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傅奠華:曾經帶動200青年一起參軍
近日,傅奠華在家中接受採訪。在慶祝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中,傅奠華將作為老兵代表,赴人民大會堂接受領導人接見。
傅奠華今年86歲了,和老伴孫桂芳一起住在勁松空軍干休所內,沒事兒「聽」電視、遛彎,享受安靜的晚年生活。
自14歲畢業後參加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到1946年背著家人帶著媳婦參軍,再到負傷轉回部隊機關當參謀,直至進入北京空軍部隊,以後多次參與組織計畫軍事演習和閱兵式……傅奠華能文能武的軍旅生涯,在1989年離休時告一段落。
他說,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但總結下來有兩個亮點:一是跟對了組織,二是帶動了200多人響應號召參軍。
生於敵占區,15歲入黨宣傳救國思想
傅奠華眼睛不太好,甚至看不清坐在身邊的人。
他有175厘米左右的身高,很瘦。記者在樓下按過門鈴後,上樓就看到他已經打開了自家大門,站在客廳等候。雖然以副軍級離休,但說話不疾不徐,語氣平易謙和,總說自己一生太普通,沒什麼轟轟烈烈。
如今,他與妻子孫桂芳一起生活在勁松空軍干休所內。房內傢俱不多,有客人到時,他會特意拿出影集和勳章。傅奠華看不清這些,是準備給客人看的。
孫桂芳眼神很好,能看清家庭合影集中兩寸的小照片裡都有誰。這本合影集更像是一本書,記載著傅奠華全家多年的記憶。既有他自己寫的詩,也有兒女寫作的敘述與父母親情的詩。這或許與他幼年在家鄉,從私塾、小學、高小一路讀到了14歲畢業,受到的文化熏陶有關。
傅奠華生於山東省東阿縣,當時是敵占區,「河那邊就是敵人部隊」,他說,日軍曾在鄉親們眼皮子底下抓人。當時,家人只能秘密講述日軍掃蕩、侵略的各種行為。傅奠華說,大家都知道民族受到了欺侮,暗地裡會以「黃狗」影射穿著黃色軍裝的日本士兵。
當時學校內的老師和同學,隨著不同的革命團體,分成了好幾派,但參加共產黨的人始終在多數,「一個班裡40來人,有一半是共產黨,」「黨組織經常派人給我們培訓」。傅奠華回憶,除了遊擊隊訓練班外,還有如何抗日救亡的宣教。耳濡目染之下,1944年,傅奠華剛滿15歲就入了黨,主要負責抗日救國會的工作。
當時,他一方面協調作戰前線與後方保障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發揮自己文化水平較高的優勢,宣傳對日作戰的策略和救國思想,並動員老鄉們提供各種物資以支援對日鬥爭,直至抗戰勝利。這也是他總結一生時的亮點之一:跟對了組織,沒有走錯路。
投筆從戎,帶著媳婦去參軍
傅奠華認為,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個亮點,出現在離開家鄉的時候。那是1946年,8年抗戰最終勝利,解放戰爭卻又打響,黨內發出了參軍入伍的號召。
當時傅奠華17歲,與定下娃娃親的孫桂芳剛成親3個月。他覺得,「如果我不去的話,別人怎麼可能參軍呢?」
於是就在自己負責的20多個村子裡號召,「喊誰要跟我一起走?」如今回憶起少年時期,傅奠華笑著說,「當時知道個啥,只有一腔熱血」。因為他平時人緣好,大家都相信他,最終有200名青年跟著他一起走進了部隊。
跟他一起走的,還有孫桂芳,也是當時新兵團裡唯一的女戰士。「她也想到外面看看。」傅奠華想起當年的場景,有些頑皮的意味,「當時家裡讓我結婚,就是為了留住我」,可沒想到,最後不僅他跑了,還帶走了媳婦。
孫桂芳想起來也是止不住樂,「他給我倆都報了名,回家不敢跟他媽說,還得我開口。」她記得,婆婆說什麼都不同意,走的時候傅奠華父親從農地裡跑出來,手裡還拿著鐮刀。最終,家人還是拗不過小兩口,同意放行。沒想到,從此卻開始了二人兩地分居的日子。
孫桂芳記得,當時傅奠華在前方,自己在後方,只能跟著丈夫的腳步轉移,卻幾個月也見不到一面,也很難有書信往來,「哪兒見得到面。」
傅奠華卻是意氣風發,他率領的200個人被編入了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二十一旅六十二團二連,自己任指導員,「當時還配了一位第二指導員」,是來教如何打仗的。學會作戰之後,傅奠華就改任該團一連指導員,參加了聊城、豫北、魯西南等戰役。1947年負傷,退至後方。
「在左邊肩胛骨」,一塊傷疤至今仍留在傅奠華身上。因為傷及左臂,他無法再拿槍。半年傷癒後,他調任部隊機關參與土改等工作,孫桂芳也趕回來與他團圓。
直至1949年,國家籌建空軍時,從全軍抽調22歲、正連級參謀的黨員幹部,「正好我都符合條件」,傅奠華就這樣,以20歲的年齡進入了北京空軍部隊。
對1950年閱兵印象最深,大雨淋濕新軍裝
進入空軍後,傅奠華先到長春航校學習,之後又到南苑機場做參謀,1952年時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前線指揮部做參謀。
1981年,他在北京空軍司令部作戰處任職時參加組織計畫了華北軍事大演習,「一個空軍部隊要面對四個陸軍兵團」,傅奠華說,這意味著一個陸軍兵團可以休息時,他還得忙著配合另一個兵團。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兩三個月,期間他突發心臟病暈倒在演練現場,休息了幾天之後就又回到了崗位上。
1983年,他調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副軍級),多次參與了國慶閱兵和以保衛首都為中心的國土防空作戰,被評為組織計畫作用發揮明顯,直至1989年以副軍級離休。
「參謀就是個牽線搭橋的工作。」傅奠華說,自己這一生平平淡淡,勤奮工作,沒有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經歷過多次閱兵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50年那場,「當時我們穿著剛發的軍裝,喊著『一二三四』走隊列」,他記得那天還下了大雨,新發的軍裝遇到雨水都掉色發黃了,戰士們的皮鞋也濕透了,卻依然激動。
從那時起直到退休,傅奠華在北京空軍扎根40多年,也見證了中國空軍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過程。「不是過去的中國了」,他說,如今「翅膀」硬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忍氣吞聲了。
再逢70週年閱兵,將接受領導人接見
離休之後,傅奠華和孫桂芳老兩口去過很多地方旅遊,「一年一個地兒」,孫桂芳指著家庭影集一個個回憶,再不是倆人都工作的時候了,那些年傅奠華老是出差,4個孩子出生都顧不上。
如今,老兩口天天守在一起,過著簡單的日子,「釣魚、養花……都幹過」,但傅奠華的眼睛不好了,在家的時間比較多,「天天『聽』電視」。
今年抗戰勝利70週年的閱兵紀念活動,傅奠華最初也收到了通知去參加,「很高興,很激動,說明國家沒有忘了這些老兵。」他覺得,這既是對老兵們的認可,也是鼓舞,「我們這兒資歷老的還有,但是身體都不太好,最後就我去了。」
但在8月底,他又接到通知稱行程有變,「空軍最終16個人,有12個人參加閱兵,4個人去人民大會堂接受領導人接見」,傅奠華正是去人民大會堂的4個人之一。
「也沒什麼準備。」他覺得,今年的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是對整個老兵團體的肯定,無論是否參加活動,國家的榮譽和承認都是給予這個群體的。而他自己,只是個普通的離休老人。