱蔽在一個草堆中,然後邊打邊撤,將敵引開,遂得以脫險。

      1935年5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正式成立,任軍政治部主任,並創辦隨營學校,培訓抗日軍政幹部。8月,率2個連,經多次戰鬥,抵達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那爾轟附近,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二師會合。同年10月,李學忠與楊靖宇等一軍領導幹部,代表一、二軍和東、南滿特委多次會談,就籌備召開東北人民代表大會和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臨時政府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等重大問題,交換了意見。為密切兩軍聯繫,為後來東、南滿兩大遊擊區連成一片,為組織抗聯第一路軍,奠定了基礎。李學忠率遠征隊勝利完成任務後,離開濛江,一路又經多次戰鬥,於11月回到安圖奶頭山抗日遊擊根據地。1936年,李學忠與王德泰帶領部分青年義勇軍北上。1月中旬抵寧安縣南湖頭五軍軍部,與周保中會晤。在召開的二、五軍黨委特別聯席會議上,李學忠首先匯報了南滿與一軍會師經過以及和一、二軍領導人會談情況。會議充分評價了兩軍領軍人會談的意義,對李學忠遠征隊做出的貢獻予以高度評價。李學忠的遠征使恆久隔離的軍事活動得以貫通。不但是一、二軍,而且是一、二、四、五各軍間打通了聯繫,使在滿洲黨領導下的民族革命戰爭逐漸趨成一個整體。會議還決定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擴編為兩個師、下轄6個團,李學忠兼一師政委。這次會議進一步加強了南滿、東滿、吉東地區的黨組織和軍隊之間的聯絡,為聯合開展對敵鬥爭創造了條件。會後,王德泰、李學忠返回安圖遊擊根據地。

  1936年3月,東滿黨和二軍幹部會議根據上級指示,決定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擴編為三個師,李學忠繼續擔任軍政治部主任、軍黨委委員。4月,二軍在大柴河設伏,將500餘名日軍、250名偽警察打得潰不成軍;日軍傷亡大部,僅剩一百餘殘敵逃命,繳獲大批輕重機槍、步槍及軍用物資。

  1936年7月,李學忠二軍在大柴河向撫松轉移時被流彈擊傷的腿部初步治癒,即將重新走向戰鬥崗位。8月9日,李學忠所在的撫松縣大鹼場密營突然被日本走狗李道善的自衛團百餘人包圍。李學忠立即組織密營全體人員奮勇抵抗,佔據有利地形,與號稱「神選隊」的偽軍展開了激戰,給來犯之敵以重大殺傷。但是,由於我方多為傷病人員和非戰鬥部隊,又是倉促應戰,造成重大傷亡。年僅26歲的李學忠也在激戰中英勇犧牲,把一腔熱血傾注在長白山上。

  李學忠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優秀政治領導人,他為中華民李學忠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優秀政治領導人,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竭忠盡智,流盡最後一滴血,為此,1985年撫松縣人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墓碑揭奠式,永遠紀念這位抗日英烈。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