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衙門是怎麼樣的?古代的衙門都很豪華嗎
古代的衙門是什麼樣子?是不是也像現在這樣很豪華很氣派?清順治十八年,45歲的於成龍到廣西羅城任知縣。什麼,你沒聽過於成龍?哎呀,就是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那位。中紀委網站還專門播放了一部講述他的電視劇。他剛到羅城縣衙,便在文章裡叫苦連天:到任的第一天,發現縣衙連個大門都沒有,也沒有儀門(即大門內的第二重正門)。台階上全是雜草,跟荒郊野外沒啥區別。三間正堂是破舊的茅草屋,內宅(官員居住的地方)也是三間草房,連牆壁都沒有。真夠破舊的。他因此發牢騷說:哀哉,這真是活地獄,我幹嘛來這裡呀!連「天下廉吏第一」都受不了,那地方會有多破舊呀!
可能有人會說人家是「天下廉吏第一」嘛,衙門當然不能豪華了。要是豪華了還怎麼能稱「廉」呢?可是不對呀,他剛上任就是這樣子的。並不是他走時是這樣。事實上清朝的衙門普遍都很破舊。特別是縣一級的衙門。像羅城縣這種年久失修、風雨不遮的「活地獄」衙門絕不是少數。
清代官至總督的錫良,仕途起步於山西平遙縣令。他剛到平遙任職的時候,看見縣衙「堂壁四立,上幕以蓆子」。每當下雨的時候,他總是擔心衙門會垮塌。他說即使「土階茅茨亦不至如是之陋且極也」。原來這座縣衙從道光初年就沒有修繕過。錫良到山西任職是光緒初年,算來將近六十年沒有修繕過。六十年的土房子,能豪華嗎?看來和於成龍的「活地獄」相比也好不到哪裡!清人寫的一本叫做《州縣初仕小補》的書,裡面專門告誡那些初任縣官的人「衙署房屋設有倒塌,只可照舊修復,籍資辦公棲止。不可額外添造、務極華麗;更不可擅改舊制,挪前移後。」
要是隨意拆建衙門會有什麼結果呢?這裡有個鮮活的案例。嘉慶六年(1801年),貴州巡撫伊桑阿奉旨調任雲南巡撫。在他去雲南上任的途中,有人參奏伊桑阿初到貴州任職便「將黔撫衙署全行拆改添造」,用銀六千兩,全令屬下府縣「幫貼」。意思就是巡撫到任後,將巡撫衙門拆了重蓋。費用全部攤派給下級府縣。(好聽了說就是「幫貼」,其實就是攤派)道光皇帝聽了大怒,說道:假如貴州的巡撫衙門真是到了坍塌不能居住的地步,前任怎麼沒有拆?人家都能居住偏你不能居住?可見你這廝分明就是貪圖享受。結果伊桑阿還沒捧穩滇撫大印就被「革職拿問」。這代價真是太大了。道光這意思就是說衙門只要不倒,你就給我安安心心地住著,別想些歪主意。可見,清代的衙門根本談不上豪華。不要以為封建社會的衙門就都是高大威武的,清代的衙門很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