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蹩腳的政治秀 轅門射戟是給自己掘了一墳
陶謙讓賢,劉備主徐州,呂布又羽翼之,此曹操心病之源也,遂頻頻構怨離間,挑起群眾斗群眾:先密使劉備殺呂布,劉備權衡利弊,一轉身就把曹操給賣了;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袁術上當,開始攻伐劉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呂布乘機襲取徐州,三方仇恨深種。
轅門射戟,背景如上矣。
當袁術二次派兵欲滅劉備於沛縣,呂布居中斡旋,顯長技一箭定乾坤,真風流千古傳佳話。而後僅兩年,即殞命白門樓,不禁讓人涕淚滿衣裳,亦反思個中利弊。他射的真是戟乎?非也,是自掘墳墓的政治秀。
一
在一個烽火瀰漫、政治倫理崩壞殆盡的亂世裡說「和平」,豈非欺小童無知?更好笑的是,他生性好勇鬥狠,卻還大言不慚:「布平生不好鬥,惟好解鬥。」這是多麼眼熟啊,貪官台上反腐倡廉,漢奸大談愛國主義,不亦類似乎?作秀作到這種地步,跟作死何異!
為劉備張勢而又不得罪袁術,其本身的危險遠比我們熟知的一切自殘行為還要大得多。袁術、劉備之流,都是有個人野心的。所不同的是,劉備偽裝得較好,袁術稱帝之心則路人皆知。呂布的老婆嚴氏曾曰:「吾聞袁公路久鎮淮南,兵多糧廣,早晚將為天子。若成大事,則吾女有后妃之望。只不知他有几子?」婦道人家都知道的事兒,哎,真羞辱保密條例呀!轅門射戟之結果,都是壞消息:幫助劉備,乃養虎為患;親近袁術,則樹敵天下。
如今討論祖國大一統的好處,會惹來水軍圍攻的,不提也罷;但曹操的政略、戰略與力量積累,莫不是圍繞兼併、消除和消滅各種地方政治共同體,建立統一國家,創再世不拔之業的,在當時也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對此,劉備知道卻不說,與曹操若即若離----給兵給糧,幫你打仗,需要幫助就投靠,逮著機會又開溜;呂布不知,卻以想當然的轅門射戟作秀,以不切實際的與袁術聯姻求安,若非腦子進水,還真沒法理解。
二
陶謙治徐州,未曾出現饑荒,即使曹操來攻,拔五城,多屠戮,嚴重破壞了當地經濟,劉備領徐州時,亦未擔心過糧食問題。而呂布主徐州,時時為缺糧而憂,常常靠袁術救濟,何哉?劫掠故也。
所謂「民為邦本」,一支戕害民生的軍隊,焉能受到百姓簞食壺漿的歡迎?一個不顧民生的諸侯,戰力再強大,遲早也得一邊涼快去,安得不速禍而召亡耶?此所謂劉備後來有成而呂布身首異處之因也。治理之道不在專制與否,而在為己為官還是為民。搞好經濟,民富則國強,完善公共服務,民附則國強,然後再談政治分權,才是不二之道。
以曹操為例,之所以不要命的與呂布爭奪兗州,是為穩固後方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所以對外常實施二虎爭食之謀、驅虎吞狼之計、掘坑待虎之策,均為削弱他人而後謀自強也。只有疆域之一統,權力之有專,方有利於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方有利於政治上的作為。
反觀呂布,就個人戰力而言,堪稱天下第一,但分不清敵我,看不清大勢,找不準定位,卻以諸侯自居,這種「第一」就顯得毫無根據,還熱情的主導和平,裝深沉,顯蘊藉,盡務虛,讓人不免覺得滑稽。
三
轅門射戟之蹩腳,正有悖於上述兩點。
表面看,似有唇亡齒寒之顧慮,如呂布所云:「吾想玄德屯軍小沛,未必遂能為我害;若袁術並了玄德,則北連泰山諸將以圖我,我不能安枕矣。」其實缺乏長遠眼光和謀略能力。劉備居小沛,無奈而已,終是徐州心腹大患;袁術據江淮,常思僭越,亦為天下所不容。呂布若從袁術所請,不救劉備,則正合二虎爭食之謀,待雙方精疲力竭,一舉而攻滅之,上可解朝廷之憂,取悅曹操,下可除心腹之患,騰出手以安黎庶,強兵南擴,則何至短命如此?
