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遊擊隊曾將12名負傷日軍交還:瓦解敵人士氣
「8年抗戰,我們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我們主要是打遊擊戰,遊就是走路,擊就是打仗,又遊又擊。走路是為了打仗,要打勝仗必須多走路,勝利是建立在腳板上的。」向守志回憶。
抗日戰場上,向守志隨129師轉戰太行山,享受了太多勝利的喜悅。
神頭嶺伏擊戰,機槍連連長向守志打得鬼子嘰哇亂叫,他和戰友們斃傷俘日軍1500餘人。日本《東亞日報》隨軍記者本多酒沼在《脫險記》中寫道:「神頭嶺戰鬥大傷皇軍元氣,八路軍的靈活戰術,實在使人難以琢磨。」
1938年3月,為了破壞日軍向晉南、晉西進犯的交通運輸線,劉伯承、鄧小平根據日軍一處受襲他處必援的規律,決定以385旅769團為左翼隊襲擊黎城,引誘潞城的敵人來援;以386旅為右翼隊,在潞城與濁漳河畔潞河村之間設伏,迎擊增援黎城的日軍。
21歲的向守志時任386旅771團2營機槍連連長。
向守志分析指出:「這種戰法,在《孫子兵法》上叫做『攻其所必救,殲其救者』。」
戰前,劉、鄧首長並沒有給386旅設定具體的伏擊戰場。386旅旅長陳賡、政委王新亭召開作戰會議,作戰參謀通過仔細研究作戰地圖,一致決定將伏擊戰場設在神頭嶺。
從地圖上看,位於潞城縣城東北125公里處的神頭嶺確實是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那裡有一條深溝,公路正從溝底通過,兩旁山勢陡險,既便於隱蔽部隊,也便於出擊。
但是,陳賡沒有馬上做結論,而是環視一下會場,然後問道:「神頭嶺的地形誰看過?」
會場一陣沉默,參謀們沒有人察看過現場地形。
陳賡宣佈散會,立即帶領偵察警戒小組前往神頭嶺。
現場情景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實際地形與地圖標示的完全兩樣,公路不在山溝裡,而在山樑上。路兩邊,地勢比公路略高,但沒有任何隱蔽物。山梁寬度不過一二百米。顯然,這樣的地形,是不大適合打伏擊的。
向老將軍說:「在共和國十大將中,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打仗最精數陳賡』。」
回到旅部,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將伏擊戰場設在神頭嶺。然而,「最精」的陳賡再次令所有人大吃一驚:「我看,這一仗還是在神頭嶺打好。」
接著,陳賡分析說:「一般講,神頭嶺打伏擊的確不太理想。但是,現在,卻正是我們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好地方。正因為地形不險要,敵人必然麻痺。山梁狹窄,兵力確實不易展開,但敵人更難展開。」
向守志歎服地說:「事實證明,旅長確實高人一籌。」
「『殺豬』地點選定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殺豬』了。」向守志說。
向守志所在的771團在左,772團在右,都埋伏在路北;補充團設於對面的鞋底村一帶。陳賡還決定由771團抽出一支小分隊向潞河村方向遊擊警戒,相機炸毀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繫;由772團3營擔任潞城方面的警戒,斷敵退路。
向守志回憶說:「上面的作戰方針確定後,接下來就要靠我們下面的腳板了。我們要先於敵人趕到伏擊地點,然後才能『殺豬』。」
一陣強行軍後,向守志率領機槍連趕到預定地點。伏在工事裡,向守志既興奮又緊張。他說:「興奮的是眼看著又可以打一場大仗了;緊張的是敵人會不會如我們預料的那樣行動?計畫實施中還會碰到什麼問題?等等。這些都令人擔心。」
3月15日,擔負「釣魚」任務的左翼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的率領下,對黎城展開了猛烈攻擊。
3月16日,駐潞城的1500多名日軍,慌忙趕往黎城支援。上午9時,當他們趕到神頭嶺附近時,看到公路橋被毀,知道中了八路軍的計。
「但為時已晚,他們已經進了我們的伏擊圈。就在他們掉轉回頭時,我們已從正面和公路東、西兩側實施夾擊。」向守志扶了扶眼鏡,揮舞著拳頭說。
日軍就地展開頑抗,但為地形所阻,重火器不能發揮作用。向守志指揮機槍連的6挺馬克沁重機槍,向日軍猛烈射擊。「我們打得鬼子嘰哇亂叫,屍橫遍野,槍彈滿地。當時,幾個鬼子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較深,呼天喚地,被我用機槍送上了西天。」老將軍說到這裡,異常興奮。
這次戰鬥,八路軍斃傷俘日軍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餘支和騾馬600餘匹。劉伯承認為是很成功的「吸打敵援」戰例;日軍統帥部稱它為八路軍「典型的遊擊戰」;在伏擊戰中逃跑的日本《東亞日報》隨軍記者本多酒沼在《脫險記》中寫道:「神頭嶺戰鬥大傷皇軍元氣,八路軍的靈活戰術,實在使人難以琢磨。」
