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成了兵:揭秘一代軍閥吳佩孚的複雜人生 | 陽光歷史

 

A-A+

秀才成了兵:揭秘一代軍閥吳佩孚的複雜人生

2017年12月29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66 次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字子玉,發達後被人尊稱為玉帥,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擁兵自重、叱吒風雲的顯赫人物。鮮為人知的是,年輕時的吳佩孚也曾寒窗苦讀、一心向學 ,寄希望於通過科舉應試蟾宮折桂、封妻蔭子、飛黃騰達。

  1898年,24歲的吳佩孚高中山東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按清朝科舉等級制度來看,吳佩孚中了秀才,等於有了繼續參加鄉試、會試、殿試的「敲門磚」。

  初嘗甜頭、心中狂喜的吳佩孚,渴望求取更高功名,為得到名師指點和開闊眼界,他遊學至省城濟南。某日,山東郵政監督請了戲班子在府中唱堂會,吳佩孚本是戲迷,但與主人並無瓜葛、素不相識,怎奈戲癮發作,於是想混進去蹭戲看。 吳佩孚跟隨獲邀人客身後欲混入郵監府內,誰料被門禁識破阻攔, 吳佩孚百般央求無果,怒發大打出手,將一場好端端的堂會攪成了「全武行」。晚清時的郵政業務由法國人壟斷,郵政監督仗著法國人的勢力橫行不軌,不光普通百姓敢怒不敢言,就是一貫色厲內茬、欺軟怕硬的地方官也惹他不起,只得庇護這些蠻橫霸道的假洋鬼子,遇事睜只眼、閉只眼。

  吳佩孚天生就不是那種只知「之乎者也」的書獃子,他頗有膽勇,遇事好衝動,但這場由他自導自演的武戲卻惹來大禍,使他「欲登天子堂」的美夢成為泡影。郵政監督一怒將吳佩孚告上官府,地方官認為吳佩孚為蹭戲出手傷人,本屬無理取鬧,又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指示學官革掉了吳佩孚的功名。秀才資格沒了,十年寒窗白瞎了,文人當不成了,沿著科舉路接著往上爬的大門已經緊閉。 吳佩孚滿腹憤懣無處訴,又沒臉返鄉,不禁大罵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進退無路的吳佩孚彷徨良久,一咬牙投了淮軍。

  秀才成了兵,甩了筆桿子改玩槍桿子,假若老天有眼,一朝大權在握,不要說小小郵監,就是那混賬小官又豈奈我何?至此,吳佩孚的人生天翻地覆,他的人生理念亦起了微妙的變化。 雖同為書生投筆從戎,他卻無班超那樣不願老死書齋、發誓殺敵建功的恢弘志向,只是不想再看人眼色、仰人鼻息。用今天的流行語形容:有錢就任性,有槍繼而有權豈不更是率性!書生帶兵,自古不乏其人。 然而,讀書人投軍卻有平常人所不及之處,畢竟意思深狠、手腕圓熟。 那吳佩孚投奔淮軍後,成了一個吃糧人,卻也有飛鳥投林、如魚得水之感。時值清末亂世,吳佩孚的才幹得以發揮,生就一副冒險家性格的他簡直就是一個天生的軍人,這種刀頭舔血、快意恩仇的日子讓他感覺自己的潛能瞬間被激發出來。此後,他的潛意識由冒著酸腐氣的「筆桿子裡求功名」變作更為現實地「槍桿子裡出梟雄」。

  

  吳佩孚膽大任性、狡黠機敏的性格天生就適合在軍隊中混。 之後,經過一系列縱橫捭闔、翻雲覆雨,他由一名普通大兵一路扶搖直上,成為繼馮國璋、曹錕後第三位大軍頭,一舉脫胎換骨,成為民初實力雄厚的直系軍閥的首領。而這時,李鴻章創立的淮軍已經蛻變為北洋系、直系軍閥。 發跡後,畢竟肚裡有些墨水,吳佩孚與一般行伍出身的老粗軍閥還是有所區別的,處於權力巔峰的他並未徹底迷失自我,為人處世頗有底線、其作風也還算嚴謹自律。身為軍閥渠魁,他免不了要率部東征西討,搶奪地盤,也親自指揮參與過鎮壓京漢工人大罷工運動,手上沾滿無辜者鮮血是一定的。 但睥睨天下的大軍閥吳佩孚卻自有迥異於常人的另一面,或許與他早年的書生經歷有關。即便是在直系擊敗奉系軍閥入主北京之後 ,達到一生最為鼎盛期的吳佩孚對自己約束也很嚴格。 他曾親自撰寫了一副對聯懸在中堂,既表明心跡,又作為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上聯: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下聯: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個解甲歸田。從他日後的表現看,還真不是附庸風雅、裝裝門面、說著玩玩,基本說到做到。

  吳佩孚為自己定下的「四不」政策——不納妾、不積金錢、不出洋、不走租界,不光襯托出他 的書生意氣,彰顯其軍人作風 ,還深刻地體現了他言出必諾的倔強稟性。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9月8日,當日出版的美國《時代週刊》封面上,刊登的居然是時年剛滿50歲的直系巨頭吳佩孚的肖像照,下有一行簡短說明:吳將軍,中國最強者! 據說吳佩孚是第一個榮登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人。

  吳佩孚領導的直系軍閥被北伐軍擊敗後, 他帶領其衛戍部隊先後逃竄於河南、四川等地,風頭平息後定居於北平。 落魄後,他確實一直未像別的失勢軍閥那樣躲在租界當寓公,據說也沒討小老婆,在位時似也不曾貪婪聚斂,所以生活一直簡樸,手頭似也不豪闊,更沒以考察為幌子出洋消災納福。1935年日本人搞「華北自治」,相中了吳佩孚,請他上台主事,吳佩孚拒當傀儡,一口回絕。1938年初夏,偽華北政府和南京汪偽政府合併,吳佩孚再次拒絕與之合作,身為大軍閥的他也算保住了晚節,守住了自己當初定下的做人底線。一貫任性的大軍閥,能這樣已屬難得,也算為自己洗脫了一些罪孽。關於他的死,一直有幾種版本,最有代表性、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找日籍醫生施治。受日本特務機關長、「華北自治」鬧劇的幕後導演土肥原賢二的指使,日籍牙醫將吳佩孚暗害。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