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重塑亞洲秩序並非恢復天朝朝貢體系
最近,亞洲是否正在形成「中國秩序」,引起各方關注和爭論。外媒將亞洲正在可能形成的「中國秩序」,解讀為中國和周邊國家歷史上「朝貢體系」的恢復,或解讀為一種排他性的世界新秩序,尤其是一種針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制衡與對抗策略,是對亞洲「美國秩序」的挑釁。這些都是誤讀。
現實是,從當前亞洲正逐步形成的「中國秩序」的內涵來看,主要是指在亞洲區域內,中國作為主要的推動者和主導者,在經濟層面逐步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生產分工體系和經濟發展秩序。要強調的是,亞洲的「中國秩序」是指經濟層面的,而非指在地緣政治利益層面的。因此,維持亞洲「中國秩序」的基石是在區域內促進具有包容性、平等性、經濟相互依賴特徵的 「發展同盟」格局的形成。因此,「中國秩序」並非是對「全球秩序」乃至「美國秩序」的挑戰,而且亞洲「中國秩序」形成與否,並不由中國自身願望決定,而是由亞洲各國對經濟繁榮的共同願望和現實需求以及對維護亞洲和平發展大局的共同意志決定的。
現階段亞洲正在形成的「中國秩序」面臨三大挑戰:首先,壓力來自美國的「亞太再平衡」以及TPP戰略。美國試圖在亞洲構建一個排斥中國的TPP,重構一個以美國經濟利益為主導的區域價值鏈體系,打破中國的主導地位。美國還製造中國與某些周邊國家的利益對立,從側面進行破壞。
其次,印度崛起的戰略和態度是一個重要因素。印度正面臨崛起的關鍵時期。最近,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全面啟動「印度製造」計畫,希望藉此推動印度製造業發展,最終將印度打造成為「世界工廠」。核心的問題是,印度的崛起是否會排斥亞洲其他國家利益,還是與他國「互利共贏」,這決定了印度「雄獅夢」的未來發展機會和空間。印度對亞洲正在形成的「中國秩序」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成為印度能否實現和平崛起的試金石。
最後,俄羅斯也是一個影響變量。當前,烏克蘭危機導致美歐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有聲音認為,俄羅斯為緩解來自美國的壓力,選擇與中國加強聯繫或許是一個權宜之計。烏克蘭危機在某種意義上為俄羅斯發展現代化生產體系提供強大的壓力和動力。亞洲正形成的經濟一體化體系也為俄羅斯提供外部支持條件。而俄羅斯要不要選擇融入亞洲經濟一體化還存在不確定性。
中國當然希望推進亞洲「中國秩序」的形成,並歡迎亞洲各國能搭中國的便車。如果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成功,對亞洲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也將提升。中國未來將釋放出更大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容量,從而為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空間。此外,中國可向亞洲各國介紹自己的發展經驗和管理體制,從而為亞洲的「中國秩序」注入制度和價值觀層面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