向老將軍說:「神頭嶺,成為日軍的『傷心嶺』。」
響堂鋪伏擊戰,向守志掌握打汽車的訣竅,他和戰友們殲敵400餘名,毀敵汽車180餘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聯絡參謀喬茂村請求蔣介石「傳令嘉獎,以資激勵」。
向守志說:「如果說神頭嶺戰鬥體現了開國大將陳賡的精明的話,那麼,響堂鋪伏擊戰則充分展示了開國元帥徐向前過人的謀略。」
這一仗,也是向守志在抗日戰場上打得最得意的戰鬥之一。因為「敵汽車全部被毀,日軍震動極大」。
響堂鋪伏擊戰是在神頭嶺伏擊戰之後半個月進行的。當時,侵入晉南、晉西的日軍,雖然連續遭到八路軍的沉重打擊,但為實施其配合津浦鐵路線作戰,相機進攻潼關、西安和陝甘寧邊區的計畫,仍繼續向黃河各渡口猛犯。
為了給日軍進一步的打擊,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決心以3個主力團,在響堂鋪地段,消滅敵人的運輸線。具體戰鬥由129師副師長徐向前指揮。
響堂鋪是位於河北涉縣以西、山西黎城縣東陽關以東,邯(鄲)長(治)大道上的一個小村。村南側,是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山峰陡峭;村北邊,是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山勢平緩,地形起伏,並有一些村莊。兩山之間是一條長長的峽谷,日軍依山順谷修了一條簡便的汽車路。所以,響堂鋪是日軍由邯鄲進犯山西的咽喉之地。
3月30日,徐向前這樣部署部隊:386旅771團和385旅769團的主力,分別在邯長大道以北的後寬漳至楊家山一線山地設伏。同時,769團抽出幾個連在椿樹嶺、河南店、王堡等地設伏,阻擊可能由涉縣西援之敵,並掩護該團左翼。
第二天拂曉,771團得到情報:東陽關的幾百名敵人,向蘇家峻的772團7連伏擊陣地開去。是不是敵人發現了我軍的行動?
就在部隊猶豫之際,徐向前冷靜地作出分析判斷:我軍昨夜的行動十分隱蔽,敵人至多只能發現我蘇家峻之小部隊。一切按原計畫進行。
戰前,771團2營機槍連連長向守志根據團長徐深吉、政委吳富善的指示,向全連指戰員專門進行了打敵汽車的教育。「我要求大家要沉著冷靜,仔細觀察,按照任務區分,首先要消耗汽車上掩護的敵人,其次打敵駕駛員,再就是打汽車的油箱和輪胎。」向守志回憶說。
31日上午,當由黎城開向涉縣的日軍汽車隊約180輛汽車駛入伏擊區時,伏擊部隊向日軍汽車隊突然出擊。向守志親自用重機槍向當面日軍車隊猛掃,掩護兄弟部隊指戰員向日軍車隊衝擊。
11時,戰鬥基本結束。這次戰鬥,共殲日軍400餘名。當時,八路軍沒有汽車駕駛員,汽車開不走,180餘輛汽車只好一一點著,全部被毀。
向守志回憶說:「敵人被打得丟盔棄甲,汽車相撞或中彈起火,頓時濃煙滾滾,火舌四射,橫豎堆集。」
對於響堂鋪之戰,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派赴第18集團軍的少將聯絡參謀喬茂村在致蔣介石的電報中請求「傳令嘉獎,以資激勵」。
後來,徐向前元帥還以《響堂鋪之戰兼賀抗戰勝利四十週年》為題,寫了一首詩。當地政府和群眾還豎立了一座響堂鋪伏擊戰紀念碑。
凌石屯伏擊戰,向守志和戰友們打得鬼子光屁股。「這是『最有趣的一仗』。」他說。
1939年9月中旬,八路軍青年抗日遊擊縱隊771團第2營營長向守志正率部參加冀南地區反「掃蕩」。當時,巨鹿、新河、寧晉等地日軍換防,每天有3至5輛滿載日軍的汽車來往於巨鹿、新河之間,縱隊司令員徐深吉認為這是打擊敵人的最好戰機,決定771團在新河至巨鹿公路上的東、西凌石屯之間伏擊。
向守志率2營所屬5個連的幹部到現場偵察,區分任務,研究打法。15日拂曉前,各營分別進入伏擊地區隱蔽。
「這天下午,由巨鹿開往新河的七八十名日軍,乘3輛汽車駛入伏擊地段時,我指揮本營各連,和第3營一起,將密集的機槍、步槍火力射向敵人,接著手榴彈也飛進車廂,敵人死的死,傷的傷,大部被殲。殘敵滾下車後企圖沿公路邊的道溝逃命。哪知頭兩天下過大雨,道溝裡雖沒有明水,但淤泥過膝,逃敵的鞋子和衣服全粘上了泥巴,跑不動,爬不出來,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少數脫光衣服,赤著腳往巨鹿跑,又被第1營兜殲,最後只剩下幾個光著屁股的鬼子逃到巨鹿城。」向守志回憶說。
這場伏擊戰,還俘虜了12名日軍。「鑒於他們均已負傷,我們將他們傷口清洗包紮後,帶上宣傳品,於當夜送往巨鹿城外,讓日軍收容,對瓦解敵軍起了很好的作用。」
向守志說,抗日戰場上,他也曾受過批評。1943年3月,771團副團長向守志率領一個連在河北威縣打了一場消耗仗,儘管勝利了,但自身傷亡也很大。「上級給了我嚴厲的批評。因為,當時,八路軍的目標是多打遊擊戰、伏擊戰,避免與敵人硬拚,過多消耗自己。」向守志說,「批評也是好事,吸取教訓,能讓我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