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兵回憶:我們就是敗在中國人手裡 非美國人
應朋友邀請,我於8月2-9日去日本神戶參加日本「田漢文化交流會」主辦的「田漢與日本作家的友誼與文化交流」報告會。8月3日,田漢的侄女田偉和她的丈夫李先生陪我去採訪了一個日本二戰老兵。田偉說,這個日本二戰老兵很想跟中國人談談自己的心裡話。
這個日本二戰老兵叫織田文雄,已是96歲高齡,身體稍瘦,但耳不聾、眼不花,記憶力也很好,只是說話的語速稍慢,顯得氣力不夠。每逢這時,常常是他90歲的夫人織田美都子替他補充。
劉平:你是哪一年參加日本軍隊的,哪一年到中國的?
織田文雄:1940年1月12日,軍部的徵兵令送到我在京都的家門口,當時我只有20歲,便穿上軍裝,應徵入伍,編入京嵐兵團(陸軍第116師團)。當年的4月5日,我離開家隨軍隊踏上中國的土地,加入了侵華戰爭,成為了一個「日本鬼子」。我們乘船從安慶上岸,到過武漢、岳陽、長沙、衡陽、桂林等地,參加多次戰鬥,殺害過很多中國人。跟我一起應徵去中國的很多人,沒有幾個活著回來。我雖然沒有在戰鬥中死去,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時,我正在長沙,日軍全部被逮捕入獄。我當時想,這次肯定完了,我們殺了那麼多中國人,這次中國人也一定會殺死我們。想不到,中國政府優待了我們,不但沒殺我們,還給我們飯吃,讓我們住在糧倉裡。一年以後我們就被釋放了。
劉平:你是哪一年回到日本的?
織田文雄:1947年。我們從漢口坐船到上海,再從吳淞口乘船回日本。離開中國那天的情景,是我最難忘的。當時很多中國人送我們,希望我們早日回到日本家鄉。看到那麼多善良的中國人揮手和我們告別,男子漢大丈夫的我,已經是淚流滿面,我的同伴也有很多人流著眼淚。我心裡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中國人民,我們做了很多對不起中國人民的事呀,可是你們並沒有報復我們,而是以德報怨。」只有偉大的中國人民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只有中國政府的優待俘虜政策才會有我的今天。從那個時候起,中國就成為我不能忘記的一個國家。
說著,織田文雄拿出他用毛筆寫的「無條件降伏」、「捕擄」、「以德報怨」幾幅條幅讓我看。織田文雄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他把戰爭時期的照片和文章都保存得很好,粘貼了幾大本,還把他在中國的行動路線標明在一張地圖上。他拿出他在中國時拍的照片給我們看。
劉平:回到日本後,你是怎麼想的?
織田文雄:回到日本,我結婚生子,工作也忙。但我心裡一直在思考著一件事,當年我們殺了很多中國人,可中國人為什麼不殺我們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明白了。中國人是善良的,他們不殺我們,是希望和平,希望日本與中國不再發生戰爭。可是,我能為中國人做些什麼呢?怎樣才能贖我的「罪」呢?
劉平:你是怎樣想通的呢?後來又是怎麼做的呢?
織田文雄:我心裡有這個想法,但很長時間不願意跟別人說,也沒有勇氣承認自己是「日本鬼子」,擔心被國內的人看不起。直到退休後,我才有勇氣承認這件事,我要真誠地向中國人民道歉!從那以後,我多次在公開場合演講,向人們說出我的心裡話。我想用自己的真誠與感恩、報恩之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呼喚:和平,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同時,我也想為中國人民做些有意義的事。於是,我聯繫幾個當年參加過侵略中國的同事,把政府給我們的軍人補助金節省下來,買櫻花樹,去安慶栽櫻花樹。從1984年4月開始,我們已經堅持了十幾年。安慶市領導曾接見過我們,報紙也報道了這件事--《「櫻花園」建園儀式昨在菱湖公園舉行--副市長洪從恆、日本代表團團長織田文雄參加剪綵》。我們向安慶市贈送了400棵櫻花樹苗,以表達我們的心意。後來,我還為日本茨木市和安慶市結為友好城市而奔走,為滋賀縣和湖南省結為友好地區而奔波。我想,只要我活一天,就要為中日友好出一份力量。
劉平: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閘北。10月,田漢和夏衍去閘北前線慰問部隊,帶回在戰場上撿到的死傷日本兵丟下的日記,他們翻譯後出版了,書名《敵兵陣中的日記》。其中有這樣的內容,一個日本兵在日記中寫到,初到中國,雨夜行軍,全身都濕透了,痛苦不堪,情緒非常低落,他們很懷念家鄉,想念親人。在你們的部隊裡,兵士們有這種低落的情緒沒有?
織田文雄:有。但不敢公開說出來,只是私下裡跟朋友說,怕丟臉,怕受到處分。
劉平:我聽到一種說法,有些日本人認為,日本的戰敗不是敗在中國人手裡,而是敗在美國人手裡,你認為這樣的說法準確嗎?
織田文雄:我認為我們是敗在中國人手裡了。
劉平:經過這次戰爭,你對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有什麼認識?
織田文雄:戰爭是有罪的,侵略別的國家更是犯罪。我們今後不要有戰爭,更希望日本和中國之間不要再發生戰爭。
劉平:你對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有什麼看法?
織田文雄:希望日本和中國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友好往來、共同發展。讓日本和中國之間友好,讓友好永遠發展下去。
我看到,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態度是誠懇的。我請織田文雄就中日關係寫一句話,他寫到:「永遠走友好道路。日本·三田,織田文雄2015.8.15」。
告別織田文雄,我一直在想,一個人犯了錯誤,只要能夠認識錯誤,改正了就能走上正路;一個國家對待歷史的錯誤只有認真反思、誠心悔過,才能彌補創傷。假如固執己見,不承認錯誤,那麼,悲劇還有可能重演。從織田文雄身上,我看到了中日關係發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