我本人一直認為呂布有「三不愛」:不愛民,不愛兵,不愛將。這就決定了他不可以為君,甚至缺乏為帥的素質。公元192年,呂布從王允計,取董卓首級於長安,虐焰既滅,漢室所以幸甚也,溫侯所以有功也!至若董卓舊部捲土重來,王允死,他亡命江湖,短短四年間,投袁術,依袁紹,交張邈,竊取兗州,附麗劉備,終虎踞徐州,成為一方獨立勢力,故曰其不易也。
既然有功於朝廷,則理應選擇跟隨漢獻帝;既然創業不易,就該審時度勢,與曹操真誠合作。在此選擇下申明自身利益或利益邊界,並以堅決意志和戰場功績保障之,何愁不得善終或成就一番事業?
然轅門射戟,無意中對抗了曹操分化瓦解與各個擊破的方針,進一步惹惱了袁術,也使得劉備得以喘息。這一政治作秀,實在不知其所以然也,具百弊而無一利,最終只能坑死自己。
四
換言之,呂布若謀求獨立自強,也不是沒有機會和條件,文有陳宮,武有張遼、高順,皆一時之人傑,他自己更是戰力非凡,若能多關注民生,讓百姓休息生產,廣積糧草,招攬人才,治兵治將,周邊鼠輩安敢仰視之、急圖之?即便曹操這種「千古第一奸雄」出手,短期內亦未必能奈其何。
自掘墳墓的人是沒救的。轅門射戟,呂布正是為自己掘了一墳。
很快,副作用開始顯現。劉備得到當地富豪糜竺的贊助,四處招兵買馬,張飛還扮強盜劫了呂布的150匹好馬,養蛇反被蛇咬,於是雙方撕破臉皮又開戰。打不贏就跑,劉備一貫如此,跑到曹操哪兒避難去了。
袁術這邊呢,徒費許多糧米而一無所得,自然心有不甘,一計不成再謀一計,玩了一招「疏不間親」,意在捆綁呂布,加害劉備。若不是陳元龍父子以「反賊親屬」曉以利害,呂布肯定會跳入火坑的,這一點,我非常看好他。一個自掘墳墓的人,有人幫他挖了坑,他還不跳啊?
果不其然,袁術隨後稱帝開張,第一件事即派七路大軍跟呂布玩命。也難怪他怒火中燒,那幾年呂布吃他的用他的,次第偏向劉備,向曹操示好,不找他麻煩找誰?然袁術與呂布同出「三不愛」師門,一丘之貉而已,軍隊沿途劫掠,如同土匪、烏合之眾,哪來的戰鬥力?至此,呂布方才覺悟,原來「唇亡齒寒」不過是個傳說,多慮了,多慮了。
玩了一場政治秀,原本希望兩不得罪,沾點便宜賣點乖,結果事與願違。建安三年,曹操殺了回馬槍,得劉備相助,徹底的將呂布送進了自己掘的墳,充分證明了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五
轅門射戟之教訓,夠深刻!呂布或許智短一籌,陳宮或許智遲一刻,曹操或許狡黠無比,然劉備扮演了啥角色呢?不太光彩,大忽悠一個。
以曹操的密殺令反間曹呂關係,地盤被奪,還能以求救信直接軟化呂布的智商,對此等沐猴而冠之輩,斷乎不能缺心眼。
毛宗崗批曰:「操欲殺布,而備出書以示布;術欲攻備,而布亦射戟以救備:相報之道也。」相互報恩,於呂布是可信的,於劉備則荒謬矣,他對有恩於他的人不使壞都不好意思出去混,君不見其借荊州之事乎?
劉備之流的套路,不外通過畫餅某種所謂的普世價值如仁義道德等哄騙一幫信徒,假借某種身份如皇裔等拔高自己貶低他人,用高大上如反思、憂患等忽悠粉絲,最後給所有反對者扣一頂帽子如國賊等打入另冊。人家曹操好賴只是想做周文王,劉備卻一心做王莽----搞野分權。
很不幸,呂布做了「備粉」,臨死方知「大耳賊最不能相信」,可惜晚矣!很不幸,時至今日「劉備」之流毒依然還在。他們仍會一如既往「仁義」下去,一如既往忽悠廟堂和江湖眾生,稍不如意還會賣賣乖----不為五斗米折腰。很慶幸,越來越多的「呂布」已然覺醒,轅門射戟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