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幽默」的戰書:晉文公退避三舍敗楚國 | 陽光歷史

 

A-A+

歷史上最「幽默」的戰書:晉文公退避三舍敗楚國

2017年10月27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75 次

  戰書一般是指交戰的兩國或兩軍在交戰前通知對方交戰的文書。戰書的特點,一般要寫明戰爭的理由;戰爭地點;戰爭時間等內容,已突出戰爭的正義性、公正性和公開性。

  如曹操在赤壁大戰前,給孫權寫了一封戰書:「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願與將軍會獵於吳。」 意思是說: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指向南方,劉琮投降。現在訓練了水軍八十萬之多,正要同將軍(指孫權)在東吳會戰。」這道戰書僅僅30個字,但字字千鈞,威力無比。東吳的大臣看完這封戰書後大驚失色,以張昭為首的文官要員,喪失了抵抗的信心,力主投降曹操。

  然而,在春秋時期的公元前632年,楚國與晉國交戰,楚國令尹子玉派子上向晉文公遞交戰書,這封戰書令人刮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以來最幽默、最溫柔的戰書,內容是這樣寫的:「能否允許讓我們和您的軍士們玩玩呢?勞煩您就在車轅之上好好欣賞一番,讓我也開開眼,如何?」

  晉文公看到這份戰書後,打算以牙還牙,他請筆桿子欒貞子回復,欒貞子也很善於舞文弄墨,他是這樣寫的:「我們君侯聽到您的命令了。從前楚王給予的恩惠(指晉文公政治生命處於低潮時期,他到楚國尋求幫助時得到楚王的厚待)我們至今未忘,所以撤軍至此(指晉文公率軍退避三舍)!您作為貴國的令尹我們尚且退讓,又豈敢與楚王為敵呢?既然實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請麻煩你們統帥告訴他的戰士們:準備好你們的戰車,忠實執行您們國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會!」

  這兩份戰書在中國戰爭史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了。這兩份戰書的來歷是這樣的。

  公元前656年,晉文公重耳因到國外避難,為了復國,他先後遊歷列國,爭取外援。在此期間,受到了曹國、鄭國等國家的歧視和侮辱。但當重耳到達楚國時,受到了楚王的熱情款待。楚王將重耳安置居住在郢都,並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與重耳共論天下,命自己的臣子與重耳的手下人時常切磋。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問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問:「他日若你返國,將作何報答?」重耳思忖一會,答道:「若返國,皆君之福。倘晉、楚對戰於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報今日之恩!」

  公元前637年,晉惠公病死,重耳在其舅舅秦穆公的幫助下,實現了復國的夢想。晉文公重耳復國後,廣納人才,勤於修政,勵精圖治,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獎勵墾殖,降低稅收,施惠百姓。使晉國的國力日益壯大,走在了各諸侯國的前面。在勤王周室,獲得周天子的有力支持後,晉文公著手稱霸中原。

  前637年5月,宋襄公重傷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為宋成公。由於宋國人恨楚爽約,襄公之亡,抗楚情緒高昂,而晉國的崛起,讓宋成公迅速倒向晉國。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北上伐宋,宋國抵擋一年之久,派公孫固向晉國求救。晉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將中原諸侯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出兵支援。

  楚成王原本想與晉國一教高下,看晉軍氣勢磅礡,齊、秦皆蠢蠢欲動,於是決定撤兵,遂命楚軍撤退。而楚國權族若敖氏(子玉、子西、子上)對成王撤軍之命置若罔聞,反而加大力度對宋國進剿,但仍不克。敖氏在違背楚王撤軍的命令下,如若無功而返,家族在國內的境遇將更加難堪。為了家族的榮譽,子玉打算向晉文公求和,求和遭到了晉國狐偃、先軫等的集體反對。子玉為此發怒,他認定晉文公是在尋戰。既然晉人軟的不吃,只能來硬的。於是,子玉派人向晉文公下達戰書。

  子玉在收到晉文公的應戰書後,命令楚軍傾巢而出,向晉軍殺去。晉文公知子玉已被激怒,命大軍撤退,手下軍士皆不理解文公之意。文公說:「當年,我落難於楚,幸得楚王招待甚厚,未曾忘卻。我也曾許諾,若復國,能與楚田獵於中原。我必退避三舍以報楚王之恩!」

  眾人還是不能理解,臼犯贊成文公:「出兵打仗,理直就氣壯,理曲就氣衰。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如兩國交戰,晉願退避三舍。今日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於是晉國大軍撤退90里,至城濮安營紮寨。

  晉文公率軍退避三舍,但子玉仍然不依不饒,一直追晉軍至城濮,與晉軍對壘。前632年4月某日清晨,在城濮原野之上,晉、楚兩國大軍激戰,晉軍大敗楚軍。

  自此,晉文公已征服了齊、秦、宋、鄭、衛、魯、陳、蔡、莒、邾等諸侯,成為繼齊桓公後又一霸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