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並非智者賢相:蜀國衰亡他才是罪魁禍首 | 陽光歷史

 

A-A+

諸葛亮並非智者賢相:蜀國衰亡他才是罪魁禍首

2017年04月22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04 次

  導讀:小說《三國演義》使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歷史上的諸葛亮也確實是了不起的人才,然而,細看史料,不難發現,諸葛亮亦有頗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劉禪即位後,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年少的後主,「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四年多以後,率大軍進駐漢中,對朝廷遙控指揮。直到去世,幾乎全在軍旅之中,細到連軍士違法罰二十鞭者,都要親自監刑,賬冊也要親覽。可見,諸葛亮不能算作優秀的領導者,其一,不管事情大小,必決於他,就不可避免地將自己糾纏在小事上,將精力浪費在不該自己管的瑣事中,沖淡了對大事的抓和管;其二,事必躬親,客觀上就是不相信部下,既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又不利於他們的鍛煉和培養。諸葛亮不注重接班人的培養,沒給他們更多獨當一面,獨當大任的機會。下屬在他的影子中僅是兢兢業業地工作,沒有創見。

  公元219年,吳國襲取荊州,俘殺關羽,劉備大怒,不顧一直奉行的聯吳抗魏戰略,於公元221年發兵伐吳,結果大敗。兩國俱元氣大傷,魏國坐山觀虎鬥,不戰而「敗」兩國。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對伐吳的後果也肯定了然在胸,明知不對,卻因自己胞兄諸葛瑾在孫權手下為官,竟不敢力諫力阻,未免自私之嫌!

  諸葛亮以劉備托孤之重,為完成劉備遺志,光復漢室,不顧國力財力軍力數度北伐,皆無功而返。魏國已統一北方,已被各階層所接受,政治穩定,土地廣袤,人口眾多,漢室已逐漸被人們淡忘,要消滅魏國,已根本不可能。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強為之,只注重報劉備知遇之恩,樹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形象,浪費多少軍餉,枉死多少生命。他的遺志又影響到後繼者姜維,繼續多次北伐,使土地面積小、人口少的蜀國的經濟軍事實力更加每況愈下。設若,他不連年征伐強於自己的魏國,把精力全放在發展經濟上,著力經營蜀國,蜀國也會富強,老百姓生活也會好些,蜀國也許會存在更長時間,畢竟還有蜀道天險作屏障。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