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國時蜀漢亡國的責任:後主劉禪昏庸誤國
導讀:鼎足三分已成夢。蜀國的滅亡,是廣大三國迷甚感悲痛的事。有的讀《三國演義》甚至讀到諸葛亮死就讀不下去了。是啊,有如此之險國,有如此之人才,竟然這樣前後只有六個月就出乎意料的猝死了,當年劉備可是花了三十八年的功夫和大價錢的啊(鳳雛龐統),對此誰該負責?
劉禪的首要責任。毫無疑問,劉禪是亡國的首惡。雖然劉禪並不凶殘,沒有大肆屠戮無辜,但是,把國家治理好才是君王的本職。可是劉禪做到了嗎?根本沒有,他是一個不以家國為念的無為昏君。他的治國是白紙一張,或者說是黑白夾雜,正事沒有一兩件,錯事倒不少,其中他寵愛禍國殃民、狡詐陰險的宦官黃皓和為人無行的陳祗,導致國家政局混亂,到了連一號頂樑柱姜維都要出外避禍的地步。在他的親政治理下,把諸葛亮時代留下的官吏清廉愛民、盡心盡責的優良傳統糟蹋得一乾二淨,導致經濟滑坡,百姓困苦,大量逃亡。據《漢晉春秋》記載:東吳孫休時,薛珝為五官中郎將,被派到蜀國買馬。回去後,孫休問蜀政得失,他回答:「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意思是說蜀國以劉禪為首的君臣怡然不知禍之將至。這已經點明了誰是亡國的首要責任者。
劉備從小有大志,而劉禪胸無大志。劉備小時候家的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多,遙望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劉備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遊戲,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劉備寄居荊州劉表處那幾年,一次去劉表處做客,起來如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回座後劉表奇怪地問原因,他說:「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可見他一生是志在功業的。而劉禪對父輩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根本沒有責任意識,大事小事,都由諸葛亮操勞,「亮亦以禪未閒(嫻熟)於政,遂總內外。」(《魏略》)簡單地說,就是是標準的「玩耍天子」,毫無進取之心。
劉備從不怕失敗,而劉禪心無鬥志,一觸即降。劉備與關羽、張飛剛開始起兵,不像袁紹、曹操、孫策等有前人打下的底子,是典型的「白手起家」,實力很弱。他一生中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無奈的失敗,經歷過多少次拋家棄子、無家可歸的痛苦、留下多少酸楚的淚水,才取得了成功。劉備前後依附過公孫瓚、袁紹等多人,人人敬重,如果不是劉備久箸信義的英雄氣概,如何能如此?而劉禪在外有姜維大軍、內有成都帶甲將士數萬的情況下,偏聽投降的意見,毫無抵抗之心,他為後人所唾棄、藐視,也是他咎由自取。
劉備英明,劉禪昏庸。劉備征戰一生,靠的是不屈的鬥志和人才的鼎力支持。論成就,他不如曹操;而劉備禮賢下士,知人善任,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漢中出人意料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識得馬謖不可重用,其識人、用人眼光之毒辣、精準,能得五虎將等將領的死力,又是曹操所不如的。他和劉邦一樣是善於「將將」而非「將兵」的絕代高手。而不辨是非的劉禪當了四十一年的皇帝,賞識的則是禍國殃民的黃皓等人,果然出現了諸葛亮《出師表》所擔心的反面——「親小人、遠賢臣」,導致朝政江河日下。
劉備重情,劉禪無義。劉備、曹操、孫權用人各有千秋。王夫之評論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劉備先天不足,後天不利,然而在諸侯大戰中脫穎而出,其「人和」佔了很大因素。劉備年輕時就喜歡結交豪傑,為人仁慈,深受百姓愛戴。有人派人暗殺劉備,而刺客居然不忍下手,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所以「眾多歸焉。」劉關張感情深厚以致有「桃園結義」之說,至於他不要江山也要為關羽報仇都說明他的重情,眾人也樂為死命。而劉禪則是如前文所言「全無心肝」。故後人譏笑道:「扶不起,臥龍長歎;不思蜀,司馬長噓。」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曹操曾經在浩瀚無邊的長江邊喟然長歎,而劉禪卻比劉景升的兒子(劉琦、劉琮)還不如,西晉末年李特隨流人入蜀,初至劍閣,看著萬千險阻箕踞歎息:「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有劉禪這樣的皇帝,還有什麼國家不可以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