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五絕之一:細說東邪黃藥師
台灣已故作家三毛曾說:「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可見,即便是著名作家,談到黃藥師也會語無倫次的。其實黃藥師這麼受歡迎,倒不是因為三毛愛他,或者這麼多粉絲愛他,關鍵是金庸愛他。智慧、知識、財富、容貌、地位......這些普通人終其一生未必能求得一種的東西,毫不吝嗇地給了黃藥師。金庸那時候,寫小說不像現在這樣YY,但黃藥師是個例外。
黃藥師,這個名字來之不易,大巧若拙,竟容易被人理解成從事古代醫藥事業的人。起這個名字,大概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一,「藥師」二字最先來自佛教,揆其教義,西方為淨土世界,東方為淨琉璃世界。西方淨土世界宗主曰「阿彌陀佛」(淨土宗在我國廣為流行,此佛天天有人念),東方淨琉璃世界宗主就是「藥師佛」,黃藥師不僅名與其同,方位也與其同(東邪),金庸信佛教(雖然李敖說是假的),此處安排,料非無心。其二,唐朝名將李靖原名藥師,金庸曾在《俠客行》書後評《虯髯客傳》,對李靖的任俠之氣與其功成不居的瀟灑很佩服,不是黃藥師這樣的人物,金庸恐怕也不捨得把李靖的名字給他。其三,東屬木,取名藥師,藥字草為頭,木為根(繁體字的藥),與五行正合,黃藥師以簫代劍,也是為了不以金克木的緣故。可見,金庸當年為了取這個名字,應該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黃藥師其人來歷,按三聯版(舊版)所說,是個沒來歷的人,彷彿自開天闢地就住在東海的桃花島,有徒弟,沒有師父,有妻女,沒有父母,桃花島自成門派,卓然一家。武功都是黃藥師自己發明的(注意蛤蟆功、降龍十八掌、一陽指都不是西毒北丐南帝發明的),射鵰英雄傳之中,像這樣酷的人,還有一個王重陽,不過他一出場就是死人。03年金庸新修訂版中,黃藥師出身浙江書香門第,祖父是高宗朝御史,得罪秦檜被殺,全家流放雲南,黃藥師生在雲南,少時非聖薄孔,大鬧貢院,不見容於家門,回到浙江做江洋大盜去了,王宮大內、相府帥帳都曾光顧……不過即便新修訂版本,也沒交代他的武功是哪來的。其實我覺得黃藥師這樣的人,有來歷不如沒來歷,寫清楚反而不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最好。
黃藥師的思想在大家看來,屬於比較反傳統、後現代的一種。不止一次說「禮法豈為吾輩設」,似乎是個沒有道德原則的人。其實不然,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規則是次要的,潛規則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世界上太多了人,言必稱聖賢而行若狗彘,黃藥師偏偏反其道行之,不稱聖賢之言,不行狗彘之行。黃藥師曾說:「哼!我這邪魔外道,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還少幾個呢!」這句話看似平常,其實反映一種徹底的人道價值觀。當世上的思想太多,理論太多,主義太多,彼此盤根交錯糾纏不清的時候,「害死的人」是多是少,就是最樸素最有力的是非標準。在亂世,常識的力量遠比道德理論本身更有說服力。金庸不止一次講過這種道理,張無忌曾經對滅絕師太的徒弟靜玄說:「那青翼蝠王只殺二人,你們所殺之人已多了十倍。他用牙齒殺人,尊師用倚天劍殺人,一般的殺,有何善惡之分?」不過張無忌向來仁俠,這樣說正常,黃藥師這樣說,尤其襯托出他複雜的個性。嘉興煙雨樓之會,歐陽鋒為了討好黃藥師,砍了一個教書先生的頭送給黃藥師,說這腐儒在學堂講什麼忠臣孝子,我知道你不喜歡,就把他砍了(大意如此),黃藥師講了句石破天驚的話:「黃某平生,最敬忠臣孝子。」可見,黃藥師不是反傳統,只是反虛偽罷了。這倒讓我想起來魏晉的名士,他們也總是試圖用隨波逐流的表象來掩蓋或者麻醉自己心中的是非原則,「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這些是表象,對於權貴和虛偽的絕不妥協,這才是本質,阮籍醉了兩個月的酒來拒絕司馬氏的拉攏,嵇康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直接就拒絕了,拒絕,是因為有所堅持。從何晏、王弼、嵇康、二陸開始,名士多死於刀劍之下,如果他們足夠「自然」足夠油滑混世,何至於如此?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以激烈的反傳統著稱的魯迅,一生花了大量的時間校勘《嵇康集》,是讚賞嵇康的反傳統還是讚賞他的堅持呢?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道盡了黃老邪的瀟灑,他有蓋世的武功,有驚人的財富,所以他雖然也拒絕、也謾罵,卻不必像魏晉名士那樣引頸就戮,他是一個在亂世中活得有所堅持而又自由自在的人。我想,金庸的小說被成為成人童話,既因為它的虛構和幻想,更多是因為他寫出了讀者的奢望。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黃藥師雖然嘴裡罵孔子,但孔子應該是很讚賞黃藥師這樣狂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