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 : 如果潘金蓮不出現 武松的人生會是怎樣? | 陽光歷史

 

A-A+

水滸 : 如果潘金蓮不出現 武松的人生會是怎樣?

2017年09月11日 解密水滸傳 暫無評論 閱讀 207 次

讀水滸,我時常在想:如果潘金蓮不出現,或者她即便出現,但沒有對武松的怦然心動並付諸行動,那武二郎此後的人生軌跡會是怎樣?

(圖)天傷星--武松

細讀小說,個人認為,當時已是陽谷縣治安隊長兼武裝部長的武松,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會在軍政之路走下去——不,走上去!他會步步陞遷,大福大貴也許不會,但買房買車娶妻生子,弄個團縣級領導幹幹,最終在師地級上退休一點問題沒有。

理由如下。

武松一直有進入「體制內」想法

還記得武松躲到柴進家的原因嗎?在清河縣時,這小子酒後 「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拳放倒人家,以為將其打死,嚇得溜之大吉。注意,武松是「與本處機密相爭」。「機密」是文職小吏,相當於縣政府秘書。武松與一個秘書爭執什麼?如果不是女人,那就是官道之事。咱不管是啥,但由此可知,武松是與官場之人有來往的。

武松打虎一舉成名後,陽谷知縣要參他做個都頭,武松馬上「跪謝」,說:「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這句話,既表感激,又表忠心。想想也是,連筆試都不需要,直接成為連級幹部,能不激動嗎?!

命運真是難以琢磨,同樣是吃醉酒,打人成為盲流,打虎卻進入「體制內」,走上軍政之路。

武松很有混官場的情商和智商

說實話,進入職場前,武松與許多年輕人一樣,狂妄任性、不知好歹。此前在柴進府,家人一不如他意,便吃酒打人,搞得同事們都煩他,連帶著領導柴進也不待見他。

許是因了那段歷練,武松成為陽谷縣都頭後,一改此前吃酒任性的作風,職場情商突然爆發,成為優秀員工的典範。 且看他是怎麼做的:

(圖)武松打虎

(一)早請示晚匯報。在陽谷遇到武大郎後,武松在潘金蓮的攛掇下,準備搬去紫石街與哥嫂同住。但他沒有擅自行動,而是先去向知縣匯報,說「不敢擅去,請恩相鈞旨」。知縣一聽,自然對武松讚賞有加,口上說「這是孝悌的勾當,我如何阻你」,心中說這小子並未因打老虎而傲慢無理,倒是很懂尊敬上級。

找領導匯報是門藝術,太頻或太少都不好,但作為初入職者,多請示多匯報,利大於弊,領導不會因為你的匯報覺得你無能,而會覺得這小子好學知禮是個可造之才。

(二)把苦差當成甜棗。快干滿三年任期時,陽谷知縣派武松替他送些財物進京,以托人走關係謀個陞遷。那個年代,山野蠻荒,沒飛機沒高鐵,如果沒有戴宗的神行之術,出公差走遠路是個苦差。另外,送財物還有被劫可能,想想楊志,先是送沒了花石綱,再是送丟了生辰綱。但武松不一般,面對如此困難,沒有絲毫猶豫,馬上接下差事,並對領導說了這樣一番話:「小人得蒙恩相抬舉,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來不曾到東京,就那裡觀看光景一遭。相公明日打點端正了便行。」

這段話說得太特麼有水平了!「得蒙恩相抬舉,安敢推故」是表決心,說領導您於我有恩,再難再險再苦,堅決完成任務;「小人也自來不曾到東京,就那裡觀看光景一遭」,這話就太經典了,明明是苦差,給說成領導是照顧我讓我公款旅遊了;「明日打點端正了便行」,是說領導的事是天大的事,小人馬上行動馬上辦。

服了吧?!領導派活,別彆扭扭推三阻四也得干,高高興興痛痛快快也是干,咱還是向武松學學吧,這哥們兒的職場情商確實高。

武松很會利用權力並以此獲利

完成了幫知縣送財物進京的重任,武松應能成為領導的紅人,接下來的職場之路會很順利。誰想世事難料,家裡出事了:嫂子出軌殺了哥哥。替兄報仇,武松殺嫂,此後獲罪被刺配孟州,從一個體制內的幹部成為牢城裡的罪犯了。這落差不小!

好在,那個年代,用人體制很活,「賊配軍」照樣能東山再起。像楊志,殺了牛二被發配,在北京竟受到梁中書重用,被派押送生辰綱;還有押送林沖沒完成任務的董超、薛霸,也被發配北京,也是被梁中書重新起用(梁中書很重視人才呀),再干老本行,承擔押送盧俊義的重任。

(圖)武松醉打蔣門神

在孟州,武松也獲得了重新施展的機會。他滅了蔣門神,幫施恩奪回孟州城的「天上人間」——快活林娛樂城。這還不完,他隨後被張都監招到府上,成為「親隨體己人」。表面上看,張都監對武松確實不錯,帶他參加中秋家宴,並要許配養娘玉蘭給他。

我們都知道,這一切其實是一場陰謀,陷害武松替蔣門神報仇的陰謀。但那時的武松哪知道這些,他對張都監的抬愛很是感激,而且很快進入角色,利用起了領導對自己的「愛」,並將之轉化成一種「權力」。書中說,「武松自從在張都監宅裡,相公見愛;但是人有些公事來央浼他的,武松對都監相公說了,無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銀、財帛、緞匹等件」。

看,此時的武松雖算不上身在官場,但已在利用官場之規矩,在給別人辦事,在給自己牟利。

武松的體制內之夢終歸破滅

從以上幾點看出,武松是有進入「體制內」的渴求的,並有混官場的能力和情商的,只是命運多舛,他的官場之路總被打斷。先是潘金蓮的出現,改變了他在陽谷陞遷的命運;再是施恩的出現,改變了他在孟州崛起的命運。

在孟州,為雪恨,武松殺了張都監等一十五口,犯下彌天大罪,只得落草避禍。但就在去往二龍山的途中,他遇到宋江,還說了這樣的話:「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由此可見,武松的「體制內」之心是很重的,只不過,在真正落草後,他的想法卻變了,以致在梁山大聚義後,宋江表露招安之心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這話與「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反差何其大也!

對這一轉變,書中沒有更多交代,我一直有些困惑。莫非是因為武松很享受落草後「大塊吃肉,成甕喝酒,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緞」的感覺?莫非是落草後受到魯智深思想的影響?

魯智深是梁山上唯一有佛心和佛性之人,經過無數征戰後,他聞聽錢塘潮,坐化六合寺。隨後,武松也在六合寺出家修行了。也許,從最初的二龍山,到後來的梁山,直至四處征戰,一直與魯智深在一起的武松,真是受了魯智深佛性的影響,逐漸有了摒棄招安、直至摒棄人世間之心。

這些,只是猜測和推斷而已。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